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在小儿尿道下裂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2018-06-23莫东生
莫东生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小儿外科,广西南宁 530021
小儿尿道下裂属于儿外科临床较为常见的先天性泌尿系统疾病,导致该疾病发生的病因主要是基因遗传、激素遗传,患儿在综合因素的影响下致使其外生殖器畸形,患儿出现不同程度前尿道功能发育障碍,患儿可出现难以站立排尿,尿道外口位置异常[1-3]。小儿尿道下裂临床治疗主要手段为手术治疗,横裁包皮带蒂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为临床常用传统手术治疗类型,但是近些年关于横裁包皮带蒂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导致个体患儿术后尿瘘、尿道狭窄、尿道憩室等并发症发生率提高[4]。该次研究随机选取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患儿分别给予Duckett传统手术以及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通过比较两组患儿一期手术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从而论证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在小儿尿道下裂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患儿,按照是否给予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将所有患儿均分为实验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实验组:患儿年龄最小为8个月,年龄最大为14岁,平均年龄在(5.2±0.2)岁,其中有 7例患者为 I型(冠状沟型),有38例患者为II型 (阴茎体型),有5例患者为III型(阴茎阴囊型)。对照组:患儿年龄最小为7个月,年龄最大为15岁,平均年龄在(5.1±0.2)岁,其中有8例患者为I型(冠状沟型),有37例患者为II型(阴茎体型),有5例患者为III型(阴茎阴囊型)。两组患儿在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实验组 给予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主要手术操作为下:患儿取仰卧位,给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垂直缝线牵引阴茎头,从尿道口置入气囊,气囊经导尿管进入膀胱内,沿尿道板向两侧平行将膜状尿道剪开,内尿道板至阴茎海绵体表面切口直径为6~10 mm,适当游离尿道板后环形切开包皮至冠状沟5 mm处,使其呈现U形切口状,切口深度至Buck筋膜浅层,将患儿阴茎套背皮肤脱至阴茎根部,切除冠状沟、尿道板两侧阴茎腹侧纤维索带与瘫痕组织,充分分离阴茎头翼瓣以纠正阴茎畸形,测量尿道板深度,当尿道板深度达13~15 mm缝合尿道。纠正处理后行人工阴茎海绵体勃起试验,若患儿阴茎仍存有阴茎下弯,可行阴茎背侧白膜折叠术。用6号可吸收线连续内翻缝合成形新尿道,并分离阴茎头两侧翼瓣,采用间断缝合的形式缝合尿道外口及阴茎头。
1.2.2 对照组 给予横裁包皮带蒂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主要手术操作步骤如下:患儿取仰卧位,给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垂直缝合牵引阴茎头,并经尿道口置入气囊,气囊经尿管进入个体膀胱,医师在距冠状沟5 mm作环形切口,充分游离阴茎皮肤至阴茎根部,切除阴茎腹侧的纤维索带从而纠正阴茎畸形,根据尿道口的直径用眼科剪分离所需包皮内板至所需宽度,以形成一带蒂矩形皮瓣,充分松解皮瓣血管蒂,将皮瓣无张力拉至阴茎腹侧并用6号可吸收线间断内翻缝合形成皮管,旋转带蒂皮管90°至阴茎腹侧中线新尿道所在部位,用6号可吸收缝合线将将原尿道口与皮管近端修间断缝合,形成新的尿道外口,并修剪阴茎背侧皮肤,行成皮瓣,并将其向腹侧转移,修剪皮瓣使其完全覆盖创面,用6号可吸收缝合线缝合成形阴茎体。两组患儿术后均使用抗菌纱布包绕阴茎,并使用弹力绷带适当加压包扎,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后1周根据换患儿恢复情况拆除患儿阴茎外敷料。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一期手术治疗效果,小儿尿道下裂临床治疗效果评估标准如下:显效:①患儿阴茎、海绵体畸形完全矫正,阴茎发育正常。②尿道开口正位,患儿可站立排便。③患儿以及患儿家属对阴茎外观满意。有效:术后患儿满足以上至少1种。无效:术后患儿均未满足上述标准(手术成功率=显效率+有效率)。观察两组患儿尿瘘、尿道狭窄、尿道憩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资料;两组患儿一期手术治疗效果以及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两组患儿一期手术治疗效果
实验组患者一期手术成功率为95.0%,对照组患者一期手术成功率为82.5%,实验组患儿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期手术治疗效果
2.2 观察两组患儿尿瘘、尿道狭窄、尿道憩室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实验组有3例患儿出现并发症,对照组有7例患儿出现并发症,实验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
3 讨论
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小儿尿道下裂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新生儿发病率约占总患儿例数的0.33%[5]。临床研究认为导致小儿尿道下裂的发生主要与与个体遗传、患儿胎睾发育过程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分泌异常,睾酮产生不足或迟缓,从而导致睾酮在向双氢睾酮发育的过程中导致个体出现生殖器畸形[6-7]。目前手术治疗是矫正小儿尿道下裂的主要手段,临床常用手术类型为横裁包皮带蒂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该手术类型在纠正决大多数患儿尿道口畸形的同时患儿术后易出现多种并发症[8]。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在保留患儿原有尿道板的同时可保证患儿尿道板的完整性。近些年临床研究发现尿道板中含有丰富血管平滑肌及腺体,其具有很强的延展性,尿道板损伤可影响新尿道血供[9]。因此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在保留尿道板的同时还增加了尿道板宽度,从而降低了术后个体尿道缺血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患儿术后尿道板纵切后修复,促进尿道上皮移行、再生,避免尿道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从而有效降低了疤痕再生导致个体患者尿道狭窄[3]。该次实验显示给予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的实验组患儿其一期手术治疗成功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于尿道下裂患儿给予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可有效纠正患儿尿道畸形,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高晓芸,徐迪,贺晓伟,等.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在小儿尿道下裂的临床应用价值[J].福建医药杂志,2015,37(1):22-24.
[2]宁峰,殷波,彭潜龙,等.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3):349-350.
[3]方媛.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对尿道下裂的治疗价值探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7,30(7):977-978.
[4]杨振兴.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应用于尿道下裂治疗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9):3815-3816.
[5]王建红.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在尿道下裂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8):77.
[6]赵世春.用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4):484-485.
[7]陈毅夫,祖建成,田稳,等.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和包皮内板岛状皮瓣加盖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临床疗效[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6(4):364-366.
[8]胡玉林,郭灵霞.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16):130-131.
[9]陈小朋,杨艳芳,李骥.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13,8(23):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