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葫芦岛民营经济发展的路径探析
2018-06-23刘倬王芳凝
刘倬 王芳凝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民营经济对葫芦岛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日益突出,为克服民营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需强化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保障,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使其成为振兴发展的生力军。
[关键词]葫芦岛;民营经济;振兴;发展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7.036
民营经济不仅是葫芦岛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和推动葫芦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葫芦岛振兴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是民营经济发展滞后,如何科学地引导其健康、持续地发展,对促进葫芦岛乃至辽宁的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1 培育民营企业竞争力,壮大企业实力
1.1 提高集约化、集团化程度
推动并支持核心竞争力强、主导产品优势突出的民营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积极进行上下游产业链整合,实现优势互补,培育一批对区域经济起战略支撑作用的支柱企业、特色产业。推动企业协作配套,对葫芦岛市优质工业产品在本市及全省进行重点推荐,力争将本地产品配套率由25%提高到40%。改变葫芦岛市多数民营企业经营分散、关联度不强、协作意识差的局面,进行专业化分工,形成集团优势,进而形成本地化的产业优势。协调葫芦岛有色、渤船重工、锦西石化、方大化工等主导企业共同推进延长产业链工作,通过大企业辐射作用带动民营中小企业发展。
1.2 发展品牌经济
品牌意味着质量、服务的保证,企业建设自主品牌的根本目标在于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有竞争力的产品、工艺和服务项目。“浙江制造”名扬海内外,品牌建设功不可没。今后,葫芦岛民营企业应努力构建三级品牌梯度培育体系,即挖掘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产品;培育提升一批省政府质量奖企业;培育发展一批地区品牌、国内品牌,甚至国际品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品牌培育、发展与保护机制,为培育名牌企业、推动品牌经济发展提供制度支撑。
2 提升民营企业竞争力,推进企业优化升级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趋势下,葫芦岛民营企业建立产业创新体系、培养发展新兴产业、推进“军民融合”的发展模式、鼓励混合制改造,助推企业转型优化升级。
2.1 建立产业创新体系
第一,民营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建立技术中心,加强产学研合作,搭建企业与相关院校的科技对接平台。发展“分享经济”“飞地经济”。鼓励科技力量雄厚的大型企业和新兴产业集群成立企業研发机构,支持行业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围绕产业链上的企业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联合开发、优势互补、专利共享和成果转化推广的平台及机制,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致力于做专、做精、做特、做新,提高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第二,推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推动民营企业信息化工作,引导支持葫芦岛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联合攻关,推进“多网融合的智能装备制造ERP云平台”项目开发及试点应用。
2.2 培养发展新兴产业
围绕兴城泳装产业,发展泳装材料、服饰设计产业;围绕葫芦岛铝业、宏兴环保、伊菲科技等发展新型材料、环保设备、工业陶瓷;围绕东戴河·中关村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发展电子和信息产业,积极推进民营企业二次创业、转型发展、提质升级。
2.3 推进“军民融合”的发展模式
促进民营企业开展“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模式。围绕渤船重工核电主管道和海洋核动力平台项目,鼓励和推动地方相关民营企业参与配套,促进孚迪斯、首钢东华等企业民用技术向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方向发展。
2.4 鼓励混合制改造
鼓励民营经济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和改革。葫芦岛民营经济要抓住国有经济战略布局调整的有利时机,积极引导其进入国有经济退出领域,投资入股,参与经营,拓展发展空间,实现低成本扩张。
3 实施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工程,优化营商环境
借鉴美国“联邦政府主导型”服务体系的建设,应设立相应政府机构,[1]作为民营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核心。形成由政府和民间组织共同组成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3.1 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民营企业对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创业辅导、信息咨询、金融支持、人才培训、技术支持、市场开拓、国际合作等领域,因此,需要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全方面的社会服务体系。包括建立人才开发服务体系、市场拓展服务体系、科技研发与创新服务体系、创业辅导信息咨询服务体系、民营企业融资服务体系、民营经济成长环境支持体系以及社会信用体系等。
3.2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Qian Y和G.Roland(1998),Lin Liu(2000)等经济学家,认为地方政府在财政联邦和行政分权体制下形成了很强的发展经济激励,有足够动力去发展区域民营经济,并提供制度支持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发展。[2]民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的优化,政府的鼓励、支持、引导和社会的扶持至关重要。
