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临床辨证规律研究

2018-06-22朱雯雯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11期
关键词:嗳气功能性脾胃

朱雯雯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又称消化不良,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病[1],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上腹胀痛﹑不适﹑恶心﹑呕吐﹑嗳气﹑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一般患者发病的时间较长,病程可能持续发作1个月以上,可能伴随有实质性器官功能性的异常。对FD的病因学调查发现内脏高敏或胃窦十二指肠运动协调紊乱是导致FD的病因[2],而社会﹑环境及心理等外在条件影响会加重患者病情。对FD的治疗主要是依循对症治疗,遵循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现在就对我院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临床辨证规律探讨,并分析使用中医临床辨证治疗的效果,并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消化内科2015年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48例,把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0例,女性14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8.5±2.5)岁;有上腹痛﹑上腹灼烧感22例,呕吐9例,嗳气﹑食欲不振24例;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史的时间为8~25年,平均时间为(15.5±1.5)年;治疗组男性11例,女性13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8.5±2.4)岁;有上腹痛﹑上腹灼烧感21例,呕吐10例,嗳气﹑食欲不振24例;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史的时间为8~25年,平均时间为(15.5±1.4)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患病时间等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西药常规治疗的方法,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对患者使用抑制胃酸分泌药[3]﹑促胃肠动力药﹑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等治疗方法[4],对于治疗疗效欠佳而伴随精神症状明显者可试用抗抑郁药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则是使用辩证中药结合针灸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使用香砂六君子丸加减,穴位选择合谷﹑曲池﹑大肠腧﹑阿是穴,每天治疗一次,以连续治疗7天为一个疗程,治疗7个疗程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

1.3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20.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治疗组24例患者进行辨证论治分析发现,肝胃不和患者8例,脾胃虚弱患者10例,脾胃湿热患者6例,根据患者的辩证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3个周期之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0.8%(17/24),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1.7%(22/24),两组数据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两组患者治疗的过程当中,对照组患者当中有1例患者出现了恶心的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也是1例,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停药之后,不良反应消失。具体数据分析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3 讨论

FD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不适症状可持续或反复发作,可单独或以一组症状出现,属于医学当中“痞满”“胃痛”“嘈杂”范畴[5]。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各个症型的分析,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肝胃不和:肝胃不和多归纳为肝脏和脾胃之间功能失调,胃肠节律功能紊乱﹑精神焦虑和紧张等原因导致肝失疏泄,气机阻滞,横逆犯胃,中焦气滞,胃失和降,患者出现上腹部疼痛﹑痞满﹑嗳气等症状表现[6]。中医采用的治疗原理是以疏肝解郁﹑理气和胃为主,方剂使用柴胡疏肝散加减[7]。(2)脾胃虚弱:致使脾胃虚弱出现的原因有先天禀赋不足,体质性的消化功能薄弱;或因大病久病,延及脾胃,或因饮食不节,损伤脾胃[8];或因劳倦过度,损伤脾胃等导致脾胃的虚馁,运化失常,升降失司,饮食不能消化,浊气滞留胃腕,中焦痞塞不畅而发生胃痞,出现上腹部胀满﹑隐痛﹑食欲减退。脾胃虚弱患者表现为上腹部隐痛,空腹亦甚,食欲不振,脘胀不适,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等症状,中医治疗健脾益气﹑助运化湿,方剂使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味[9]。(3)脾胃湿热:脾胃湿热中医多归属于饮食的停滞和湿浊的阻滞[10],出现的原因多由于饮食不节,饥饱失调,气机升降失常[11],痞结不开,表现为痞满之证,患者表现上腹部胀痛,嗳腐厌食,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呕吐或矢气后痛减,或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中医治疗原理是清热化湿﹑理气和中,方剂保和丸加味[12]。

研究数据显示,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0.8%(17/24),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1.7%(22/24),两组数据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使用辩证论治疗不仅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药物使用的安全系数也较高。

[1] 朱文锋.中医诊断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15:1:244-249.

[2] 陈贞,许文君,张声生,等.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辨证与西医分型的调查分析[J].北京中医药,2015,27(10):764-765.

[3] 赵丽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辨证治疗[J].北京中医药,2014,22(12):20-21.

[4] 郭信. 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临床辨证规律研究[J]. 中外健康文摘,2015,28(17):263-264.

[5] 张艳. 功能性消化不良52例中医临床辨证规律研究[J].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5(4):2302-2303.

[6] 刘肖峰,张红梅. 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2):92-93.

[7] 张瑞星,姚树坤,张艳丽,等.近端胃动力指标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关系[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4,21(2):110-113.

[8] 张艳丽.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证型的研究[J].医学信息,2014,14(4):2302-2303.

[9] 龙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临床辨证规律研究[J]. 医学信息,2015,19(17): 263-264.

[11] 赵鲁卿,张声生.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与思路[J].北京中医药,2011,30(1):32-34.

[12] 曹佳懿,侯晓华.功能性消化不良与精神心理因素[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临床版),2006,26(7):538-540.

猜你喜欢

嗳气功能性脾胃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差异化功能性纤维研究进展
钦丹萍辨治嗳气验案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总是打嗝,是不是胃肠有问题?
饱嗝不断,喝荸荠鸡金饮
新年心愿宝宝有个好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