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护理中应用效果分析及其对妊娠结局影响评价

2018-06-23宋雪露

关键词:机体胎儿血糖

宋雪露

(四川省汉源县人民医院,四川 雅安 625300)

妊娠合并糖尿病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妊娠合并糖尿病发生后,会导致患者的机体代谢水平发生异常,同时其机体血糖控制难度大,很容易导致一系列母婴合并症的发生,如巨大儿、畸形儿、妊高症等,影响母体及胎儿的健康[1]。本次研究就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88例,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妊娠合并糖尿病护理中应用效果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年龄22~36岁,平均(28.4±3.7)岁,孕周31~39周,平均(35.6±2.8)周;观察组年龄21~36岁,平均(28.6±3.3)岁,孕周31~37周,平均(35.1±2.2)周。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为其开展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疾病宣教,积极关心患者,与患者开展及时沟通,对患者的倾诉进行认真倾听,同时对其内心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及时告知,从而消除患者内心由于未知而产生的恐惧;在为患者开展后续治疗的过程中,需对其机体血糖进行密切监测,避免患者的病情出现进一步加重,若发现其机体血糖过高,则需及时将相关情况告知给主治医生,并配合医生开展相应处理;密切关注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同时为患者开展营养支持,督促患者按时按量用药。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内容包括:(1)心理干预:由于妊娠合并糖尿病的发生可能影响妊娠结局,加之药物的影响也可能损害胎儿的正常发育,因此患者可能会由于担心胎儿的安全而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因此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自身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文化程度、理解能力等为其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告知患者严格遵照医嘱进行用药、控制饮食以及锻炼,使自身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可最大限度减少对胎儿的影响;以成功案例来鼓励患者,增强患者的信心;指导患者家属为患者提供家庭支持,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家人的关心和温暖,从而减少患者内心的压力,提高其治疗依从性。(2)健康宣教:在为患者开展疾病治疗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为其开展积极的健康宣教,同时为患者家属开展有效的健康宣教工作,由此使患者及其家属所掌握的围生期不良反应预防和处理方法更为全面,从而为后续良好康复做好铺垫。(3)指导患者开展自我监测:护理人员在为患者开展护理操作的过程中,需指导患者开展积极自我监测,监测内容包括血糖指标、胎动情况等,同时在必要情况下,患者需自行开展OCT和CST自查,由此使患者的机体监测工作更为全面和有效,使医生能够对患者的病情发展和变化有更为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同时护理人员需为患者每天开展血糖测量。(4)饮食干预: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对自身饮食进行有效控制,不但需使患者和胎儿的营养供给得到满足,同时还需使患者的机体血糖水平控制得正常水平范围内,从而有效预防酮症酸中毒的发生,也有效维持患者自身的正常体重。当患者处于孕早期阶段时,患者的饮食中的热卡需与孕前保持基本一致,当患者处于孕中期时,则需调整热卡量,每隔一星期则需将热卡量增加3%~8%,脂肪所占比例应为大约35%,蛋白质所占比例应为大约25%,碳水化合物所占比例应为大约45%,同时患者餐后1h血糖水平需控制为8.0mmol/L,同时还需为患者提供叶酸5mg,铁剂15mg以及钙剂1~1.2g。(5)分娩期护理干预:当患者处于分娩期时,其内心焦虑、紧张等情绪会表现得更为明显,也相应的使患者的呼吸、心律以及肺内气体交换速度加快,由此使的患者的子宫收缩变得乏力,导致患者的产程时间延长,对患者的顺利分娩产生影响。因此护理人员需为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宣教,使患者的配合度得以提高,同时促使患者的情绪保持稳定,将分娩过程顺利完成,护理人员需每隔2h为患者开展一次血糖和尿糖检查,同时要密切检测产程进展和胎心变化,对于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进行积极应对,使胎儿能够顺利娩出体外。(6)运动干预:护理人员需评价患者的生活习惯对于妊娠的影响,为其制定健康的生活方式,并督促患者将不良生活习惯改正。同时参照患者自身机体的具体情况,为其开展针对性运动指导,在患者开展运动的过程中,运动强度不宜过大,同时时间不宜过长,需使患者的心率不超过每分钟120次,运动时间通常为15~25min。运动的方式以散步、保健操为主。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干预后的妊娠结局。血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餐后1h血糖;妊娠结局包括巨大儿、畸形儿、妊高症以及围产儿死亡率[2]。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为SPSS 17.0。±s表示计量数据,行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行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水平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的空腹血糖、餐后1h血糖和HbA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控制水平比较(±s)

组别空腹血糖(mmol/L) 餐后1h血糖(mmol/L) HbAlc(%)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n=44) 6.7±1.5 5.0±0.8 13.6±2.8 8.5±1.3 7.2±0.8 6.7±0.6观察组(n=44) 6.9±1.8 4.2±0.5 13.4±2.7 6.7±1.0 7.0±0.5 5.9±0.5 t 0.566 5.625 0.341 7.280 1.406 6.794 P 0.573 0.001 0.734 0.001 0.163 0.001

2.2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

观察组干预后妊娠结局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如表2。

表2 两组妊娠结局比较 [n,(%)]

3 讨 论

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知识普及的不断推进,新时期孕妇的孕期营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由于部分孕妇对于妊娠合并糖尿病没有正确认识,从而导致其对于营养方面的认识存在误区,大多数的孕妇及其家属均认为孕期营养摄入越多越好,同时为了使胎儿的安全得到保证,使得孕妇的孕期活动量大大减少,由此引发孕妇在孕期很容易出现营养过剩,导致其机体发生葡萄糖代谢异常以及妊娠糖尿病。根据前人的报道结合笔者自身的临床工作经验可知,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所受到的影响主要来自于外部因素,其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等负性情绪,若负性情绪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则将导致患者的血糖出现升高,使得患者出现感染、流产、早产等,同时新生儿有很大机率出现低血糖,胎儿容易发生宫内窘迫等,甚至可能危及患者及胎儿的生命[3]。

妊娠合并糖尿病在临床产科中属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临床发病率达到6.7%,同时其很容易导致巨大儿、畸形儿的出现,严重影响产妇和围产儿的健康。若孕妇血糖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控制,长时间处于较高水平时,则很容易导致巨大儿以及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因此为了使新生儿的生命质量得到保障,就需要对患者的机体血糖进行有效控制。而血糖控制效果的高低,则主要由后续护理效果来决定[4]。

优质护理有效强化了基础护理,在护理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有效深化了护理专业内涵,从而全面提高医院的护理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以及高效的医疗配套服务,进而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本次研究通过设立对照的方式开展,最终结果显示,相较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采用优质护理的观察组的血糖水平和HbAlc水平得到了更为有效的控制,同时在妊娠结局方面,观察组患者的巨大儿和畸形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优质护理干预的实施可有效提高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同时可使患者的妊娠结局得到有效改善。这也和前人的研究报道相符[5]。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的开展使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得以有效提升,并使患者的妊娠结局得以有效改善,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1] 单 玲.妊娠合并糖尿病的诊断[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7,12(8):5-6.

[2] 肖爱武,刘照红.妊娠合并糖尿病探究实践[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6,28(12):138.

[3] 孙 鑫.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治疗[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7,5(8):9-11.

[4] 王 晨,杨慧霞.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6,14(32):3909-3913.

[5] 苏应龙,王智光.妊娠合并糖尿病的临床分析[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7,5(1):77-78,81.

猜你喜欢

机体胎儿血糖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双主动弓1例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邓俊峰作品选
MRI在胎儿唇腭裂中的诊断价值
孕期适度锻炼能够促进胎儿的健康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