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初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和产后糖尿病发病相关因素分析

2018-06-23罗丽宇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4期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

罗丽宇

【摘要】 目的 探讨初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DM)以及产后糖尿病(PDM)发病相关危险因素, 为筛查、预防、治疗妊娠期糖尿病以及产后糖尿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100例

妊娠期糖尿病初孕妇作为病例组, 另选100例非妊娠期糖尿病初孕妇作为对照组, 比较两组年龄、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孕期增重过多、孕期运动、糖尿病家族史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平均年龄(35.6±3.5)岁高于对照组的(30.2±2.1)岁,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历分布情况及家庭月收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 有19例有糖尿病家族史、孕前BMI为(29.12±

1.77)kg/m2、孕期增重(19.23±4.23)kg、参加孕期运动21例、产后患糖尿病19例;对照组中, 有2例有糖尿病家族史、孕前BMI为(23.12±1.47)kg/m2、孕期增重(13.40±2.13)kg、参加孕期运动59例、产后患糖尿病1例;病例组孕前BMI、孕期增重明显高于对照组, 有糖尿病家族史孕妇明显多于对照组, 参加孕期运动孕妇明显少于对照组, 产后患糖尿病多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孕妇妊娠期糖尿病是产后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孕龄增高、孕前BMI增高、孕期增重过多、孕期运动过少、有糖尿病家族史是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应针对这些危险因素, 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控制妊娠期糖尿病, 从而预防产后糖尿病, 提高孕妇产后生活水平。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产后糖尿病;危险因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4.046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GDM)、产后糖尿病(postpartum diabetes, PDM)是指妊娠期或产后发生的糖代谢异常的代谢性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妊娠期糖尿病和产后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其发病率在1.3%~3.7%, 造成沉重疾病负担, 严重危害孕妇健康[1]。研究已表明, 妊娠期糖尿病会导致许多并发症的发生, 包括不良妊娠结局、感染、先兆子痫等, 并且可以对子代产生危害, 如青少年肥胖和糖耐量异常, 同时妊娠期糖尿病还会导致孕妇产后糖尿病高发, 严重影响产妇的产后生活质量、健康水平[2]。目前, 妊娠期糖尿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可能与产后糖尿病机制相关, 所以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和产后糖尿病相关危险因素, 预测高危人群, 密切观察和控制血糖水平非常重要, 本文对此进行相关研究, 为妊娠期糖尿病和产后糖尿病的筛查、预防、治疗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1~12月就诊的100例妊娠期糖尿病初产妇作为病例组, 另选同期100例非妊娠期糖尿病初产妇作为对照组。

1. 2 诊断标准

1. 2. 1 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 参照2011年国家卫生部(现卫计委)诊断标准, ①空腹血糖≥5.1 mmol/L 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②空腹血糖≥4.4 mmol/L但<5.1 mmol/L, 则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验(OGTT试验), OGTT空腹、服葡萄糖后1 h、2 h血糖值分别为<5.1 mmol/L、10.0 mmol/L、8.5 mmol/L, 任意一点血糖值异常者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1. 2. 2 产后糖尿病诊断标准 产后6~12周随访检测, 空腹血糖≥7.0 mmol/L、OGTT试验中血糖≥11.1 mmol/L 或随机血糖≥11.1 mmol/L, 并伴有糖尿病症状者。

1. 3 观察指标 通过病历系统或问卷调查查询两组临床资料, 包括年龄、学历、家庭月收入等一般资料, 以及孕前BMI、孕期增重、孕期运动、糖尿病家族史、产后患糖尿病情况等相关资料。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假设检验, 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病例组平均年龄(35.6±3.5)岁;对照组平均年龄(30.2±2.1)岁, 病例组平均年龄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中:本科及以上29例, 高中/中专40例, 初中21例, 小学及以下10例;对照组中:本科及以上31例, 高中/中专37例, 初中23例, 小学及以下9例;两组学历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家庭月收入(5128±1241)元, 与对照组的(5012±

1102)元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相关影响因素比较 病例组中, 有19例有糖尿病家族史、孕前BMI为(29.12±1.77)kg/m2、孕期增重(19.23± 4.23)kg、参加孕期运动21例、产后患糖尿病19例;对照组中, 有2例有糖尿病家族史、孕前BMI为(23.12±1.47)kg/m2、孕期增重(13.40±2.13)kg、参加孕期运动59例、产后患糖尿病1例;病例组孕前BMI、孕期增重明显高于对照组, 有糖尿病家族史孕妇明显多于对照组, 参加孕期运动孕妇明显少于对照组, 产后患糖尿病多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以及产后糖尿病是孕产妇常见的以血糖异常升高的代谢性疾病,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 其发病率逐年升高[3-5]。本研究发现, 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 高龄是妊娠期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高龄妊娠期糖尿病容易导致妊娠期高血压、前置胎盘、产后出血、胎膜早破等并发症, 严重威胁孕产妇健康[4];此外高龄妊娠期糖尿病对于胎儿以及新生儿的影响巨大, 可以导致胎儿生长受限、畸形、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等。因此, 适龄结婚生育对于预防妊娠期糖尿病有重要意义。

此外, 本研究还发现, 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初孕妇产后患糖尿病的风险远远高于非妊娠期糖尿病的初孕妇, 说明妊娠期糖尿病是产后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因此, 预防产后糖尿病, 不仅要从产后保健着手, 更要注重于妊娠期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能否有效预防和控制妊娠期糖尿病对于产后糖尿病的预防至关重要。所以, 提倡孕前筛查糖尿病, 孕期合理膳食、营养搭配、多运动、控制体重预防妊娠期糖尿病发生;对于已经发生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妇, 积极采取上述措施外, 应该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控制血糖水平, 避免出现血糖过高或过低, 定期检测自身血糖情况, 避免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影响孕妇以及胎儿健康[6-8]。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预防、控制, 可以有效减少产后糖尿病的发生, 提高产妇产后生活质量, 促进孕产妇健康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 关怀, 尚丽新. 妊娠期糖尿病流行现状.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5, 31(1):91-94.

[2] 程飞, 于莎莎. 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相关因素的分析.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5, 7(4):296-298.

[3] 张扬子, 吴红花. 妊娠期糖尿病产后糖代谢转归的研究进展.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6, 8(5):304-306.

[4] 谢平, 黄坚. 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应用预防医学, 2016(1):88-91.

[5] 桂连芝. 试论初孕妇妊娠糖尿病及产后糖尿病发病因素研究. 糖尿病新世界, 2016, 19(11):92-93.

[6] 王红梅.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分娩后血糖异常的相关因素及对策分析. 中国实用医刊, 2016, 43(7):80-81.

[7] 胡芸. 妊娠合并糖尿病疾病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的logistic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29):171-172.

[8] 王红梅, 古丽娜·阿巴拜克力. 妊娠前空腹血糖体重指数对妊娠期糖尿病的预测价值. 西部医学, 2016, 28(5):663-665.

[收稿日期:2018-03-26]

猜你喜欢

妊娠期糖尿病危险因素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新生儿血糖水平影响
孕妇依从性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循证护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护理中的作用探讨
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农村育龄妇女妊娠期糖尿病影响因素的研究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炎症指标在高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