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毕业论文是否该取消?

2018-06-21望清秋

时代人物 2018年3期
关键词:毕业论文培养目标毕业设计

望清秋

前一段时间,首都经贸大学刘颖教授在微博上随手发的感叹上了热搜:

“刚刚看过4篇本科生论文。我很赞同取消本科生论文的建议,因为无论是培养目标还是群体特征,现在的本科生已经不同于30年前的本科生了。现在的本科生写论文真的没有太大的意义。”

对于正在为毕业论文发愁的本科生而言,这条微博可谓直击内心:原来不只我们不愿写,您也不愿看啊。

在头条教育就此发起的投票中,支持取消本科毕业论文的人数已超八成(数据截至4月22日)。

但这毕竟只是一条感慨,本科生的毕业论文制度是否应该取消,我们有必要回溯争议的起源。

1999年的高校扩招,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开始向“大众化教育”的过渡。2016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扩招前的不到10%跃升为42.7%。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表示,到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50%。这意味着,我国将在两年内基本普及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从精英向大众的普及,为本科毕业论文的争议埋下了伏笔。

早在2004年,《中国青年报》就刊登了《本科毕业论文掺水严重能否取消》一文,引发了毕业论文存废的讨论。

就本科生而言,他们大部分都没有强烈的学术追求亦没有接受过严格的论文写作训练,褪去了“天之骄子”的光环,毕业时面临着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疲于实习、找工作,不会认真地对待毕业论文。《劳动报》此前的一份问卷调查显示:超过90%的本科生用不足30天完成论文,有47%的学生甚至只用了不足10天。

就校方而言,扩招让大学师生比严重失衡,难以实现精细化的教育。按教育部公布的《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普通高校生师比为17.07:1,在这种背景下,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方面能够给学生提供的指导极为有限。加上我国大学培养都是“严进宽出”模式,极少会在毕业论文答辩时进行严格把关,这多重因素叠加使得本科毕业论文流于形式,很难产出高质量论文。

不仅如此,剽窃、代写、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在本科毕业论文中也屡见不鲜。但要成其为论文,除了语言准确、资料充分、论证合理、逻辑严密等基本要求外,最为关键的要求是对于研究问题有原创性结论,这一般需要经过系统的学术训练和严谨的调查研究才可能实现。将如此高的标准加诸全体本科毕业生并不现实。

本科毕业论文制度在实践中偏离了设立初衷,也失去了其原有价值。

既然如此,我国大学教育为何会如此重视本科生毕业论文制度呢?

我国的大学是晚近产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以本科生培养为主,对研究生的培养极其有限。1918年5月17日,马寅初在《北京大学日刊》发表了一篇文章,阐述了设置本科毕业论文的初衷:“窃维本校法科之所以有毕业论文者,原欲予将毕业学生以研究之机会与著书之经验也。与学生前途可谓筹之熟矣。”1935年,刘季洪就任河南大學校长后,要求学生毕业必须做毕业论文,“其目的就在训练学生能够运用治学的方法,养成独立研究的精神,使大学生离开学校以后,还能继续治学。”

可见,毕业论文作为通过利用已学知识和治学方法,独立探究未知问题,为未来研究打下基础的演练,受到到了格外的重视。

恢复高考制度后,20世纪八十年代的本科生和硕士生都是作为学术型、研究型人才培养的。在这种情况下,毕业论文自然还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当时本科毕业留校任教的情况也并不鲜见,但如今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早已不是单一地培育学术研究的后备人才,而是面向学术、实践等多种需求。刘颖教授在微博中所说的“培养目标”“群体特征”正是就这一点而言的。

换而言之,我国教育分流趋势越来越明显,然而在毕业的要求上仍然沿用原制度,不分专业与方向,论文“一刀切”。

事实上,我们把目光放远一些,可以发现很多国外名校,别说本科毕业不用写论文,甚至有些连硕士(例如授课式硕士)毕业也不用写论文。这并不意味着“放水”,没有毕业论文,但是很多课程都会要求写小论文(essay)。这样更加实际的小论文或许能更好地发挥训练写作、思维和研究方法的作用。

把目光转回国内,我国也已有部分院校在毕业论文制度改革方面做出了有效探索。

2009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就将本科生“单一的学术性毕业论文变革为多样化的毕业设计”。时任系主任张小元表示,按这种方案,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将主要有两种变化,一是选择论文以外的其他方式,比如编导类专业的学生可以拍纪录片,主持类专业的学生可以策划一档新节目,甚至是与专业相关的创业活动都在考虑之列。二是依然选择写论文的形式,但是不再拘泥于现行的“参考文献”等的模式,比如可以通过社会调研,为某新闻单位创造一种新的发行模式。

2017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的“2017届本科高质量、多元化毕业设计答辩暨作品展映会”上,20多名本科毕业生就按小组带来了自己的微电影作品,并通过展示影片、个人阐述、老师点评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毕业答辩。

通过这样多样化的方式完成毕业答辩,既能够顺应社会的多元化需求,同时也能够提前对专业技能应用进行演练和检验,这恐怕比流于形式的毕业论文制度更能发挥大学培育各领域卓越人才的作用。

猜你喜欢

毕业论文培养目标毕业设计
基于土木工程专业认证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的实践研究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本科生论文要从严检查也要适度松绑
高职“四层三环节二抽查”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①
新建本科师范院校毕业论文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设计实施与探索
高校应严把毕业论文关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医学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