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COOK双球囊促宫颈成熟并引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2018-06-22陈淑瑜黄丽梅陈姣姣
陈淑瑜 黄丽梅 陈姣姣
部分产妇因自身或胎儿因素,无法顺利妊娠,需通过人工干预手段使其终止妊娠,足月引产术为产妇分娩困难时临床常用引产手段[1]。主要方法为在产妇宫缩前使用药物或机械等对其刺激使产妇宫缩,进而达到分娩的目的。有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国内引产率在持续增长中。宫颈是否成熟是决定引产的主要条件,若在其不成熟时进行引产,会增加胎儿窘迫等不良结局,且对引产效果会造成严重影响[2]。部分产妇在宫颈不足够成熟时变有引产指征,此时需使用机械及药物促进其成熟。本研究对本院80例孕妇实施COOK双球囊促进宫颈成熟,并对其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4~9月收住院的160例符合引产指征孕妇,根据引产手段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0例。实验组孕妇年龄28~40岁,平均年龄(32.06±3.18)岁;孕周39~41周,平均孕周(40.53±1.64)周。对照组孕妇年龄27~39岁,平均年龄(31.67±3.21)岁;孕周40~42周,平均孕周(40.68±1.68)周。两组孕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为单胎;均出现引产指征;知情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排除精神疾病及意识不清者;排除有分娩禁忌证孕妇,如胎盘前置、产道异常等;排除瘢痕子宫者。
1.3 方法 对照组孕妇静脉滴注小剂量催产素引产。催产素 2.5 U+ 生理盐水 500 ml,行静脉滴注 ,速度控制在 4 滴 /min,根据孕妇宫缩情况调节,并密切关注。
实验组孕妇实施COOK双球囊促宫颈成熟并引产。引产前使膀胱排空,取截石位,将会阴进行消毒,并于下方放置消毒巾,使用窥阴器使其宫颈充分暴露,对宫颈进行常规消毒,将宫颈前、后唇固定,沿宫颈侧壁将两个COOK球囊缓缓送至宫腔内,并经子宫球囊导管注入生理盐水20 ml左右。待COOK球囊扩张后,回拉器械至宫颈外,再经阴道球囊导管注入同剂量生理盐水,将双球囊固定于宫颈内口及外口之间,并将窥阴器取出。之后分4次经球囊导管注入同剂量生理盐水,并将导管固定于孕妇大腿内处。放置COOK球囊后孕妇可回房,期间密切观察孕妇情况,若出现宫缩频率过快、胎膜早破等情况,应立即将COOK球囊取出,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3]。
1.4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孕妇的引产情况、围生儿结局(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宫颈裂伤、阴道血肿)。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引产情况比较 实验组成功引产率为77.50%,剖宫率为22.50%;对照组成功引产率为57.50%,剖宫率为42.50%。两组孕妇引产率及剖宫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2.2 两组围生儿结局情况比较 实验组围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6.25%与对照组的8.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1 两组引产情况比较[n(%)]
表2 两组围生儿结局情况比较[n(%),%]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发生宫颈裂伤、阴道血肿共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对照组发生宫颈裂伤、阴道血肿共1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P<0.05)。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剖宫技术应用逐渐普遍,加上孕妇因惧怕疼痛自然分娩意愿较低,导致剖宫产率持续显著升高。剖宫产虽然可以帮助孕妇分娩,但术中会出现产后大出血风险,且术后会出现一系列并发症,给产妇带来更多痛苦,不利于产后恢复,影响预后。如何降低剖宫率,增加经阴道自然分娩已成为临床迫切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引产技术主要为通过药物或机械人工干预,刺激孕妇宫缩,达到分娩目的,可有效减少剖宫产。
孕妇宫颈是否成熟为实施引产手段的基础条件,但部分产妇在宫颈未成熟就出现引产指征,此时需使用药物或机械对其进行干预,促进宫颈成熟,进而实施引产手段,增加孕妇经阴道分娩率[4,5]。临床使用促宫颈成熟药物主要为催产素及米索前列醇素,但效果不理想,会增加引产失败率,并出现胎儿窘迫的风险,影响母婴健康。COOK双球囊为一种机械促宫颈成熟方法,其作用原理是通过球囊机械力对孕妇宫颈口形成刺激,使宫颈有效扩张,并释放出大量前列腺素达到软化宫颈的目的[6-8]。于宫腔内靠近宫腔口的球囊可脱离蜕膜,有效刺激、诱发子宫收缩,并促进其快速成熟,达到引产指征。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引产成功率低于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实验组(P<0.05)。分析原因为催产素分布不够广,作用相对较小,而COOK双球囊使用机械力,可均匀分布于宫颈内,且具有温和、稳定的特性,效果显著优于催产素。此外,催产素通过静脉滴注方式给药,期间需进行胎心监护,使孕妇运动受限,加上长期滴注催产素,会导致孕妇进行剖宫产风险[9-11]。而COOK双球囊置入孕妇宫颈内后,可自由活动,不会使其活动受限,不适感基本没有,可有效促进产程,增加引产成功几率,减少剖宫产。
综上所述,COOK双球囊应用于孕妇促宫颈成熟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成功引产率。且置入后孕妇无不适感、活动自由,安全性较高,值得应用。
[1] 杨霄,罗丹. COOK宫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并引产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使用技巧.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4,10(3):30-34.
[2] 简丽萍. Cook宫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并引产的有效性、安全性探讨 . 微创医学 ,2016,11(3):459-460.
[3] 郑敏旋,冯凯勋. COOK双球囊与缩宫素促宫颈成熟的对照研究 . 延边医学 ,2015,10(15):149-150.
[4] 潘方利,梁权芳,周银. Cook宫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并引产的有效性、安全性探讨 .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11(15):6-8.
[5] 戴夏琳,文丽萍. 双球囊促宫颈成熟效果及引产安全性分析.中国妇幼保健 ,2016,31(16):3392-3394.
[6] 宋英,孙宇,王爱华. COOK双球囊与缩宫素促宫颈成熟并引产的对照 . 中外医学研究 ,2017,15(3):126-127.
[7] 范翠芳 ,张正娥 ,明蕾 ,等 . COOK 双球囊与缩宫素促宫颈成熟并引产的对照研究 . 重庆医学 ,2012,41(36):3820-3822.
[8] 黄娟 ,王思义 ,陈颖 ,等 . COOK 双球囊促宫颈成熟的临床研究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4(6):55-57.
[9] 吴贤菊,邹晓玲,石华. COOK双球囊促宫颈成熟并引产与静滴缩宫素引产的有效性对比研究.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5(3):224-226.
[10] 高洁,郭红霞,肖立. COOK双球囊与缩宫素促宫颈成熟用于足月延期妊娠引产的临床对照研究. 吉林医学,2014(16):3449-3451.
[11] 杨丽敏. 妊娠晚期COOK双球囊促宫颈成熟的临床分析. 海峡药学 ,2014(5):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