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资源利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8-06-22田月霞金耀毛忠行孙荣林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纸质图书师生

田月霞,金耀,毛忠行,孙荣林

(常州大学图书馆,江苏 常州 213164)

1995年,美国学者Goodhue和Thompson提出任务技术匹配理论(task technology fit theory),开始深入研究技术应用与绩效之间的关系[1]。该理论的最大贡献,就是认为技术只有被使用,而且与任务相匹配时,才能产生较高的绩效。从这种理论出发,技术管理者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对象和路径,对技术的应用进行相应的调整,让管理方、使用方双双获益,共同成长,从而达成最优绩效。我们在高校图书馆工作,认为当今的图书馆资源利用,也是一种信息资源管理,任务技术匹配理论对我国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与使用工作,同样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1 高校图书馆资源概念的界定

早在2002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即对高校图书馆的属性和功能,进行了明确的界定:“高等学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建设包括馆藏实体资源和网络虚拟资源在内的文献信息资源,对资源进行科学加工整序和管理维护。”[2]其中馆藏实体资源,指馆藏中未数字化的纸质图书、纸质报纸、纸质期刊以及单机版电子文献、馆藏中已数字化的文献信息等;网络虚拟资源,则包括电子数据库,联网的其他图书馆的查询系统、专业资料库等。

不难看出,高校图书馆资源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图书馆资源,指图书馆为了资源利用而组织起来的相互联系的多种资源的动态有机整体[3]。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图书馆资源由文献信息资源、人力资源、设施资源三个部分构成。而狭义的图书馆资源,则是指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本文所讨论的高校图书馆资源,是狭义的概念,即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

自2002年迄今,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而电子信息资源的发展尤为迅速,日新月异,已有压倒传统纸质、固形图书信息资源的态势。2016年6月,国际图联发布了《所有人的渠道和机遇》手册,提出图书馆要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例如,助力实现缩小信息获取差距,提升人们包括数字、媒体、信息素养和技能在内的文化素养等[4]。不过,从我国高校图书馆资源管理和利用的实际情况看,由于文献信息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源推广手段落后等因素而导致的资源利用率低下问题,却变得越来越突出,目标和现实之间距离尚远,一些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2 我国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现状

2.1 文献资源的利用率普遍不高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使用图书馆文献,次数偏少。从表1可看出,某地方性普通高校2014年、2015年和2016年纸质文献生均借阅量分别为6.8、5.4、5.1。而在2014、2015、2016三个年度,电子文献的生均借阅量分别为7、8.5、12.1。从表1我们还可以看出,纸质文献的使用率正在逐年下降,而电子文献的使用率呈缓慢上升的趋势。

表1 某高校图书馆文献利用情况表

注:纸质文献不含阅览次数,电子文献包含全文下载。

2.2 数据库利用率不高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数据库利用率不高的情况。因为高校图书馆多采用包库的付费方式,所以会出现检索次数越少、检索成本越高的现象。表2是某地方性普通高校在2016年度利用主要数据库的情况及成本核算。这所高校2016年全校师生人数为21 000多人,利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检索文献的次数仅为6 327 818和1 253 379。这两大数据库人年均检索次数分别为301.3、59.7,检索成本分别为0.06、0.29元。其他专业数据库,因专业性较强,学科人数不多,年检索次数更少,检索成本也更高。

表2 某高校2016年度图书馆主要数据库利用成本表

一些专业数据库,更因为利用人员主要为从事专业研究的教师,人数很少,未被列入学校图书馆的财务预算,导致相关专业师生无法进行深入系统的专题研究。比如北京爱如生数字化技术研究中心研发的120余种大型古籍数据库,已成为几乎所有文科类学者治学的必备工具,目前其产品已扩展、涵盖至理工科领域,学术含量和应用价值都非常高。但事实上,除传统985、211高校会部分购买和使用外,众多地方性高校迄今都没有将其列入预算。至于国外一些比较精专的前沿学科的数据库,也同样因为利用人数少,而没有被列入预算中。

