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媒体智库发展趋势与对策
——基于媒体智库建设相关文件的解读

2018-06-22文/刘

传媒 2018年11期
关键词:智库服务建设

文/刘 培

智库建设历来是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关键所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以下简称总局)也于2018年3月20日发布了《关于加快新闻出版行业智库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加快行业高端智库建设,提高服务能力,推动智库成果的转化应用,这为新时代媒体智库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媒体智库是媒体和智库深层融合的智慧结晶,传统智库既能借助媒体的传播优势走外向型发展道路,也能以智库建设为契机完成转型发展。新时代推动“新型智库”和“新型主流媒体”融合发展,丰富智库建设内涵,深化发展体系,既是新时代智库建设的发展机遇,也是责任担当。

一、媒体智库的概念和内涵

媒体智库是指由媒体机构主导发起,为政府、社会提供政策咨询和知识服务的咨询机构。媒体智库是媒体和智库的结合体,是利用自身媒体资源,以信息产品生产为核心业务的机构和平台,其本质是完成从传统新闻内容生产向深度研究为核心的转变,重心是围绕智库课题和项目生产新闻产品、研究报告或延伸出研究圈群、举办会议和论坛等,传播力和影响力是评价媒体智库的重要指标。

其一,从媒体和智库的关系来看,二者是扬长避短、相互依靠的。媒体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优势和强大的传播力、影响力,智库则作为智力的集大成者,能为研究提供智力支持和专业建议。新时代智媒融合是大势所趋,智库可以依托媒体丰富的数据来源、文本资料开展研究,并借助媒体的传播资源促进成果转化,提升智库的社会影响力,而媒体也可以借助智库提升信息产品的深度和广度,扩大其公信力。因而两者的融合发展必定能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其二,从功能定位来看,媒体智库作为新型智库形式,既能承担传统智库的政策咨询和课题承接的职责,直接以内参特刊的形式为决策层提供政策建议,又具有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以新闻报道、新闻评论、研究报告的形式面向社会公众做好政策阐释,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公众可理解、能信赖、有帮助的语言和形式。媒体智库在成果转换和传播上具有鲜明的双重属性,具有上传下达的功能,因而也被称为第四和第五权力的结合体(媒体被视为第四权利,智库被视为第五权力)。

其三,从机构运营来看,媒体和智库都是以信息产品生产为核心,都要依托传播力和影响力来影响决策和服务社会,因而两者存在一定的协同性。这也决定了媒体智库在天然具有传统智库的思想性和智慧性的同时,又拥有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可以说,媒体智库既是传统媒体转型探索的新方向,也是传统智库借力跨越的新机遇,两者的深度融合必然能更好地促进彼此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二、媒体智库的发展历程、文件解读和潜在问题

1.媒体智库的发展历程。回顾国内媒体智库的发展历程,其整体发展阶段大致可以划分为萌芽阶段、快速发展、纵深发展和繁荣发展的阶段。

萌芽阶段。与欧美媒体智库相比,我国智库建设起步较晚,国内最早是由权威媒体着手建立智库,如1992年新华社成立的世界问题研究中心并接受职能部门的专题调研委托;2002年人民日报社成立新闻研究中心,以海内外新闻理论研究和新闻干部培训为主要职能,并服务于领导干部的行政决策。这一阶段媒体智库的职能定位和属性尚不清晰。

快速发展阶段。 这一阶段媒体智库的建设获得了快速发展,数量增加较快,大型主流媒体迅速跟进,通过整合资源,发挥其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以及品牌优势,开启了媒体智库建设的新篇章。2008年人民网正式成立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1年南方传媒集团建立传媒研究院,2013年新华社决定成立“瞭望智库”,2014年南方舆情研究院正式挂牌成立,同年9月中国第一家智库媒体平台“智库中国”也正式组建,同年12月《光明日报》开设“智库周刊”。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意见》,标志着中国智库建设和发展进入快车道。

2017年11月29日,新型智库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专题座谈会暨新闻出版产业新型智库联盟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纵深发展阶段。有了主流媒体的探索,省级地方媒体和专业型媒体也纷纷找准定位结合自身优势,组建了一批富有特色的智库。比较典型的有财新传媒通过控股资讯科技公司,组建“财智莫尼塔”,提供金融数据专业服务。新京报成立研究院、南风窗设立传媒智库、《经济日报》成立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湖北日报》建立长江智库、凤凰卫视成立凤凰国际智库等,媒体智库开始了往纵深方向的探索和发展。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11月,由国内18家新闻出版机构联合成立的新闻出版产业新型智库联盟正式宣告成立,成员机构既有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如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出版机构(如商务印书馆),也有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如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新闻出版科技公司(如华闻传媒研究院)等,这为中国媒体智库的发展带来了又一次高潮。

