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报业发展新媒体的实践与探索
——以“红星新闻”为例
2018-06-22胡彦迪
文/胡彦迪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报业将自身的产品延伸到新媒体领域,通过打造新媒体平台实现自身转型,已成为重要的尝试。《成都商报》于1994年1月1日创刊,是我国西部地区发行量和影响力较为突出的主流媒体,6次跻身中国都市报广告投放价值排名前三甲。其创刊之初经过几年的发展实现借壳上市,成为20世纪末我国第一家上市的传媒类公司。
进入新世纪,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成都商报》面临着广告下滑、版面缩减、人才流失严重的巨大压力。2016年,《成都商报》的广告收入只占总收入的36.7%,而新媒体业务为其带来了25%的收入,电商和活动营销也成为其收入来源的一部分。为搭乘新媒体的快车,《成都商报》于2017年1月9日创办了“红星新闻”。“红星新闻”作为一款由成都传媒集团打造的新媒体产品,其在新媒体团队建设上,以《成都商报》原国内国际新闻中心的团队为主,总负责人由《成都商报》总编辑陈海泉兼任,原国际新闻中心编委蒋泉洪任执行总编辑。经过一年多的发展,“红星新闻”通过一系列独家报道引起业界广泛关注,成为业内具有影响力的新媒体平台。
坚守内容为王,打造优质内容
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纸媒广告呈现出“断崖式”下滑,为节约成本,一些报业集团不断压缩内容生产部门,甚至裁撤了深度报道部、调查部等传统报纸的核心部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流失。“红星新闻”执行总编辑蒋泉洪认为,这是短视行为,因为社会对高水准新闻内容的需求一直存在,信息过剩的时代也是优质内容的黄金时代,“红星新闻”正是抓住这一市场需求,通过专注于对优质内容和优质报道的挖掘,实现自身产品在品质上的提升。因此,内容为王成为“红星新闻”的坚守。近一年来,“红星新闻”以追求报道的影响力为核心,将《成都商报》评论部的记者调到“红星新闻”编辑部,并按照新媒体规律进行新闻生产和发布,使“红星新闻”真正成为事件真相和思想引领的新媒体平台。同时,为了保证能够生产高品质的新闻,“红星新闻”在团队建设上不遗余力,在全国的主要城市布局,建立了全国性的新闻报道网络。
为了提升影响力,“红星新闻”也依托于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平台,并与今日头条、搜狐和腾讯企鹅号等第三方资讯平台合作,研发独立的新闻客户端,拓展信息内容分发渠道,形成新闻传播的立体化传播格局。
调查与评论相结合,深度与引领并重
2014年以来,一些报业调查部门都面临着裁撤的命运,如《华商报》深度报道部被解散。在此背景下,“红星新闻”反其道而行之,试图恢复深度报道,还原事件真相、记录社会发展潮流,并以独特的评论引领潮流。为此,“红星新闻”明确了“锐度、温度、深度”的报道宗旨,将深度调查和时政评论相结合,形成“红星新闻”发展的“两翼”。
一方面,“红星新闻”主攻国内国际的突发新闻,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功能。例如,在金正男涉嫌被谋杀的目击者挖掘、武昌火车站面馆杀人事件细节披露、章莹颖案追踪报道、杭州纵火案独家爆料等新闻方面,“红星新闻”都冲在调查的第一线,独家采访并披露了一系列重磅信息,“红星新闻”头条号只用两周时间就进入今日头条媒体榜新媒体前5强,“红星新闻”企鹅号成为腾讯芒种计划平均阅读量10万+账号的TOP 10,这也缘于《成都商报》做深度报道的基础。
另一方面,“红星新闻”更加重视时政评论,使其成为汇集真相与思想的舆论阵地。《成都商报》总编辑陈海泉认为,“红星新闻”调查报道的核心是一个
还原新闻真相的过程,报道既要有批判性也要有建设性,不靠负面吸引眼球。因此,以评论为主打,通过评论类栏目进行舆论引导,成为其发展的重要策略。例如,当前的“红星新闻”每天都会在其微信公众号上更新内容,并设有“红星深度”“红星调查”“红星独家”“红星锐评”等栏目,参与社会热点事件报道上百个,内容不仅独家有深度,甚至抢在很多传统主流媒体之前。
思想平台与新闻人社群的构建
“红星新闻”不仅要树立调查新闻品牌,扩大言论影响力;同时要丰富题材类型,提升业务技能。基于此,“红星新闻”通过构建新闻人社群的运营方式实现对优秀新闻人的汇聚,以此培养新闻人的职业能力,提升自身的影响力。一方面,“红星新闻”推出红星学院线上培训平台,定期邀请知名的媒体人进行线上讲座,吸引新闻人在朋友圈转发参与,建立起新闻人社群。另一方面,“红星新闻”通过举办各种大赛,增强微信公众号活跃度,开拓多元化渠道。例如,2017年5月,“红星新闻”举办了红星超级实习生大赛,邀请中山大学展江教授、四川大学张小元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马少华教授、凤凰网社论主笔敬一山、《中国青年报》评论员曹林等专家担任评委,活动持续近两个月。“红星超级实习生大赛”面向大专以上在校学生(包括研究生),参赛者通过对近期国内外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多维度评论,“红星新闻”微信公众号“超级实习生”栏目将展示所有参赛作品,供读者投票。每天16点前投票数最高的稿件获得当天擂主,在红星新闻微信公众号刊发,直到第二天投票最高的文章产生。如果阅读量高于前一篇,则攻擂成功。反之,则守擂成功。得票前100名作品进入复赛,成为“红星新闻”后备人才库成员。20强作者进入红星学院,进行线上培训,吸引了不少新闻人参与比赛,增强了“红星新闻”的影响力。
红星新闻的创新与探索
在转型过程中,作为“红星新闻”的母体《成都商报》一直强调“深耕区域、专注刚需、借力纸媒”这三个基本原则,通过这三个原则实现内容变现,这也成为“红星新闻”的指导思想。《成都商报》总编辑陈海泉认为,报纸既是未来新媒体的孵化器,也是聚集资源的一个助推器、转换器。为此,在未来《成都商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为“红星新闻”的发展提供动力:一是在内容方面,生产优质的深度报道和调查新闻;二是在数据新闻方面,2014年《成都商报》数字采编中心正式运营,作为“中央厨房”内容生产平台,打通了《成都商报》、成都全搜索新闻网、《每日经济新闻》、《成都商报》新媒体等成都传媒集团旗下媒体的资源,进行数字化传播;三是行业新闻方面,“红星新闻”利用中国西部唯一一家财经媒体《每日经济新闻》,通过专业财经视野,精准传播去挖掘商业价值,做好行业新闻。
在新媒体时代,尤其是以2014年《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以来,我国传统报业在政策的扶持下,纷纷加入新媒体的战场,打破了互联网公司一统天下的局面,打造了澎湃新闻、上游新闻、北京时间、红星新闻等“现象级”新媒体平台。但从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尽管传统报业新媒体平台为用户提供了更为深度的、更加专业的、更具有高质量的优质内容,但如何实现新媒体平台盈利,依然是其发展过程中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