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
2018-06-23亓会兵
摘 要:本文规定了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栽培的土壤条件、良种选用、种薯处理、田间种植、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及贮藏。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马铃薯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生产区。
关键词: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马铃薯;莱芜
一、土壤条件
选用地势平坦、灌溉方便的砂质壤土为宜,基肥要用腐熟细碎的优质圈肥,一般施用量为2000kg/667m2;适当掺施普钙50kg/667m2、尿素20kg/667m2,与土混合,铺撒均匀,拌入3%辛硫磷和3%毒死蜱各0.5kg,深耕土壤25cm左右为宜。
二、选用良种及种薯处理
1.应根据农业生产和市场需求,品种宜早中晚搭配,延长供应周期。极早熟品种宜选择早大白、早熟品种宜选择荷兰七号、东农303、津引8号、荷兰七号、中晚熟品种宜选择荷兰15号等。
2.催芽:播种前10~15天,放在18-20℃的室内,3~5天翻动一次,10天左右长出0.5~1cm左右粗状紫色芽后即可切块。
3.切种:从尾部依芽眼螺旋排列纵斜向顶斜切成立体三角形的若干小块,以每块35~40g为宜,并要保证有1~2个以上健全的芽眼;切块时要用0.5%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消毒进行切刀消毒,两把刀交替使用,及时淘汰病烂薯。
4.拌种方法
(1) 2.5kg70%甲基托布津+2.5kg科博均匀拌入100kg滑石粉成为粉剂,拌薯块10000kg;
(2) 4.0kg70%甲基托布津+1.0kg72%的农用链霉素均匀拌入100kg滑石粉成为粉剂,拌10000kg薯块;拌种后切勿积堆。
三、适时播种
1.播种时间。马铃薯膜下滴灌一般在3月底、4月初播种。
2.播种密度。应根据品种、土壤水肥条件和生产目的而定。一般早熟品种宜密,中晚熟品种宜稀;商品薯宜稀,种薯宜密。以3500~4000株/667m2为宜,即大行距130cm,小行距30cm,株距22~24cm,播种深度一般20cm,用种量130~150kg/667m2。
3.膜下滴灌。一般采用播种覆膜铺带一体机,播种、铺设滴灌管(带)、覆膜一次性完成。采用大小垄种植,滴灌管(带)铺设在小垄中间,需一人跟在机械后,每隔10~20m在地膜上横向压一条土带,以防止地膜被风掀起。播完后检查地膜有无破损,发现破损及时封堵,出苗至现蕾期间要保持膜面完好。
四、科学施肥灌溉
1.芽条期(播种到出苗期)。播种后、出苗前要防止牲畜践踏,大风破膜、揭膜,出苗期要观察放苗,出苗孔用土压好膜,以防窜风烧苗;墒情好的,一般不滴灌;如土壤异常干旱,须及时滴灌补水,土壤湿润深度应控制在15㎝以内,避免浇水过多而降低地温影响出苗,造成种薯腐烂,确保全苗、壮苗。第一次滴灌时,须严查各滴灌带连接是否可靠、如有漏水部位须及时处理。
2.幼苗期。出苗后20~25天,植株需水量开始增大,块茎开始形成,应进行滴灌1~2次,每次滴水8~10m3/667m2,使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65%~75%,土壤湿润深度为35cm。
3.现蕾盛花期。根据土壤墒情进行滴灌2~3次,每次滴水10~15m3/667m2;结合浇水进行追肥,每次每亩施用高氮低钾冲施肥4kg,保持土壤湿润深度40~50㎝,每次施肥时,先浇1~2小时清水,然后开通施肥灌进行追肥,施完肥后再浇1~2小时清水。
4.块茎形成期至淀粉积累期。应根据土壤墒情和天气情况进行滴灌3~4次,每次滴水10~15m3/667m2;结合浇水每次每亩施用高钾低氮冲施肥5kg/667m2,始终保持土壤湿润深度40~50㎝,土壤水分状况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80%。可采用短时且频繁的滴灌。同时,在块茎膨大期、淀粉积累期用磷钾动力各叶面施肥一次,用量100g/667m2;在现蕾期、开花期、末花期各喷施多元微肥1次,每次用量200g/667m2。
5.终花后期。终花期后,滴灌间隔的时间拉长,保持土壤湿润深度达30㎝,土壤相对湿度保持在65%~70%。粘重的土壤收获前10~15天停水。沙性土收获前一周停水。以確保土壤松软,便于收获。
具体灌溉时间和灌水量,要根据降水量和土壤墒情进行调整。
五、病虫害防治
1.马铃薯早疫病:早疫病发生初期,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来防治,用量为每亩175~225克,兑水后进行叶面喷施,如果一次没有防治住,则需要进行多次喷施,间隔10天左右。
2.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初期每亩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150~200克,兑水进行叶面喷施。如果一次没有将病害控制住,则需要进行多次喷施,时间间隔为7~10天。中后期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每亩175~225克,兑水后进行叶面喷洒防治。
3.马铃薯环腐病:苗期和成株期挖除病株,集中处理。田间发生病害时,可用72%农用链霉素40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或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
4.马铃薯疮痂病:一是通过施用酸性肥料或硫,维持土壤中pH值在5~5.2之间。避免过多施用石灰,最好使用含白云石的石灰;二是在发病初期用65%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使用72%农用链霉素2000倍进行喷施2~3次,间隔为7~10天。
5.马铃薯病毒病:发病初期喷施20%病毒A可湿性粉剂和1.5%植病灵500~600倍液喷雾防治,同时采用5%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4000倍液等药剂交替喷雾防治蚜虫等传毒媒介。
6.蚜虫: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00~20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
7.地老虎:1~3龄幼虫时,可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喷施防治;对3龄以上的幼虫或成虫可在黄昏时将含有糠、糖、水和杀虫剂的毒饵放在植株的基部进行诱杀。
六、收获与贮藏
1.杀秧准备。在80%的茎叶枯黄萎蔫时,机械杀秧或植株完全枯死6~8天收获。收获前破开地膜要及时拆除田间滴灌管和横向滴灌支管。将滴管(带)机械回收,盘成卷,保存好,以便下一年继续使用。
2.杀秧方法。可用杀秧机机械杀秧。
3.机械收获。选择晴天进行收获,尽量减少破皮、机械损伤受伤,尽快装袋,保证薯块外观光滑,提高商品性。
4.分选包装。收获的薯块及时分选、包装、入库或销售。
5.储藏。收获后薯块在黑暗下贮藏以免变绿,影响食用和商品性。贮藏期间最适宜温度为2~4℃,最高不得超过7℃;相对湿度以85%~95%。
作者简介:亓会兵(1969-),男,汉族,农艺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