《吴越春秋》剑器考
2018-06-23马娟
摘 要:《吴越春秋》是汉代赵晔所著的一部史書,所录材料大多引自《左传》、《国语》、《史记》等史学著作。记载了春秋末期吴越两国形成、发展、兴盛直至灭亡的历史进程,其中相关史实虽有详有略,甚至有一些虚构的情节出现,但不得不说它在某种程度上补充了正史对于两国历史记载的不足。《吴越春秋》中涉及很多闻名后世的剑器,如充满奇幻色彩的干将剑与莫邪剑、为后世武侠小说所借鉴的越女剑、伍子胥和文种遭国君赐死时所用的属卢剑、因厌恶吴王阖闾无道而沿水漂流到楚国的湛卢剑。这些剑器在文中不仅仅是一种武器,更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文中所记载的剑器来揭示剑器所代表的深层次的内涵。
关键词:《吴越春秋》;干将;莫邪;属卢;歩光;湛卢
作者简介:马娟(1993-),女,回族,西北民族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先秦两汉。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2-0-01
《吴越春秋》以春秋命名,顾名思义,文章围绕春秋末期吴国和越国两国的历史展开,其中虽杂有别国史实,但以吴越两国为主要论述对象。主要记叙了吴越两国从产生到灭亡的相关历史事件。《吴越春秋》的作者范晔在文章中多次涉及到一些剑器的描写,甚至将他们的来历和相关的历史事件都有详尽的描述,如想要富国强兵的吴王阖闾命令干将铸造名剑,干将的妻子莫邪跳入铸剑炉火最终铸造而成的干将剑与莫邪剑;忠君爱国的吴臣伍子胥与越相文种最终遭君王赐死,自刎而用的剑属卢剑;公子光想要夺取王僚的王位,派专诸刺杀王僚,藏于鱼腹的鱼肠剑;越王勾践为表臣服于吴王阖闾,向吴王所献的宝剑,但在越国击败吴国后又归于越王勾践的卢光剑。此中各类宝剑不仅代表着自身地位,而且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后续的发展进程埋下了伏笔。
鱼肠剑,最先出现在文中,作者是这样描述的:“酒酣,公子光佯为足疾,入窋室裹足,使专诸置鱼肠剑炙鱼中进之。既至王僚前,专诸乃擘炙鱼,因推匕首,立戟交轵倚专诸胸,胸断臆开,匕首如故,以刺王僚,贯甲达背,王僚既死,左右共杀专诸。”[1]公子光,也就是后世的吴王阖闾不满王僚的统治,于是派出专诸刺杀王僚,专诸将鱼肠剑藏于鱼腹之中,最终杀死了王僚,吴国得以改朝换代,在如此重要的情节转折处,在吴国有由发展到兴盛的转折点上,鱼肠剑存在间接的推动作用。干将剑与莫邪剑更是闻名后世,在多部文学作品中都有涉及,作者在描绘它们时更是带有一种奇幻色彩。首先在吴王阖闾认为富国强兵必须要依靠优良的剑器,于是找来有名的铸剑师干将铸造宝剑,然而三月不成,干将的妻子问其何故,原来铸造名剑还需活人燃为炉火,莫邪为助丈夫造就名剑于是投身于火炉,最终干将剑与莫邪剑应运而生。干将将莫邪剑献于吴王,将干剑匿而不报,吴王把莫邪剑给季孙观看,季孙叹曰:“美哉,剑也!虽上国之师,何能加之!夫剑之成也,吴霸;有缺,则亡矣。”[2]牺牲莫邪终于铸就名剑,季孙仅仅根据一把剑就做出吴国将亡的判断,虽为后来吴国亡于阖闾之子手中埋下伏笔,但不得不说作者具体的情节描绘中充满了奇幻色彩。莫邪剑的产生也为吴国终灭这一结局奠定基础。更为神奇的是作者对越王勾践进献给吴王夫差的三把剑的描述“臣闻吴王得越所献宝剑三枚:一曰鱼肠,二曰磐郢,三曰湛卢。鱼肠之剑,已用杀吴王僚也;磐郢以送其死女;今湛卢入楚也……‘鱼肠剑逆理不顺,不可服也,臣以杀君,子以杀父。故阖闾以杀王僚。‘一名磐郢,亦曰豪曹,不法之物,无益于人。故以送死。‘一名湛卢,五金之英,太阳之精,寄气讬灵,出之有神,服之有威,可以折冲拒敌。然人君有逆理之谋,其剑即出,故去无道以就有道。”[3]鱼肠剑刺死了王僚,磐郢剑成为阖闾之女的陪葬品,湛卢剑的经历就尤为神奇了。起初由越国献到吴国,而由于吴王阖闾无道而自去,顺水漂流到楚国,作者赋予了剑器生命,使其拥有人的思维来间接地表达作者对吴王的不满。歩光剑在文中出现过两次,一次是由越王勾践进献给吴王的求和之物,进献时越王说:“故使贱臣以奉前王所藏甲二十领,屈卢之矛,步光之剑,以贺军吏。”[4]第二次则是越王带领军队将吴王逼上了绝路,勾践“被五胜之衣,带步光之剑,仗屈卢之矛,瞠目大言以执之。”[5]同样的人物,佩戴同样的饰物,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结果。其中的反差显而易见,矛盾对立面转换自在其中,歩光剑作为一种剑器,虽然没有体现出具体的使用效果,但对推动故事情节的转化自有其功用。
《吴越春秋》中对多种剑器进行描写,其中描绘语言充满奇幻的色彩,增加了《吴越春秋》的可读性,大多出现在情节转折点,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使其成为文章发展的线索性事物。
注释:
[1](汉)赵晔著,张觉译注《吴越春秋全译》,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第54页。
[2](汉)赵晔著,张觉译注《吴越春秋全译》,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第64页。
[3](汉)赵晔著,张觉译注《吴越春秋全译》,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第85页。
[4](汉)赵晔著,张觉译注《吴越春秋全译》,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第129页。
[5](汉)赵晔著,张觉译注《吴越春秋全译》,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第169页。
参考文献:
[1](汉)赵晔著,张觉译注《吴越春秋全译》,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
[2]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