第一,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技术改造、品牌建设和信息化建设。近几年,国家、省相继取消了竞争性领域的专项扶持资金,转而采取设立产业投资(创业)引导基金的模式对企业进行支持,但由于门槛过高,大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很难满足要求。因此建议设立符合辽宁省中小微企业实际状况的发展基金,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资金扶持。
第二,提高政府服务企业能力。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建立行政审批事项常态化公示制度,按照“审管分离”原则,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清单之外无审批”,清理、优化、规范行政审批项目和程序。建立减轻企业负担体制机制,落实相关企业税费减免政策,尽可能降低税赋比例,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建立企业举报问题督办制度,切实解决“玻璃门”“弹簧门”“肠梗阻”等现象。改变政府行政人员的行政理念,建立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行政文化”,进一步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
3.3 充分发挥民间组织作用
由于民间组织具有独立性以及服务性的特点,可以减少政府机构的工作负担,同时企业间的互相合作与联盟,更能贴近企业的利益,实现利益最大化。目前,应充分调动和利用社会的积极因素,培育民间组织的形成,促进民间组织健康发展,加大葫芦岛地方商会与国内外工商社团交流合作力度,建立长期固定经贸合作渠道,提升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带动民营企业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4 实施人才优先培养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目前,民营经济面临转型升级,传统民营企业要向现代民营企业转变,民营企业越来越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4.1 构建民营企业家成长机制
企业家是民营企业的核心,是决定民营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要素,民营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企业家之间格局、气量和能力的竞争。从葫芦岛实际出发,总结民营企业家成长的经验教训,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构建民营企业家成长机制。
第一,自我提升机制。民营企业家要提高自身素质,掌握必要的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善于理性地分析、策划市场,使所有者、管理者的能力和知识逐渐适应不断提高的企业管理档次。克服短视行为,塑造未来发展格局,树立长远战略意识,改变“内斗猛于虎”的局面,实现“双赢”;恪守诚信法则和行业规则,避免恶性竞争,营造相互信任、公平竞争的环境;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制度,科学民主决策,规范用人制度,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团结协作的价值观。
第二,政府促进机制。政府或行业中介組织可以通过短期培训、组织一些企业家到国内外的先进地区参观考察以及举办专家讲座和“企业沙龙”等多种形式,开拓企业经营者的眼界,帮助他们更新思维和理念,提升管理思维、经营理念。
第三,法律约束机制。通过《公司法》《合同法》《税收法》《劳动法》《知识产权法》《专利法》《商标法》《证券法》《银行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完善法律体系,约束企业家行为。规定企业家的职责权力,用法律规范约束经营者不得滥用权力和侵害企业财产,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有序运行。
4.2 构建人才优化机制
科学搭建人才政策体系,安排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大力培育紧缺适用人才,引进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是发展民营经济的根本点和立足点。
第一,打造人才培养机制。政府应积极构建与产业升级发展相适应的高等、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体系,形成一套有效的产业人才培养及供给机制,培养领军人才、优秀团队。
第二,打造人才引进机制。以重点项目为依托,引进大型产业项目,造就一批知名企业和品牌,实现项目吸附人才、人才支撑项目的良性循环,为人才提供广阔的施展空间。支持企业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引导和支持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大力引进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海外高端专业技术人才、海外高级工程师和科技创新团队。
第三,健全人才奖励机制。鼓励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高层次人才双向流动和兼职。赋予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技术路线决策权,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提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为各类人才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祝玉斌,王庆新.上海市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3-66.
[2]马嵩.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动力转换背景下民营经济发展动力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6.
[3]元利兴,陈怀海,张斌,等.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推动东北新一轮振兴[J].全球化,2017(2):103-115.
[4]曹胜,杜裕禄.新生代民营企业家现状及培养路径研究[J].中央社会主义学报,2016(2):110-114.
[5]桂德怀.适应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技能人才培养战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4):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