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依托《成长记录》开展工作浅谈
2018-06-22王志刘振杰
王志 刘振杰
摘要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主体队伍,要找准教育切入点,不断创新方法,全面系统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辅导员学生成长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1新时代辅导员工作的思考
1.1新时代高校学生现状
大学期间是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是自我价值实现的初期。同样,他们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判断与取舍,经历成功与失败。高校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总体学风是好的;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丰富的课余生活有助于减轻学习压力。然而,学生个体差异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中产生了不同问题。一年级新生容易出现入学适应性问题,比如:失眠、人际关系紧张等等。缺少学涯规划指导,目的性不强,学习效率低。二三年级的同学掌握学习“小窍门”之后,危机意识缺乏,不够踏实,对于集体活动漠不关心,往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毕业班的同学则徘徊在考研与就业的十字路口,患得患失,易急躁。
1.2新時代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问题
以A大学S学院为例,学习上,85%为一本生源,但各专业第一志愿录取率极不平衡,转专业意愿高,学生专业兴趣不足,学习热情不高,急需辅导员进行学习生涯规划指导。生活中,网络发达,电子产品丰富,虚拟生活占用了大量时间。自控力较弱的学生长期沉迷网络世界,严重影响学习,甚至影响与家长、老师的交流。
1.3新时代高校学生培养评价体系问题
辅导员想要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这就需要辅导员全面、准确、及时的了解学生动态。然而,即使平时不听课,期末突击“小窍门”总能让大部分学生实现“60分万岁”的目标。部分教师受学生教学评价机制的影响,课堂纪律要求不严,期末考试评分较松。“有水分”的考试分数成为评奖学金、组织发展的重要依据。这样的培养评价体系,较为单一,唯分数论,不能准确评价学生成长过程。更不利于辅导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引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激发,反而让学生产生投机取巧的想法。
1.4新时代家校联动机制问题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和高校共同肩负培养人的重任。工作压力,地域限制,影响了家校沟通,家校联动,家长教育孩子的途径受到阻碍,教育天平的两端失衡。“有水分”的成绩单成为家长了解孩子在校情况的直观方式,偶尔的电话联系也只能了解孩子的部分情况,“致家长一封信”实现了“校家”通知,缺少了“家校”沟通。因此,辅导员对于学生的培养教育引导,需要一种包含“全面性、过程记录、及时针对指导、准确评价和家校沟通”的新方式。
2建立《成长记录》过程评价体系
《成长记录》由“上一学年小结”、“新学年目标”、“具体实施措施”、“辅导员意见”和“谈话记录”等部分组成。
2.1引导学生自主设立目标
通过总结不足,设立目标,制定计划,提出意见四个环节,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增强学习兴趣。《成长记录》分四个学年,逐步引导学生设立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明确的目标贯穿本科教学四年,学生成长的每一步将更直观,更扎实。目标的实现,对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将有激励作用,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2.2辅导员进行针对性过程指导
辅导员利用《成长记录》中的“谈话记录”板块,不断了解、督促、激励学生计划实施情况。全方位、全过程关注每一名学生成长。培养针对性高,管理效率提升,避免片面的“唯成绩”论。当学生出现学习障碍、人际交往困难、心理波动等问题时,能及时发现,及时介入,提出对策,有效解决。师生关系更加紧密。
3《成长记录》的阶段效果与现实意义
3.1阶段效果
《成长记录》已在A大学S学院的308名本科生中实行一学年。“通过英语4、6级考试,提升期末综合排名,坚持体育锻炼”这三条成为多数同学的学年目标,占比91%。“提高课堂效率,有规律的前往图书馆自习,减少手机使用,坚持良好作息”成为93.5%的同学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对比过去一学年期末成绩,不及格人数从41人下降至10人,降幅75.6%。期末均分85分以上人数从142人上涨至226人,增幅59.1%。数据显示,目标越是明确,措施越是具体,可操作性越强,成绩反馈越明显。
3.2促进辅导员育人工作更加高效
《成长记录》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成绩提升,更可以为辅导员育人提供针对性依据。因此,过程评价对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促使辅导员全情、全心、全意、全力投入,将工作做实、做小、做细、做真。
3.3家校联动的新途径
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的一大特点就是远离家长,家校两方面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严重不平衡。家长比较难掌握学生在校的基本情况,成绩成为他们唯一考量的指标。A大学S学院的308名本科生中,85%家长表示不太了解学生平时表现,仅13%的家长会通过联系辅导员了解学生情况。《成长记录》为家校联动提供了“内容充实,条理清晰,评价鲜明”的依据,为做出科学的教育引导提供帮助,配合期末《致家长一封信》,极大增强了家校联动、共同育人的效果。93.1%的家长通过回执单向学校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反馈了很多家庭环境、学生性格特征等方面的信息,为辅导员开展育人工作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