繁荣阶段。媒体智库建设的遍地开花也吸引了市场化媒体的跟进,如腾讯旗下纷纷成立企鹅智酷和原子智库,搜狐旗下成立搜狐财经思想库。媒体智库数量也获得井喷式增长,在研究领域、专业特色、业务能力上也更为明确,在经验做法上也不断成熟,逐渐形成了为行业、政府、企业提供智力服务,承接课题、项目、研讨会的业务模式。2018年3月20日,总局下发的《关于加快新闻出版行业智库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科学布局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行业智库,打造定位清晰具有标杆意义的智库产品,逐渐形成具有咨政影响力的智库集群,这为媒体智库的发展和繁荣吹响了集结号。

2.媒体智库的文件解读。通过对《意见》全文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和词频统计,发现《意见》围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可以归纳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一是注重整体规划。《意见》提出智库在建设类型上要特色鲜明、清晰明确,既要有主流新闻出版单位的媒体智库,也要有行业龙头的行业智库以及社会组织的专业智库,整体上要做到布局科学、结构合理、规模适中。词频统计中“规划”(4次)、“结构”(4次)、“布局”(3次)、“特色”(6次)、“集群”(2次)等词出现频率较高,体现了《意见》旨在从布局、结构、规模、定位上统筹推进智库的协调发展,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智库集群的目标。

二是建设高端智库。《意见》指出智库在建设发展上要往“精深特”的方向努力,围绕行业全局性重大实践、现实热点和重难点问题开展科学评估和预测研判,发挥高端智库的建设性作用。词频统计中“高质量”(2次)、“精深”(1次)、“全局性”(1次)、“建设性”(1次)等词出现频率较高。可见《意见》在目标定位上意图引导媒体智库紧跟国家战略、规划、布局和政策前沿,加强对现实热点和重难点的分析研判,为党政机关和决策部门提供及时、深度的智库报告和策略建议。

三是提高服务能力。媒体智库建设要借助自身知识丰富、服务领域广泛、信息资源畅通的优势,加强联系高水平智库专家,发挥智力优势,在内容质量和知识服务上精耕细作,提升专业研究服务能力,生产更多优质研究报告。对应词频分析中“服务”(6次)、“能力”(3次)、“专业”(5次)、“知识”(5次)、“队伍”(4次)等词出现频率较高,体现了《意见》对媒体智库研究能力和水平的重视。同时,“服务”一词出现频率达到了6次,这也充分体现了决策部门对智库服务能力的刚需,希望智库真正信得过和用得上。

四是促进成果转化。《意见》强调媒体要充分发挥自身信息收集、资源整合、市场运作的能力和优势,建立推介和转化平台,促进成果的传播和应用,打造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智库品牌。词频分析中有关“成果”(7次)、“转化”(4次)、“优势”(3次)、“传播”(2次)、“品牌”(1次)等词也显现了《意见》旨在推动智库成果的传播和转化,形成良性循环。

3.媒体智库的潜在问题。当前,媒体智库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与《意见》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比对可以发现,媒体智库的建设在服务能力、发展规划和定位、智库成果质量和转化应用上存在显著短板,面临跟不上、不适应、不好用的情况。

一是高端人才数量稀缺,制约智库服务能力。正所谓建“库”易,蓄“智”难,媒体智库的建设数量虽然不断激增,但资政谏言的能力却存在不足,归根结底是高端精英人才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媒体智库的建设在人才资源上无法和高校科研院所的专职队伍相提并论,在人才积淀上存在短板,即便是顶级的瞭望智库也曾面临人才瓶颈。媒体智库的主要人员是由原来从事采编工作的人员转型而来的,对习惯了新闻报道通俗写法的记者而言,短时间内无法适应智库的写作风格和要求,在学术功底和知识背景方面无法胜任智库研究报告的要求,导致智库产品内容质量不高,服务能力不强。此外,由于待遇、编制等各方面的原因,媒体智库的人才流动性较强,一旦核心团队和人才出走将影响智库的后续发展。

二是发展定位不清,缺乏行业高端媒体智库。媒体智库的建设虽能摆脱传统智库的体制机制束缚,改革创新的阻力较小,但不少媒体智库对自身发展定位不清,习惯性用管理媒体的经验去运营媒体智库,无法很好地平衡新闻采编和深度研究的关系,难以形成特色智库品牌,这也导致媒体智库建设重复的多、特色鲜明的少,成果质量也是有数量缺质量,这也间接影响了智库成果的品牌性和权威性。