3 高校图书馆资源利用率低的原因分析

高校图书馆资源利用率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细加分析,主要有以下六方面的原因。

3.1 教学方式陈旧

各级各类教改虽然推行多年,但到目前为止,我国高校通行的教学方式仍是以满堂灌、填鸭式为主,教师在讲台上讲授,学生在下面听讲、记录。更多时候,教师在课堂上主要是凭一己之力,向学生传授知识,却没有引导学生学会利用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自己去获得这些知识。自互联网信息技术普及以来,不少学生成为“手机控”,就连上课认真听讲也很难做到了。由于教师引导这个外在驱动力的削弱甚至缺失,学生在日常的专业学习中,尤其是备考环节,过分依赖教师,从而丧失经常性利用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内在驱动力。

3.2 新生入馆教育考核不到位

目前在高校新生的入学教育中,图书馆资源利用教育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课程安排的学时太少,也没有成套和完善的图书馆资源利用方面的考核办法。因此,学生认识不到图书馆资源利用对于自己学业的重要性。由于学生在入馆教育中没能真正学会如何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因此在短暂的培训过后学生也不会主动地去进一步了解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情况及其应用价值。

3.3 缺少对图书馆读者需求和资源购置的调查分析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图书馆都存在图书采购与实际需求相脱节的问题,而在地方性普通高校中,问题尤为严重。不少地方高校的图书管理人员未对现有馆藏进行深入细致的统计分析,图书采购人员亦未掌握学校各专业教学、科研的文献保障需求,且两者之间缺少沟通,工作上更多是各司其职,各行其是。文献资源的采购,往往没有针对性,不能满足师生对文献的需求,且所购非师生急用,引起教学科研部门和文献资源管理、采购部门之间的矛盾。这种情况导致师生长期在图书馆借阅不到自己需要的图书资源,自然就很少到图书馆借阅,图书馆成了摆设,资源被闲置,而各种管理成本却照样需要支付。

例如,在不少高校里,学生对小说之类的畅销书都比较感兴趣,而图书馆文艺休闲类图书的采购却没能跟上形势的发展。图书馆里新书更新慢,复本少,学生想借的书不易借到,他们宁可去新华书店阅读最新的畅销书,或者干脆在网上阅读、从网上下载,成天埋头看手机,也不愿到学校图书馆阅读。

3.4 文献信息资源采购经费紧缺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我国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利用上,出现了一个趋同的现象,即纸质文献的利用率越来越低,而电子文献的利用率越来越高。于是,很多高校图书馆都加大了对电子文献资源的采购力度,每年数据库资源的购置经费都在上涨。与此同时,纸质图书的平均价格,每年也在以一定的速度增长。阅读某校图书馆年鉴可知,截至2013年11月,图书价格已从2006年的每本均价25.76元上涨到51.84元,涨幅超过100%。特别是最近几年,图书价格持续走高。2017年,纸质图书价格的上涨尤为明显,部分品种涨幅甚至高达50%。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采购经费都比较紧缺,因此,在总体采购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图书馆每年采购并入藏的纸质图书数量必然会受到很大的限制。

由于文献信息资源采购经费紧缺,一些高校图书馆采取保品种、降复本的方法采购纸质图书,减少人文社科图书尤其是文艺小说类图书的采购。事实上,有限的新书很难引起群体性阅读效应。因为按照普遍的选读习惯,人们在搜寻新书的过程中,势必会顺带兼及该领域的经典图书,但限购和降复本的做法,使得纸质文献利用率的提高变得更加艰难。

此外,电子阅读是“快餐消费式”“单向推进式”和“被动接受式”阅读,过度甚至完全的电子阅读,会制约人们的思考和鉴赏能力,严重者会导致思考、鉴赏能力的丧失。再加上有些电子书籍编校质量低劣,错误百出,这极易养成读书浮滑轻侮的阅读和思维习惯。另外,电子阅读设备对人体的刺激、辐射和伤害,也不容小觑。因此,临时性、应急式的电子阅读和传统的纸质阅读应当是相互补充的关系。

