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畲乡仙岫新“桃源”

2018-06-23林耀琳

红土地 2018年5期
关键词:畲族桃源套种

郑 望 林耀琳 文/图

初冬,天空放晴。笔者从福安市区出发,驱车沿福穆公路一路蜿蜒盘山,沿途的胜景如同油画一般美丽。行驶不到20分钟,来到仙岫峰南麓,进入畲族特色的“双凤朝阳”山门,“彭家洋”几个金色大字跃入眼帘。走进村庄,只见一个两千多平方米带有休闲回廊的民族团结文化广场,四周绿树成荫,有樱花园、观赏鱼池;村子中央一座座三层小楼,青瓦白墙,分外整齐。村子外面是一层层梯田,满山都是金灿灿的稻穗,随风摇曳,泛起金波。散落在梯田中的农舍、袅袅的炊烟、劳作的人群,还有山、水、竹林、茶园,组成了一幅天然的山水田园画。

畲汉齐心 新家筑梦

坂中畲族乡彭家洋是福安市少数几个畲汉共居村之一,现有296户1280人,其中畲族人口820人,分散在4个自然村。5年前,人们对彭家洋村的印象还是脏乱差,村民大多进城务工,村中冷冷清清。2012年,借着彭家洋被确定为福安市扶贫试点示范村的机会,怀揣梦想的村干部,决心动员全村人出谋划策,献计出力,彻底改变村庄面貌。“村庄要美化,卫生环境是头等大事。”动员会上大家达成了一致意见,从解决养猪问题入手,由村里补贴每户100至200元。畲族群众吴戈是村里最大的养猪户,为了新村建设,他将自己养的200多头生猪变卖。他说:“尽管这个价格远低于市场价,但为了让新村变得更美,自己损失点又算什么。”

村民陈铃仔和儿子在北京开装修公司。一听说村里搞建设,他二话不说,放下了手头的事务,专程回到福安,花了几个月时间到各地参观考察,精心设计,整整一年时间吃住都在工地。在他的主持下,彭家洋村设计方案既具有畲族村落特色,又符合美丽乡村要求,得到村民的一致赞许。

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捐资28万元建成象征民族团结的石牌坊。就连规划占地面积10亩的樱花园和公共绿地,涉及30多户村民,也只开了一次协调会,最后以每年每亩400元的优惠价格租用。

畲汉齐心,其利断金。菜地翻修成了公园,春天到处花团锦簇;臭水沟变成了观光渠,一尾尾鲤鱼游弋其中。为改变村容村貌,村民在新建的民族文化广场里引种樱花、梅花、紫薇等,村庄面貌焕然一新,获评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

村庄变美了,空气新鲜了,畲民居住更舒适了,乡亲们过上城里人羡慕的生活。

产业兴村 致富有梦

彭家洋村党支部、村委会紧扣发展经济主题,探索“生态+”模式,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切实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要想富先修路。2013年2月,通往主村的4.5米水泥路通过“一事一议”项目争取财政补助资金,群众投工投劳改成了6.5米宽的公路。5个自然村全部修通村道及水、电,群众致富路越走越宽敞。

彭家洋村有各类能工巧匠,村民借助毗邻城区的优势,成立城建、运输、空调等专业队,承揽城市建设配套工程,带动村民同走致富路。专业队100多人,每人平均年收入能达8至10万元。

2014年底,村里成立了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村两委借助综合开发公司的平台,开始实施整村推进计划,目前已有29户农民入股。福安仙峰农业种植合作社为帮助贫困户,解决村中闲置劳动力问题,让老人和妇女加入种植行列,教授他们种植技术,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实现脱贫增收。村里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水蜜桃、糖蔗等项目,逐渐摆脱贫困。去年,村里利用帮扶资金成立合作社,吸收村民和5户贫困户入股,在樱花树下套种食用菌。另外,基地平时的管理和上市前采摘都需要劳动力,贫困户不仅可参加分红,还有务工收入,一块地两份收益。

走进彭家洋村的樱花林套种基地,葱绿的樱花树与套种的食用菌相互映衬,一片绿意盎然的景象。樱花林下种植食用菌,合理再利用闲置土地,既有观赏性,又增加农业产出和农产品的市场供给。彭家洋村去年开始在樱花林下套种黑木耳、香菇、银耳等菌类3万多筒。为了帮助村贫困户脱贫,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的运作模式帮扶贫困户增收。种植户们利用木屑和稻草做下脚料,一包菌袋的价格只需2元,节省了一半成本。村支书吴云生算了一笔账:林下套种食用菌,每亩可节省大棚成本2000至3000元,且根据食用菌的生长情况保守估计,一年可额外增加收入八九万元。樱花树下套种的食用菌不仅产生经济效益,也吸引许多城里人前来观光游玩,还成为一些学校的科普示范园地。

彭家洋村风景秀丽,有“仙岫晴云”和“铜冠双松”景点,福安至周宁、政和以及浙西的千年古道穿村而过。村民瞄准这一优势,打造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村寨,吸引城里人成群结队来到村里观光游玩。

团结进步 幸福圆梦

秋风起,甘蔗熟。望着丰收在望的11亩甘蔗,畲族青年兰谢才的心里有说不出的甜蜜,“再过两个月就可上市,到时收入六七万元没问题”。

3年前,兰谢才因父亲患癌、母亲患白内障,两个孩子年幼,靠打零工勉强糊口,是彭家洋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对此,镇村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乡里鼓励我们贫困户种糖蔗,每亩补贴1000元,市扶贫协会等部门还送来甘蔗苗,农技部门予以技术指导。今年我种了糖蔗11亩,不用掏一分钱,只要投工投劳就可以。”兰谢才笑言。令他更开心的是,今年5月,他拿到搬迁“造福工程”的补助资金7.5万元,坂中乡政府资助3万元装修款,他又从亲友处筹借3万多元,告别了土坯房,举家搬进二层新房。

五年来,在脱贫攻坚、建设美丽乡村等方面,村里的党员干部不忘初心,带领全村谋发展,并经常主动当志愿者,义务参加劳动。凝聚民族团结力量,共谱彭家洋发展新篇,让全村干部群众建设更加美好的幸福家园。“今年底前,我们村像兰谢才这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有望全摘帽。”村支书吴云生说,5年间,村民人均年收入翻了两番多,去年达1.9万元。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彭家洋村的百姓一定会更满怀信心地走向富裕。

一个贫困村的美丽蝶变,这不正是《诗经·大雅·民劳》所歌的:“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民族之梦么?畲汉齐心建设美丽新村,看得见风景、摸得着幸福,彭家洋村被省民宗厅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

猜你喜欢

畲族桃源套种
黄瓜套种苦瓜 赶早上市效益高
非遗活态传承下畲族银饰创新设计及营销策略探索——以畲族银饰品牌“珍华堂”为例
草莓大棚套种西红柿亩增收2万元
唱支山歌给党听——记畲族三月三节
永安“三月三”
番茄套种需注意什么
畲族“三月三”民族文化节庆活动
心宽无处不桃源——论紫砂壶“桃源”的自然物语
《王维桃源行》
田园松阳 宜尼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