三是业务模式模糊,智库成果转化困难。媒体智库是媒体为应对传统市场萎缩而转型升级的产物,自诞生起就被赋予盈利求生存的期望。同样,媒体智库作为一个机构,必然要考虑自身的治理架构、业务结构和运营模式,才能在后续的建设运营中理顺自身管理体制,搭建自身研究体系,对接市场需求,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变现。但现实中不少媒体被转型大潮所逼迫,纷纷跟风成立媒体智库,其实对自身的专业特色、业务模式尚未清晰定位,这必然会影响智库的后续发展和成果转化。例如,智库在业务模式上如果不能紧跟行业前沿或现实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必然无法有效满足决策需求,研究成果也就难以转化落地;在运营模式上如果不能打通“产学研”的一体化发展体系,构建成果推介机制和平台,必然会影响智库产品的服务能力和盈利目标。

三、媒体智库的发展路径和对策

未来媒体智库的发展必须紧紧围绕《意见》的重点任务和主要目标调整发展思路,做好整体规划,提高智库服务能力,推动智库成果转化,打造一批定位清晰、特色鲜明的行业高端智库集群。为此,提高服务能力和质量是基础,储备和培育人才是根本,完善业务结构和制度建设是保障。

1.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制度保障,增强服务能力。一是要加强人才储备。媒体智库要发挥自身社会关系广泛、资源动员能强的特点,面向行业、高校、科研院所广纳贤才,尤其要加强对领军人物和杰出人物的吸纳。二是要通过灵活的制度配置好人才资源和团队建设,以新华社瞭望智库为例,顶层架构为智库委员会,下设特约研究团队(顶层智囊)、专业垂直类团队(如土地问题研究、三农问题研究等)、学术秘书(服务专家团队)和专业运营人员(负责研究成果转化和包装),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因而媒体智库要着力于建立集采编、研究、运营于一体的专业团队,这对智库的初期发展至关重要。三是要完善制度保障,从人才引进、上岗培训、薪酬待遇等方面保障智库有足够的人才积淀,进而打造一个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务实高效的团队。

2.推动智媒融合,深耕专业领域,塑造品牌优势。

智媒融合是大势所趋,一方面,媒体智库要快速完成从采编到研究的转型,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明确专业特长,找准服务领域,或关注大政方针服务社会发展、或往细分领域纵深发展,如南方传媒侧重从媒体角度关注现代化治理,瞭望智库立足国情国策研究等。另一方面,要在内容质量上下工夫,紧跟前沿趋势,重点围绕行业技术前沿,开展项目研究,为所在行业和主管部门提供多种形式(内参、调研报告等)的知识服务或信息服务,在质量上要向“精深特”的方向发展,提升自身资政建言和服务社会的核心能力,打造具有科研和市场双重价值的专业化产品,进而树立品牌形象,将媒体特有的公信力和号召力转化为媒体智库的传播力、影响力。

3.完善业务结构,促进成果转化,建立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媒体智库可以在发育和完善核心业务的同时,将产品定位逐渐面向行业和企业需求,建设智库成果推介和转化平台,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和变现。比较典型的有财新智库下的“莫尼塔研究”,通过布局金融信息服务,以扎实的调研、强大的研究能力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通过承接课题项目,提供内容产品获得盈利,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除了发布智库报告、举办论坛活动、提供咨询服务外,媒体智库还可以利用自身在资本运作、市场运营、产品策划上的天然优势,加大知识成果转化力度,让智库成果在政府、市场、社会间广泛传播和应用,探索智库价值变现的新路径和新模式。

4.开拓视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媒体智库。

新时代下媒体智库的建设要不断开拓视野格局,紧跟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为民族复兴提供智力支持。智库之间也要加强合作交流,促进良性竞争,实现协同发展,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媒体智库集群。立足新时代,媒体智库要对民族复兴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研判能力,不断提出新思路、新方案,建设真正信得过、用得上、靠得住的中国特色新型媒体智库。尤其是在新技术、新业态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媒体智库还要善于使用新技术、新手段,推动智库融合,大力实施科教创新驱动战略,促进智库产品的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1]鲁怀琦.媒体+智库:从新闻生产到话语超越[J].新闻论坛,2017(06).

[2]黄楚新,王丹.媒体智库:发展路径与关键[J].新闻与写作,2016(01).

猜你喜欢

智库服务建设
民居智库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中政智库“五朵云”
中政智库“五朵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