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黄泻心汤配方颗粒和标准煎剂中主要有效组分含量对比研究*

2018-06-22李智勇陈雪婷王洛临徐文杰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煎剂泻心汤小檗

★ 李智勇 陈雪婷 王洛临 徐文杰

(1.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 广州 510095; 2.广东省中医药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 广州 510095)

中药配方颗粒作为中药饮片的改良剂型,既兼顾了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需要,又避免了饮片调剂时的缺点。但中药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之间的化学成分是否存在差别、临床是否具有等效性等一直是其争议的热点[1]。“三黄泻心汤”出自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大黄二两,黄连一两,黄芩一两,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具有泻火解毒、燥湿泻热、除痞止血之功效,是中医临床治疗心胃火邪内炽证的常用方剂。现代研究显示[2-6],黄连中主要有效成分小檗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大黄中主要成分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和黄芩中主要成分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素为三黄泻心汤的主要药效物质基础。本研究采用HPLC测定三黄泻心汤配方颗粒和标准煎剂的多组分含量,以探索二者之间的主要有效物质基础的异同,为其替代传统饮片汤剂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提供的科学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Agilent 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KQ-300DE型数控超声波辅助提取仪(昆山市超声仪器);TDL-S-I二台式离心机(上海安亭);AdvantageA10超纯水处理系统(美国Millipore公司)。

黄连、大黄、黄芩配方颗粒为自制,同批原料中药饮片购自广州市中芝源中药有限公司,经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王洛临主任中药师鉴定,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版一部各药材项下规定;盐酸小檗碱(110713-200911);芦荟大黄素(110795 -200806)、大黄素(110756-200110)、大黄酸(110757-200206)、大黄酚(110796-201017)、大黄素甲醚(110758-200912);黄芩素(111595-200905)、黄芩苷(110715-201016)、汉黄芩素(111514-200403)等对照品均购自中国药品食品检定研究院。

2 方法与结果

2.1 三黄泻心汤配方颗粒和标准煎剂的制备

2.1.1 标准煎剂(RG) 取大黄400g,黄连200g,黄芩200g,加8倍量水浸泡20min,武火煮沸后,文火再煎30min,趁热滤出药液,药渣再加相当药材量6倍量的水,煎沸后小火再煎20min,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稠膏,真空干燥,即得。

2.1.2 配方颗粒(TG) 分别取大黄、黄连、黄芩,分别加8倍量水浸泡20min,武火煮沸后文火再煎30min,趁热滤出药液,药渣再加相当药材量6倍量的水,煎沸后文火再煎20min,滤过,合并滤液,浓缩,分别喷雾干燥成大黄、黄连、黄芩配方颗粒,按处方生药比例混匀即得三黄泻心汤配方颗粒。

2.2 含量测定研究

2.2.1 黄连主要有效组分小檗碱、表小檗碱、巴马汀、黄连碱的含量测定

2.2.1.1 色谱条件 色谱柱:Elipse XDB-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50∶50)(每100mL加入0.4g十二烷基硫酸钠,磷酸溶液调节使pH值至4.0);流速:1mL/min;检测波长为345nm。

2.2.1.2 对照品溶液制备 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lmL含39.5μg的溶液,即得。

2.2.1.3 供试品溶液制备 取RG和TG各5g,研成细粉,分别称取0.06g(约相当于黄连药材0.2g),精密称定,置具塞三角瓶中,精密加入50mL甲醇-盐酸(100∶1)的混合溶液,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30min(功率250W,频率40kHz),放冷,称重,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mL,加甲醇稀释至10mL,摇匀,滤过,即得。

测定法 精密吸取上述溶液各10μL,进行液相色谱测定,以盐酸小檗碱对照品的峰面积为对照,以盐酸小檗碱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0.71,0.78,0.91,1.00(各相对保留时间应在规定值的±5%范围之内)分别确定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的峰位,分别计算小檗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和巴马汀的含量(如图1)。

图1 小檗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和巴马汀的HPLC图谱

2.2.2 大黄主要有效组分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测定

2.2.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Elipse XDB-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85∶15);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45nm。

2.2.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分别制成每1mL含芦荟大黄素112.1μg、大黄酸86.2μg、大黄素66.8μg、大黄酚72.7μg、大黄素甲醚47.8μg的对照品溶液。

2.2.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RG和TG各5g,研成细粉,分别称取0.05g(约相当于大黄药材0.15g),精密称定,置具塞三角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h,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吸取续滤液5mL,置100mL烧瓶中,挥去溶剂,加8%盐酸溶液10mL,超声处理2分钟,再加三氯甲烷10mL,加热回流1h,放冷,置分液漏斗中,用少量三氯甲烷洗涤容器,并入分液漏斗中,分取三氯甲烷层,酸液再用三氯甲烷提取3次,每次10mL,合并三氯甲烷液,减压回收溶剂至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即得。

2.2.2.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上述溶液各10μL,进行液相色谱测定,计算,即得(如图2)。

图2 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HPLC图谱

2.2.3 黄芩主要有效组分黄芩素、黄芩苷、汉黄芩素的含量测定

2.2.3.1 色谱条件 色谱柱:Elipse XDB-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磷酸(47∶53∶0.2);流速1mL/min;检测波长为280nm。

