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抗栓疗法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分析
2018-06-22尤夫利
尤夫利
不稳定型心绞痛可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对老年人的生命和健康威胁极大,其临床治疗的重点是迅速稳定病情[1],本文讨论了三联抗栓药物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并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6年1月—2017年12月的12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74例,女性46例。平均年龄为(67.54±4.82)岁。所有病例均于心绞痛发作48 h内就诊,ECG两肢体导联或两个相邻胸导联ST压低≥0.1 mV或出现T波倒置。所有病例都出现典型心绞痛症状,并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加以确诊。排除发生心肌梗死﹑心力衰竭﹑COPD﹑肝肾功能障碍﹑凝血机制障碍病例以及有脑出血史患者。患者初始均已接受基础硝酸酯类﹑ACEIs和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
1.2 方法
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本组患者均给予三联抗栓药物治疗,即: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生产厂家:石家庄欧意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3023635;规格:100 mg×30片)口服,100 mg/d;氯吡格雷(生产厂家: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23116;规格:75 mg×10片)口服75 mg/d;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生产厂家:天津红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706;规格:0.5 ml: 5 000 IU)皮下注射0.4 ml,每12 h给药一次。按照本方案连续给药7 d后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
1.3 效果评价
显效:相同的劳力程度不再导致心绞痛发作,或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比以前少50%~80%。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的减少未达上述标准,甚至发作次数增加﹑持续时间延长,或硝酸甘油的用量比以前增加[2]。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均以(±s) 表示,采取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2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7 d治疗后,显效89例(74.2%),有效21例(17.5%),无效10例(8.3%),总有效率为91.7%。治疗后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都有减少,治疗前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本组患者随访1个月,有7例患者再发心绞痛住院治疗(5.8%),无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观察到8例患者皮下注射处有瘀斑(6.7%),3例患者牙龈出血(2.5%),未见其他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机制可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合并一些急性因素(如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炎症反应等)并导致冠状动脉痉挛有关[3-4]。本病可引起斑块内出血,导致短时间内冠状动脉狭窄的急速进展,但冠状动脉未完全闭塞,由于血栓形成和大量活化后的血小板聚集黏附,因此本病治疗的重点之一是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药物的共同机理是阻断血小板的活化和黏附。
表1 治疗前后120例患者心绞痛发作与硝酸甘油用量的对比 ( ±s)
表1 治疗前后120例患者心绞痛发作与硝酸甘油用量的对比 ( ±s)
时间 心绞痛发作次数(次/周) 心绞痛持续时间(min/次) 硝酸甘油用量(mg/d)治疗前 7.28±2.35 7.69±1.27 4.83±1.49治疗后 5.11±1.64 2.09±1.25 1.08±0.55 t值 8.295 1 34.425 4 25.864 1 P值 <0.01 <0.01 <0.01
阿司匹林属于第一代抗血小板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主要机制是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并防止形成血栓素。氯吡格雷是一种二磷酸腺苷(ADP)受体阻断剂,与血小板膜上的ADP受体结合并不可逆地抑制后者,从而防止血小板大量聚集,其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强烈而持久。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合用可抑制血栓素介导及二磷酸腺苷介导的血小板聚集途径,两者的联合作用强于其中单独某一种药物[5-7]。低分子量肝素钙抗栓作用强﹑抗凝作用较弱,引起出血并发症的情况较少。低分子量肝素也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纤溶酶原激活物,使纤溶酶原活化,导致纤溶作用增加,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冠状动脉狭窄[8]。
本研究中12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三联抗栓药物治疗方案,效果十分明显,经7 d治疗后,显效89例(74.2%),有效21例(17.5%),无效10例(8.3%),总有效率为91.7%;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和硝酸甘油用量均低于治疗前(P<0.01)。随访期间未观察到急性心肌梗死﹑猝死和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综上所述,三联抗栓药物治疗在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常规治疗基础上可减少心绞痛发作,缓解临床症状,安全性较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1] 肖阳,张艳,孙铭鸿. 中医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2):222-224.
[2] 王宏军. 曲美他嗪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及校正QT离散度的影响[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8):157-158.
[3] 覃兴航.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进展[J]. 中外医疗,2014,34(16):192-193.
[4] D'Souza M,Sarkisian L,Saaby L,et al. Diagnosis of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has declined markedly with the advent of more sensitive troponin assays[J]. Am J Med,2015,128(8):852-860.
[5] 李素姣,姚金坊.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J]. 河南医学研究,2014,23(4):22-23.
[6] Shahid N,AdnanS,Farooq M,et al. Development of compressed coated polypill with mucoadhesive core comprising of atorvastatin/clopidogrel/aspirin using compression coating technique[J]. Acta Pol Pharm,2017,74(2):477-487.
[7] Mutter J,Grandy R,Hulkower S,et al. Clinical Inquiries:What are the benefits and risks of daily low-dose aspirin for primary prevention of CV events?[J]. J Fam Pract,2018,67(4):247-248.
[8] 李炜,刘晓梅,李刚,等. 不同剂量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23(4):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