3.5 数据库资源推介力度不够

数据库资源推广力度不够,是影响读者利用文献信息资源的又一因素。一些高校邀请数据库商家对数据库的使用进行培训,但培训次数过少,讲座时间安排又不够合理,不少师生因教学或学习难以分身,抽不出时间去接受培训。

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只是罗列本校拥有的数据库,供师生自己查询,但很多学生并不知道检索本专业文献该使用哪些数据库。由于图书馆数据库学科导航工作也大多不够细致深入,未能做到学科专业和相应数据库的对接,资源熟悉程度不高,有些师生甚至根本不知道学校图书馆有他们急需的数据库。

3.6 开展阅读促进活动的次数少、时间短

“读书月”是近一二十年在我国高校兴起的一种阅读促进活动。不少高校图书馆都在推进书香校园建设,但一般也就一年一度,为期只有一个月左右,次数过少。由于没有具体的规划和制度,时间一长,又往往流于形式。不少地方院校甚至连“读书月”之类的阅读促进活动也未曾举办。故总体看,目前的“读书月”活动对持续性阅读的推进效果,并不明显。

有些高校的暑假长达两个月,在假期中,图书馆仅间隔开放数日。多数高校图书馆都没有利用暑期实施阅读计划。除复习考研的同学尚在图书馆自修室用功外,其他类型的读者就非常少见,阅读资源被极大浪费。

4 促进高校图书馆资源利用的策略

根据西方学者提出的“任务技术匹配理论”,我国高校图书馆需要全面了解自身图书馆资源的情况和优势,懂得图书馆资源和图书馆服务的特性,弄清不同读者群的区分、定位及其需要。

在促进资源利用方面,高校图书馆首先需要改变工作理念,变“被动”为“主动”,形成以读者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机制,针对管理、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可采用以下几方面的规划和措施,促进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利用。

4.1 建立新生入馆教育与考核系统

2007年,Terry Lam和Vincent Cho等[5]学者借用任务技术匹配模型理论,研究旅店员工使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发现通过提高店员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和操作程度,会促进店员使用信息技术。通过考察和分析,我们认为在图书馆服务中,通过提高读者对图书馆资源的认知程度和操作能力,同样会促进读者使用图书馆资源。

建立新生入馆教育系统,加强对新生的入馆考核,是提高读者对图书馆资源的认知程度和操作能力的有效方式。为促进新生对图书馆资源的了解,设计宣传图书馆馆藏资源和使用方法的卡片。一面是图书馆使用指南及入馆考核指南;一面是移动图书馆的注册及使用方法。发放新生录取通知书时,同时寄送图书馆的宣传卡片。新生入学通过系统测试,则在两个工作日之内为该生开通借阅功能;若未通过,则需重新测试,直至通过,方可借阅图书。

4.2 改进教学模式,建立注重预习的教学机制

高校教师应改变“授人以鱼”为主的授课模式,在教学中侧重“授人以渔”,引导学生通过科学的方式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我国高校的课堂教学模式由于考核机制、教师、学生、习惯等多方面因素使积弊的革除以及新观念、新策略的确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强调预习来培养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在通过图书馆资源使用考核的前提下,课前布置思考题,课堂提问、检查,促使大学生去广泛、深入地使用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

4.3 根据专业、学科发展和读者需求购置图书

使用者特性是任务技术匹配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使用者的特性进行有效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能促进读者使用图书馆资源。

首先开展馆藏分析工作,掌握各个专业的文献保障情况,然后了解每个专业的教学、科研对文献的需求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文献资源的采购计划。

其次根据读者利用图书馆文献资源的目的进行划分,一般可以把读者分为研究型读者群、教育型读者群、拓知型读者群和文化享受型(或消遣型)读者群[6]。图书馆需要调查不同层次读者的具体需求,有针对性地采购图书,满足在校师生多方面的阅读愿望。