2.2.3.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黄芩苷32.998μg、黄芩素26.144μg、汉黄芩素芦26.172μg的对照品混合溶液,即得。

2.2.3.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RG和TG和10g,研成细粉,分别称取0.17g(约相当于大黄药材0.3g),精密称定,加70%乙醇40mL,加热回流3h,放冷,滤过,滤液置100mL量瓶中,用少量70%乙醇分别洗涤容器和残渣,合并同一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mL,加甲醇稀释至10mL,摇匀,滤过,即得。

2.2.3.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上述溶液各10μL,进行液相色谱测定,计算,即得(如图3)。

图3 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的HPLC图谱

2.4 含量测定结果 见表1。

有效组分标准煎剂配方颗粒表小檗碱8.01±0.288.61±0.07黄连碱13.77±0.5015.32±0.38巴马汀16.04±0.6317.62±0.10小檗碱58.10±2.2366.75±0.55黄芩苷72.05±3.9783.85±2.32黄芩素4.68±0.468.51±0.22汉黄芩素1.72±0.182.20±0.07芦荟大黄素3.59±0.344.66±0.45大黄酸8.20±0.1110.16±0.21大黄素2.81±0.013.35±0.14大黄酚2.21±0.133.70±0.23大黄素甲醚2.60±0.252.64±0.10

注:其中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小檗碱均为以盐酸小檗碱计算。

3 小结与讨论

中药等效性包括化学等量性、生物等效性、药理等效性和临床等效性等4个层次[7]。化学等量性是指某一种或多种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的含量相当,是中药等效性评价最基础、最简单的评价方式。本研究采用HPLC含量测定来初步评价三黄泻心汤配方颗粒与标准煎剂的等效性。

研究结果显示,三黄泻心汤配方颗粒与标准煎剂相比较,主要有效组分的含量均有一定提高,其中表小檗碱、巴马汀大黄素甲醚的含量增加程度均小于10%,黄连碱、小檗碱、黄芩苷、大黄素的含量增加了10%~20%,而黄芩素、汉黄芩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含量均增加了20%以上,明显高于三黄泻心汤标准煎剂,与文献

报道[8]基本一致,其原因有可能是由于标准煎剂中盐酸小檗碱等会与大黄中鞣质类成分发生反应或产生沉淀。同时该实验研究是对三黄泻心汤配方颗粒和标准汤剂的初步化学等量性研究,只对其中主要组分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测定结果与文献[9]报道有所不一致,其中含量增减原因有待进一步实验研究确证。尽管配方颗粒与标准煎剂的化学成分存在一定差异,但单煎与合煎体外抗菌等药效作用大致相似,配方颗粒配给的汤剂与传统合煎的药效未发现有显著差异[10-11],因此有待进一步对标准煎剂和配方颗粒的生物等效性开展研究,从而为临床引用提供科学依据。

[1]李学林,刘瑞新.中药剂型改革应加强中药等效性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9):1 100-1 102.

[2]李奕,许旭.三黄泻心汤主要药效成分的含量表征[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5):383-385.

[3]李鹏远,李丽,梁日欣,等.三黄泻心汤组分配伍方的图谱表征及活血化瘀优势方的成分分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8(3):201-205.

[4]刘晶晶,张贵君,彭慧,等.三黄泻心汤药效组分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8):103-108.

[5]杜倩,汤道权,倪璐卿,等.三黄片中10种化学成分的HPLC-DAD法测定[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2013, 44(12): 1 278-1 280.

[6]邓翀,张艺,孟宪丽,等.三黄泻心汤血清药物化学初步研究[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32(6): 57-59.

[7]刘瑞新.中药剂型选择及制剂等效性研究概况[J].中医杂志,2007,15(1):83-85.

[8]Li SL, Song JZ, Qiao CF, et al. UPLC PDA TOFMS based chemical profiling approach to rapidly evaluate chemical consistency between traditional and dispensing granule decoctions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combinatorial formulae[J].J Pharmaceut Biomed, 2010(52):468-478.

[9]蒋品,高言明,梁光义,等.三黄泻心汤三种制备方式样品中盐酸小檗碱和黄芩苷含量比较[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3):514-516.

[10]李颜,郭澄.三黄泻心汤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0,21(11):1 048-1 050.

[11]贡磊磊,殷小杰,王岚,等.炮制配伍“三黄泻心汤”9种组方的药效学比较研究[J].中国药物警戒,2015,12(1):1-4.

猜你喜欢

煎剂泻心汤小檗
小檗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通路的研究进展
住院患者无差错中药煎剂发放流程及其应用
贵州野生小檗属植物土壤与植株微量元素相关性及富集特征
交泰丸中小檗碱联合cinnamtannin D1的降血糖作用
自拟中药煎剂对糖尿病足模型大鼠的影响
黄芩苷-小檗碱复合物的形成规律
芪蓟肾康加味煎剂对AngⅡ诱导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分泌MMP-2、TIMP-2的影响
生姜泻心汤治疗伊立替康导致的结直肠癌小鼠迟发性腹泻
慢性胃炎采用半夏泻心汤治疗的临床观察
虎杖煎剂对急性肺损伤大鼠TNF-a,IL-1β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