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科常见护理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分析
2018-06-22刘琼
刘 琼
(四川阿坝州人民医院,四川 阿坝 624000)
护理风险是指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或患者发生窒息、跌倒、坠床及非计划性拔管等护理工作之外的事件[1]。而感染性疾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传染性,且疾病涵盖心肝脾肺肾胆胰等多个器官,患者多因为复发而反复住院。为了分析感染性疾病科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笔者进行此次对比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6月我院感染性疾病科收治的患者120例,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
参照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19~76岁,平均年龄(45.63±6.85)岁;研究组男40例,女20例;年龄19~78岁,平均年龄(45.67±6.81)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常规组给予患者遵医嘱给药、常规隔离等常规护理,分析患者护理中的护理风险:(1)消毒和隔离不规范:个别医护人员诊疗或护理操作结束后洗手不及时或不彻底,在诊疗或护理下一位患者时易将细菌及病毒传给下一位患者,部分护理人员未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更换隔离衣;消毒液的配比不标准、消毒液配置后未及时使用、未按照消毒面积喷洒消毒液等因素均降低了消毒效果。(2)护理人员消毒意识淡薄:护理人员未认识到消毒的重要性,只是为了应付科室的检查,降低了消毒的效果。(3)医疗废物处理不当:要分装和严格封存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及护理操作产生的医疗垃圾,并将锐器物置于锐器盒中,避免伤及他人。
干预组根据常规组的护理风险因素,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干预措施:(1)强化安全教育: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感染治理办法》及《传染病防治法》等[2]法律法规,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以将感染的风险降至最小。(2)加强病房管理:护理人员需保持病房空气的流通,通过喷洒消毒剂或紫外线对病房空气进行大型、彻底的消毒,并应用消毒剂对病房的物品进行擦洗。(3)锐器的规范管理:应用锐器使用报告登记体系对科室的锐器进行规范化管理,用过的注射器针头需丢在锐器盒内,避免刺伤患者或护理人员。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护理意外事件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应用我院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评估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主要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4个级别,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度+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意外事件和医疗纠纷的发生情况
研究组护理意外事件及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意外事件和医疗纠纷发生情况对比[n(%)]
2.2 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3 讨 论
感染性疾病科的患者以感染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寄生虫及真菌等引发的感染性疾病为主,以肝炎、呼吸道感染、肠道疾病及艾滋病等疾病常见[3],而传染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感染性疾病,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4],临床治疗以控制疾病复发和传播能力为主。
感染性疾病科的护理人员需要对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识别及评估,并给予针对性的措施将风险的发生率减少至最低[5]。本次研究中发现科室消毒和隔离不规范、护理人员消毒意识淡薄及医疗废物处理不当是感染性疾病科主要的护理风险因素,研究组给予加强管理、加强安全教育、加强病房管理及锐器规范管理等针对性干预措施后,护理意外事件和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分别为6.67%和3.33%,低于常规组(P<0.05),对护理满意度为85%,高于常规组(P<0.05)。
综上所述,针对感染性疾病科常见的护理风险因素,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减少护理意外事件和医疗纠纷,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1] 夏 旭.风险控制在感染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8):140-142.
[2] 王贵强,王 艳.浅谈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5,8(4):289-291.
[3] 夏雪容,黄学君,张 艳.感染性疾病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结合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18):382,377.
[4] 段亚辉.感染性疾病科护理人员心理状况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7,2(2):136-137.
[5] 刘晶蓉,郭 芸.人文关怀在感染科护士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36(10):1402-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