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管内介入动脉溶栓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及近期效果分析

2018-06-23王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4期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应用分析

王峰

【摘要】 目的 探究将血管内介入动脉溶栓应用于急性脑梗死中的治疗效果, 分析近期疗效。

方法 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通过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 实验组患者应用血管内介入动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痊愈31例, 有效11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为84.00%;实验组患者痊愈39例, 有效9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6.00%。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血管内介入动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 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 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血管内介入动脉溶栓;急性脑梗死;近期效果;应用分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14.019

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是指患者脑组织局部出现血流灌注减少的现象, 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血流完全中断, 停止供血所引起的脑组织缺氧、缺糖, 从而导致局部脑组织崩解破坏, 引起脑血栓和脑栓塞[1]。一般来说, 如果患者出现血动脉粥样硬化, 就有可能导致血管栓塞, 从而引起脑血栓的形成[2];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炎、血管损伤等。对于脑梗死来说, 患者发病时间在6 h以内, 则称为脑梗死超早期, 在发病48 h内被称为急性期, 发病48 h后则为恢复期。如果想要保证脑卒中的治疗效果, 应当尽可能在患者超早期和急性期对其进行救治。研究表明, 在超早期对患者进行治疗, 能够取得最好的效果[3]。本次研究中, 选择本院中2015年8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探究将血管内介入动脉溶栓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分析近期疗效, 取得了一定成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5年8月~2017年6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发病时间均在6 h内;对患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进行评分, 评分均在4~25分。所有患者均无其他全身器质性疾病, 对本次研究均知情, 且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随机数抽取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26例, 女24例;年龄25~64岁, 平均年龄(46.6±

8.1)岁。实验组中男27例, 女23例;年龄24~63岁, 平均年龄(47.1±9.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溶栓治疗, 要求患者在犯病超早期进行给药治疗, 是一种全身性用药的治疗方式, 主要通过静脉推注或静脉滴注的方式, 将药物从患者静脉输送至全身。所有患者采用尿激酶50万U进行静脉滴注用药, 根据患者不同病情, 对尿激酶用量进行一定的调整。

实验组患者应用血管内介入动脉溶栓治疗。首先对患者的侧支循环状况进行评估, 评估完成后, 根据患者不同生理症状将微导管放置入患者血栓附近, 如果患者有脑皮质血管闭塞状况, 则应用导管置入颈部, 对其症状进行缓解。注入尿激酶50万U对患者進行用药治疗治疗完成后, 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价。

1. 3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对患者症状进行评估, 并采用线性统计的方式, 将结果转化为百分制。评分80~100分则为痊愈;60~79分为有效;

<60分为无效。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软件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痊愈31例, 有效11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为84.00%;实验组患者痊愈39例, 有效9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6.00%。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现代研究表明, 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溶栓治疗方案是现代治疗脑梗死的关键治疗手段。也就是通过溶栓药物, 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控制, 使患者血管内的血栓在药物作用下溶解, 改善患者的梗死区微循环状况。在良好的治疗后, 能够保证获得重灌流, 短期内对更使患者进行治疗, 就能够最大程度地缓解患者的缺血状况, 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和组织

恢复[4]。

动脉溶栓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案, 主要通过X光进行引导, 应用微导管对患者进行颈动脉和股动脉插入, 直达患者的栓塞部位, 通过微导管对患者进行溶栓药物注射治疗, 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如果患者病情较为严重, 还可以联合微导管机械碎栓辅助治疗。这种治疗方案能够有效且快速的将患者血管内血栓进行溶解;这也是临床上常用且有效的一种方法[5-7]。但动脉溶栓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患者应当尽可能在发病超早期进行治疗。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时, 其治疗有效性与患者发病时间呈反比, 即患者越早进行动脉溶栓其治疗效果越好[8, 9]。如果患者脑部缺血时间过长, 就有可能导致脑组织长时间缺血, 而神经功能受到不可逆损伤;这时, 即使血管再通, 也不能恢复患者的脑组织功能。除此之外, 动脉溶栓以溶解大血管的栓塞、血栓形成治疗效果较好, 而应用于治疗毛细血管血栓形成效果较差。

静脉溶栓治疗方案要求患者在犯病超早期进行给药治疗, 但在应用过程中, 静脉溶栓所需要的药量较大, 对全身循环中纤溶酶原的激活作用也较强, 容易在应用过程中发生全身性出血的副作用, 有一定的用药风险, 所以在治疗时应当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 酌情应用这种溶栓方式。

采用血管内介入动脉溶栓治疗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时, 需要注意溶栓的速度。如果对缺血时间较长, 且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时, 如果溶栓速度较快, 则有可能导致患者神经功能受到再灌流损伤;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梗死后出血或脑出血, 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在对缺血性脑组织病理损伤应用溶栓治疗时, 应当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格分析, 掌握患者的病情发展时间, 从而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和药物用量, 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对照组患者痊愈31例, 有效11例, 无效8例, 总有效率为84.00%;实验组患者痊愈39例, 有效9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6.00%。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采用血管内介入动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 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 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值得推广

使用。

参考文献

[1] 卢智, 华春华, 朱道平, 等. 血管内介入动脉溶栓在急性脑血栓中的应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 10(10):176-177.

[2] 宋存峰, 王磊, 隋玲玲, 等. 急性脑梗死选择性动脉内溶栓的疗效分析. 吉林医学, 2011, 32(30):6337-6338.

[3] 李鹏, 刘拥军. 动脉介入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分析. 河南医学研究, 2017, 26(3):527-528.

[4] 閆树贵. 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形成术治疗急性重症缺血性卒中患疗效分析.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4(4):1912-1913.

[5] 黄翚, 邓伟华, 杨勇, 等. 前、后循环超急性期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的临床分析.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0, 38(4):56-61.

[6] 杨波.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动脉溶栓与静脉溶栓治疗100例临床观察. 中国美容医学, 2010, 19(z2):39-41.

[7] 王忠安, 黎开谷, 刘金辉, 等. 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应用分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9):

89-90.

[8] 孟坤. 血管内介入治疗后循环急性脑梗死85例临床分析. 吉林大学, 2014.

[9] 牛英翔, 蔺慕会. 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回顾性分析. 河北医学, 2017, 23(1):60-62.

[10] 刘茜. 急性脑梗死通过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治疗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 5(5):18.

[收稿日期:2018-01-04]

猜你喜欢

急性脑梗死应用分析
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血栓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分析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试析翻译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及对血清TNF-a、IL-6和hs-CRP水平的影响
新型传感器在汽车技术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