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美拉唑与西米替丁静脉滴注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比较
2018-06-23於红然盱眙县官滩镇卫生院消化内科江苏淮安211703
於红然盱眙县官滩镇卫生院消化内科,江苏淮安 211703
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 ulcer-DU)是一种常见病症,属于消化性溃疡的常见类型,是由多种原因所致,主要是指发生在十二指肠部位的局限性组织缺失,可累及粘膜、粘膜下层、肌层的非特异性溃疡。慢性周期性发作并有节律性的上腹部疼痛为主要以慢性周期性发作并有节律性的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多见于男性,据统计,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十二指肠球部,发生率可达95%[1]。相关研究指出,幽门螺杆菌在本病中的检出率在90%~100%之间,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致病因素[2]。因此,采取合理、科学的治疗方法彻底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病情进展、减低复发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基于上述事实,该文对该院2015年1月—2017月10月期间住院治疗的8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提供奥美拉唑、西米替丁进行静脉滴注治疗,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该院住院治疗的8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经过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以下两组,对照组42例,22例男性,20例女性,年龄20~73岁,平均(46.5±8.5)岁。实验组 44 例,23 例男性,21 例女性,年龄 21~72 岁,平均(46.5±8.5)岁。以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性别结构、年龄分布等方面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入选标准[3]:①意识清楚;②已签署知情同意书,主动加入研究;③经过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期;④经14C呼气试验显示幽门螺杆菌呈阳性;④符合医学伦理;⑤溃疡直径>3 mm且<20 mm;⑥溃疡个数≤2。排除标准:①存在理解、沟通等能力障碍;①处于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③过敏体质;④近期接受过其他药物治疗;⑤合并消化道肿瘤、应激性溃疡、溃疡穿孔、出血、胃溃疡、肝肾功能不全、精神类疾病等。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咪替丁治疗,即600 mg西咪替丁(国药准字H31022471,规格0.2 g/支)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内溶解、稀释,静脉滴注,1次/d。
实验组患者接受奥美拉唑治疗,即40 mg奥美拉唑(国药准字 H20083844,规格:40 mg/支)加入 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内稀释、溶解,静脉滴注,每12 h 1次。两组均连续治疗4~7 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溃疡面愈合效果、不良反应(荨麻疹、白细胞减少、谷丙转氨酶异常等)、幽门螺杆菌根除率(Hp感染:快速尿素酶试验与14C呼吸试验结果呈阳性;Hp根除:速尿素酶试验与14C呼吸试验结果呈阴性)。
溃疡面愈合疗效判定标准,以畸田隆夫分期法为依据,如下:愈合是指S1、S2期,病灶全部消失;有效是指H1、H2期,溃疡面缩在50%及以上;无效是指溃疡处于Al/A2期,溃疡面缩小低于50%。治愈和有效为溃疡愈合[4]。
1.4 统计方法
两组数据均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选择(±s)、[n(%)]表示,行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溃疡面愈合效果的比较
实验组溃疡面愈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溃疡面愈合效果的比较[n(%)]
2.2 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复发率的比较
实验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复发率均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复发率的比较[n(%)]
2.3 疼痛缓解时间的比较
对照组疼痛缓解时间(5.5±1.7)d,对照组疼痛缓解时间(3.1±1.3)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75,P=0.001<0.05)。
2.4 不良反应的比较
实验组发生1例荨麻疹,1例谷丙转氨酶异常。对照组发生1例白细胞减少,均属于轻微反应,可自行恢复至正常。
3 讨论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属于常见的慢性病症,主要是指十二指肠降段、乳头以上部位的溃疡,发病机制相对复杂,普遍认为与十二指肠黏膜损伤与其黏膜自身防御因素(胃黏膜一黏液屏障、黏膜血流、前列腺素、表皮生长因子等)失衡存在密切联系[5-7]。此外,胃酸分泌异常、阿司匹林的普遍应用、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均是诱发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常见病因。相关研究指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一种致病、复发因素,≥90%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是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8]。现阶段,临床提倡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应遵循抑制胃酸分泌、保护胃黏膜、彻底清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原则,主要以抑制胃酸分泌为治疗核心,药物以H2受体拮抗剂、质子泵抑制剂为首选,前者是指法莫替丁、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价格适中,其作用原理是通过竞争性结合壁细胞上的H2受体,降低得壁细胞内产生cAMP效率,从而达到降低胃酸分泌的目的,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基础胃酸分泌,而且可以部分性的抑制胃泌素、迷走神经等物质引起胃酸的分泌,受到临床广泛应用,但存在一定临床缺陷,即H2受体拮抗剂类抑酸药物的抑酸效果较弱;后者是指半托拉唑、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药物,均属于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高效药物,作用机理是通过对壁细胞分泌管上的H+或K+-ATP酶的活性起到阻断作用来发挥药效,促使胃壁细胞难以把胞浆内的H+转运至胃腔内,进而达到抑制胃酸形成的目的。其中奥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同时也属于一种脂溶性弱碱性药物,其作用原理如下:①极易浓集在酸性环境内,特异性地作用在胃壁细胞质子泵(H+,K+-ATP酶)所在部位,逐渐形成亚磺酰胺的活性形式,并与二硫键、质子泵的巯基发生不可逆行的结合,达到阻断H+,K+-ATP酶的活性目的,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液内的酸含量;②较强的抑制基础胃酸、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③明显阻断组胺、五肽胃泌素等引起的胃酸分泌作用;④静脉滴注奥美拉唑,其浓度随着胃酸分泌量的降低而降低,随之胃内pH迅速增高[9]。由此可得,静脉滴注奥美拉唑可以快速缓解疼痛症状。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溃疡面愈合率93.18%、幽门螺杆菌根除率90.91%均较对照组76.19%、71.43%高,差异显著(P<0.05),说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治疗期间的应用奥美拉唑的效果明显优于西咪替丁,如麻荣[10]研究内提到,研究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发出血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奥美拉唑的缓解率75.00%较对照组 (常规治疗)28.57%高,说明奥美拉唑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合并出血的治疗效果显著。此外,实验组复发率、疼痛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体现出奥美拉唑可有效缓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的疼痛症状,加速溃疡面恢复,临床应用价值加高。加上两组治疗期间仅发生轻微不良反应,进一步证实奥美拉唑的具有较高的临床用药安全性。
综上所述,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经过奥美拉唑、西咪替丁治疗,临床效果均理想,但奥美拉唑效果最为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1]邱奕,陈乔,伍竹君,等.埃索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溃疡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效果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6,28(11):1463-1465.
[2]刘雅静.自拟健胃愈疡汤联合三联疗法对H.pylori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血浆胃肠激素、胃电图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32):3555-3558.
[3]王晓虎.抗幽门螺杆菌药物在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中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0):27.
[4]王经荣,郑梅英.胃铋镁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29):112-115.
[5]刘洪亮.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1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5,24(18):106-107.
[6]白扬.比较埃索美拉唑三联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临床疗效[J].北方药学,2017,14(5):95.
[7]段春莲.两种质子泵抑制剂四联疗法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医刊,2016,43(16):93-94.
[8]黄仲娴,黄德仁.瑞巴派特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应用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18):74-76.
[9]张涛,樊点莲.静脉滴注奥美拉唑对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评价[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5(6):861-862.
[10]麻荣.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发出血临床治疗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68):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