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看云南大学怎样建设“双一流”

2018-06-22

青年与社会 2018年13期
关键词:授权点云南大学双一流

2017年9月,备受关注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正式掀开面纱。云南大学榜上有名,民族学、生态学还入选了“双一流”建设学科。

那么,在创建“双一流”大学的征程上,地处边疆的云南大学将以怎样的洪荒之力去创建“双一流”,创新发展、奋笔书写新时代答卷呢?

云南大学为何能入选“双一流”

始建于1922年的云南大学,是我国西南边疆最早建立的综合大学,也是国家长期重点支持建设的高校。

云南大学大事记

◎1978年成为88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

◎1996年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2001年列入西部大开发重点建设院校

◎2004年成为教育部和云南省政府重点共建高校

◎2012年成为国家“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程”实施院校

◎2016年成为国家“一省一校”工程实施院校

学科专业及科研能力实力较强

2017年底,在教育部公布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云南大学民族学学科以A+的成绩,与中央民族大学并列全国第一。

云南大学微生物学、化学、植物学与动物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古生物学在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先后主持国家“973计划”项目、“863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0余项,近年来有10篇论文发表于《自然》《科学》杂志,是《自然》《科学》发表论文Top研究机构排名中排名全国第9位的高校。

日前,云南大学学科建设再传好消息。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布批准的授权学科和专业学位类别名单中,云南大学收获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

而这些新增的授权点具较鲜明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理论、大气科学、公共管理、法学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均为云南省首次新增,具有唯一性。

◎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获批,更使得云南大学的大气科学学科一跃进入该学科的全国强队行列。

目前云南大学共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12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2个(硕士学位授权22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2个。

从2000年至今不到20年的时间里,云南大学的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数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极大地夯实了一流大学建设的学科基础。

不仅如此,云南大学有诸多突出贡献:

◎“澄江动物群与寒武纪大爆发”研究成果被誉为“二十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率先在全国高校中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承担《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書缅甸、老挝、尼泊尔、孟加拉国和印度等5国语言的翻译、出版和推广工作;

◎“中缅油气管道与中国能源安全”“西南国际河流与跨境生态安全”等原创性成果为国家提供了决策参考,为国家边疆稳定、民族繁荣、社会和谐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云南大学要如何创建“双一流”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导向,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双一流”建设,支持中西部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云南大学校长林文勋说,云南大学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双一流”建设要走特色发展之路,在空间上打特色牌,时间上打梯队牌,实现错位发展。林文勋介绍,云南大学“双一流”建设的总目标是建设成为一所立足祖国西南边疆,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综合性、国际性、研究型世界一流大学。

学科建设:重点建设5个学科或学科群

根据《云南大学一流大学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云大将重点建设民族学一级学科、高原山地生态与地球环境学科群、边疆治理与地缘政治学科群、生命与分子科学学科群和天文学一级学科5个特色鲜明、优势显著、具备冲击世界一流的学科或学科群。

围绕这一目标将分三步走——

◎到2020年,学校综合实力明显增强,若干学科跻身世界一流学科行列,建成全国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到2030年,学校综合实力和办学水平显著提升,初步建成立足祖国西南边疆,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综合性、国际性、研究型世界一流大学;

◎到本世纪中叶,学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国际影响力等领域享有卓越声誉,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师资队伍:建立人才改革试验示范区

云南大学将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观念,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建设一流师资队伍。

《方案》提到,该校将建立人才改革试验示范区,并扩大试验区自主权,在学科、队伍、平台、科研和国际交流等方面给予特殊政策、特殊机制、特殊保障,鼓励探索实施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多种形式的人才聘用、考核、评价、薪酬管理体制改革。

根据安排,2017-2018年云大将启动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进一步落实用人自主权,积极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2019-2020年,云大人才改革试验示范区建设将初现成效,探索出灵活高效、保障有力的管理制度。

同时,该校将通过大力实施引才计划、完善校内高端人才培训体系、实施海外人才引智计划、完善高端人才延聘计划等构筑区域人才高地。并通过实施海外中青年优秀人才引进计划、实施校内中青年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等引育中青年优秀人才。

人才培养:建立本科多元录取模式

根据《方案》,云南大学将优化专业结构,建设一流专业,并通过实施阅读计划、研究计划、参与学习计划、教研室振兴行动计划等创新一流人才培养模式。

将以一流创新创业英才培养为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学分转换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并建设一批具有云南特色、国际通用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同时,该校将改革招生考试制度,以“‘高考+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为依据,建立本科多元录取模式。并推行“申请——专家推荐——考核”相结合的研究生综合评价制度改革,加大专业能力考核权重,建立“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机制。

此外,还将建立学校为主导、学院为主体、全员参与的优质生源基地,建立“先修课程体系”,建立有利于一流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评价机制,着力提升生源质量。

《方案》还提出, 云大将推进校际选课试点,建立在线学习评价、学分互认、学籍流动、成果认证和终身学习档案管理机制,构建一流网络教学支持体系,并大力开发慕课资源。此外,将组建“南亚东南亚人才培养联盟”,并加强与国际知名大学合作。同时建立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设立跨学科博士生人才培养项目。

科学研究:着力新建一批高端科技平台

云南大学将围绕学校所建一流学科的国际学术前沿问题,着力推进与中科院在滇科研机构的协同,全面提升学校承担国家重大研发任务的能力,并积极与南亚东南亚高校合作开展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区域性重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同时,围绕学校所建一流学科,着力新建一批高端科技平台。

同时还将实施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计划,建成4-6个具有国际影响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和2-3个国际知名的高端科技智库,争取建成1个国际高端智库,扩大以西南论坛为代表的智库交流平台的国际影响。并实施科学研究“走出去”计划、实施重大标志性成果培育工程、实施“学术名片建设工程”等。

另外,《方案》还强调,云南大学将围绕云南省重点产业和跨越发展学院,充分发挥学校科研优势,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有效推动我省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具体措施方面,该校将大力实施“名城名校”融合发展、大力实施“云南大学服务云南行动计划”、全面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计划。

国际交流:组建“南亚东亚大学联盟”

根据《方案》,云大将组建“南亚东南亚大学联盟”,定期举行校长论坛、智库对话和各类专题学术会议,构建引领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国际性交流平台。并深化学校与南亚东南亚国家高校之间在各个领域的深度合作,着重开展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和科学联合攻关。实施面向南亚的国际学术奖励计划,由国际知名专家每3年评审一次。

围绕云南省的“留学云南计划”,云大将建立有云大特色的留学生招生體系和“本——硕——博”留学生培养体系;将“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国别研究与非通用语专业建设紧密结合,不断新增“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语言专业,并打造8-10个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区域国别研究基地,培养复合型国别研究人才。

目标——

立足祖国西南边疆面向南亚东南亚的

综合性、国际性、研究型世界一流大学

进击的云南大学

为你打CALL!

猜你喜欢

授权点云南大学双一流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须知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论文版权授权确认书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评选优秀学术论文
云南大学历史博物馆简介(续)
我校成功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教育部公布2014年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结果撤销不合格学位授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