4.4 推送数据库信息,开展读者预约培训讲座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图书馆购置数据库数量的增加,重要的已经不是拥有多少数据库资源,而是数据库的利用率如何。因此,加强数据库的宣传推广,主动“出击”,应当成为今后高校图书馆工作的一个重点。图书馆工作人员须与各二级学院甚至教师个人加强沟通,及时将订购数据库和中外文期刊的信息,尤其是新增数据库和中外文期刊的信息,以及数据库培训讲座的信息,推送到二级学院师生手中。

针对数据库使用培训次数过少、讲座时间安排不够合理的问题,图书馆可以开展读者预约培训讲座活动。按照师生实际需求,不限时间、地点进行培训。针对各二级学院师生在数据库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对数据库的使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图书馆要及时处理,整理、编制数据库使用教程、手册,便于师生随时学习。还可以咨询学科专家,建立专业数据库链接。

4.5 开展多种活动促进阅读

高校图书馆资源具有丰富性、全面性、专业性以及权威性等特点,图书馆可根据不同主题,在不同时段,开展各种活动,促进阅读,并形成惯例甚至制度,常抓不懈。

比如每年可围绕“世界读书日”主题,充分利用现有馆藏资源,开展为期两个月或接近两个月的阅读推广活动,引导读者进行阅读。开展系列学术讲座、数据库资源推介、荐书、淘书、原声电影放映、各类征文大赛、科技查新大赛、科普知识大赛、外国文学名著知识大赛、演讲大赛、汉字听写大赛、成语接龙大赛、诗词记诵及理解大赛、摄影大赛、书画大赛、教师“十佳读者”评选、学生“百佳读者”评选等系列活动,搭建各类、各层次读者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和提高的平台。

暑假期间是高校师生自由阅读、自我充实的最好时段,高校图书馆可以实施“夏季读书计划”,引导、促进大学生的暑期阅读。由于假期大多数师生不在学校,“夏季读书计划”可与电子数据移动图书馆结合起来,给师生推送阅读服务。

4.6 改善阅读环境,提供休闲服务

空间再造是英美发达国家应对来馆人数下降的方法之一。其目的是打造舒适、便利的读书环境,吸引更多读者到图书馆阅读、学习。由于我国图书馆各具特色,且目前没有成熟的样板,因此各图书馆需要根据自身特色去摸索、创新。

比如合理利用图书馆的空间,在楼道间设计文化墙以营造文化氛围,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或在比较宽广的走廊里摆放休闲桌椅,方便师生的学习和休息。

又如设立专门的读者休息区。国外一些大学图书馆设立咖啡吧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应用。开设读者服务部和文印室,为长时间在图书馆学习的读者提供方便。总之,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地打造美好的阅读环境,吸引更多的读者到图书馆来。

4.7 改进服务方式

在教师的教学、科研以及学生的学习中,电子文献比纸质文献有更多优势:能提供大量的信息,信息更新快速,信息使用方便快捷,能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全天候阅读。师生们也更愿意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查找资料,在线开展研究活动,但目前高校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尚未能满足师生检索和利用信息资源的需求。因此,图书馆需要改进传统的服务方式,并引进高层次专业人才、数字图书馆高级技术人才,对师生的信息需求做出及时响应,全天候地提供电子数据和互动式的网络服务。

[参考文献]

[1]李雷,杨怀珍,谭阳波,等.任务技术匹配理论研究现状述评与趋势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6,38(1):29-41.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2(3):2-4.

[3]严永康.图书馆资源的概念及构成辨析[J].情报资料工作,2003(5):22-23.

[4]国际图联.所有人的渠道和机遇:图书馆如何促进联合国2030年议程[EB/OL].[2016-12-30].http: //www.doc88.com/p-7049755753977.html.

[5]LAM T, CHO V, QU H. A study of hotel employee behavioral intentions towards adop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2007, 26(1): 49-65.

[6]陆和健,张房源.TRIZ创新理论在图书馆文献资源布局的应用探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3(3):55.

猜你喜欢

纸质图书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图书推荐
四川省图书馆发布2019年阅读报告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班里有个图书角
全媒体时代纸质图书出版思考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