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新生心理健康问题预防及对策浅析
2018-06-23武义馨李杰孙超
武义馨 李杰 孙超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干预刻不容缓。据统计,患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新生占比呈逐年递增趋势。针对此问题,本文从高校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成因以及危机预防、干预及对策等方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视角,对维护高校校园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新生;心理健康问题;预防对策;思想教育
在社会转型期成长起来的“90 后”、 “95 后”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的主力军,与以往相比,他们的成长环境、经济状况、教育背景等有了很大的不同,导致其心理呈现出很多新特点;随着社会的急剧变化,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逐渐增加,因此,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防机制及对策进行研究,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维护高校校园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新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
据统计,在大学生中患有抑郁症的占比约 14%,在学习和生活中会产生焦虑的占比约17%,会莫名地产生敌对和消极情绪的占比约12%。这些负面消极情绪直接或间接诱发大学生萌生了轻生的念头,不乏少数甚至出现了吃安眠药、跳楼、割腕等放弃生命的举动。同时,高校校园处于社会结构的特殊位置,生活及学习环境与外界大有不同,高校学生每年因抑郁、焦虑等原因自杀的人数呈现逐年递增的态势。因此,与其它原因相比,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给自身、家庭、学校乃至社会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
二、高校新生心理健康问题原因剖析
1、生活、学习发生较大变化
与中学阶段学生基础知识集中学习、课程设置节奏紧凑、老师家长帮扶督促到位的情况大有不同,进入大学后,需要学生专业知识自我强化、学习深度大大加深、问題困难自我解决、学习讲求自律自理、课程设置宽松自由,部分学生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变化,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思想预期,感到迷茫和困顿。与此同时,生活环境也变化较大,集体生活替代了独立空间,室友陪伴替代了家人依赖,更多的需要自我自理,这同样对学生心理有不良冲击,让学生精神上承担较大压力。
2、人际交往成为必修课
中学阶段,学生背负着高考压力,个体时间仅用于学习,人际交往仅限于本班同学,接触对象局限于老师家长,缺乏对社会的深度了解,进入大学后,周围同学群英荟萃,大学生活丰富多彩,社团活动应接不暇,交际范围也由班级扩大至整个校园乃至社会,但部分同学面对新同学、新环境,存在着交流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学习优势后置等问题,在这些问题交织在一块儿之后,人际关系难免出现疏漏,自卑感萌生,久而久之,演变为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3、家庭、经济问题埋下诱因
家庭教育在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方面也存在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当前社会,越来越多的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或是父母外出务工而由老一辈进行抚养教育,这样的环境很容易导致孩子在幼年时期没能得到健全的家庭教育,从而埋下心理问题隐患。有的家长要求子女按照自己设定的路线发展,对子女的未来有过高期望,给其造成过大的身体和精神上的压力,容易成为大学生的心理负担。有的同学出现了逐渐追求物质生活,炫富拼父母的现象也开始显现,对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同学产生了心理上的不良冲击,诱发了自卑、自闭等消极心理健康问题。
4、自身性格与情绪问题
性格障碍是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 其形成与成长经历有关, 原因也较复杂, 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依赖、猜疑、神经质、偏激、敌对、孤僻、抑郁等。在中学阶段, 这些特征可能不太明显, 进入大学之后, 同学们朝夕相处, 学习生活在一起, 日常接触非常频繁, 性格障碍就会凸显出来, 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人际关系紧张。情绪障碍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喜怒无常, 往往很正常的事情却被认为不可接受。这方面的问题处理不好也会带来心理危机。
三、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实施对策
1、深入细致普遍调查,建立新生心理档案
从心理本质的角度来说,大多数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有其根源性的,是累加性的,是潜伏性的。在新生入学后,通过问卷调查、心理普测等手段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摸排统计分析,建立新生心理健康档案,以此对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做到心中有数,防患未然。对于有心理健康问题倾向的新生,应及时干预,采用面对面谈话方式,及时与家长、学生沟通交流,把可能出现的不良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针对有严重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学校应设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配备专业心理辅导教师,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及早帮助心理健康问题学生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轨道。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正确看待心理问题。
针对有些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错误看法, 高校教育者应该以全校大学生为对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开办讲座,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或选修课等。使得大学生通过这些方式解决心理问题,提升自身素养等。以积极的心态去解决问题; 教育他们关心有心理困惑的同学, 帮助这些同学走出心理误区, 避免由此产生的心理危机。
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排解新生心理压力
良好的育人环境是成功的教育之基础。校容、校貌、校风等校园文化环境都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把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科技活动做为协助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部分, 让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能充分认识自我,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自信心,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 释放自身压力。学校团委以及院团委应当积极开展多种多样的有益身心的课余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为大学生传播正能量。
四、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的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干预已刻不容缓。当今高校新生面对新环境、新生活、新节奏的大学校园生活,心理健康问题随之而来,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采取一系列多层次的干预措施,建立新生心理档案,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与校园心理咨询中心齐抓共管,为新生心理健康问题找寻到切实可行的出路,以推动、维护、促进高校校园的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解颖,.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防机制及对策研究[J].教育心理科教导刊,2017(36).
[2]邵蔚,程存归.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分析以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8(1).
[3]吴占慧子.大学生心理问题及其干预机制[J].科技视界, 2012(29).
[4]许静静.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防体系构建机制的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34).
[5]刘梦楠.谈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的重要性[J].智库时代,(2017)16.
(作者单位: 山东农业大学,山东 泰安 27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