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汤景延巧施“特洛伊木马计”(一)

2018-06-21贾凤芝

铁军 2018年6期
关键词:苏中特工新四军

贾凤芝

1943年,在日伪清乡最严峻的时期,汤景延将军为了配合苏中地区的反清乡斗争,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忍辱负重,带领整整一个团600多人假附敌,打入日伪内部“潜伏”,在虎穴中与敌巧妙周旋,利用日伪之间和汪伪内部的矛盾,勇敢机智地为党工作。160多天后,根据上级命令,他率部在一夜之间从200里战线上“破腹”而出,胜利归来,演绎了一部“特洛伊木马计”经典传奇,谱写了14年抗战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篇章。

秘密潜入的“不速之客”

1943年春,苏中抗日根据地面临的局势日益严峻,大汉奸汪精卫、伪江苏省政府主席李士群等,对华中的苏中地区实施“重点清剿”,李士群调集15000余兵力,采取梳篦、拉网战术,由西北到东南十几路分进合击,一时间,不少交通要道和大小集镇被占领,敌伪据点由63处增加到200多处。日伪扬言,“六个月内彻底寻歼”苏中新四军主力和党政机关。

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给苏中区党委的指示是:抗战已到相持阶段,敌人以“军政清乡”与“经济侵略”并重,妄图置我于死地;我们必须针锋相对,以武装与非武装、合法与非法、公开与秘密三者相结合的斗争方式,因地制宜,灵活运用,争取反清乡斗争的胜利。

日军侵略的惯用伎俩是操纵汉奸,“以华制华”。此番清乡亦不例外,除了军事打击,便是动用特工组织。日军此时安排的马前卒有两个,一个是伪“苏北地区清乡主任公署”主任张北生,张是南通人,抗战初期曾任国民党嘉定县县长,后投靠汪逆,得到日军派遣军总司令部特务机关的青睐;另一个是伪“特工总部南通特工总站”站长姜颂平,姜也是南通人,早年曾参加中共,后叛变投入国民党CC系怀抱,抗战后当上了汉奸。这两条地头蛇走马上任后,为谄媚日本人,都急于显露一手,而利用旧关系搞策反是他们的“业内把戏”,于是不约而同地瞄向了同一个人——通海自卫团团长汤景延。

汤景延,名克祚,号景延,1904年4月10日出生于江苏如皋。1921年进上海东亚体育专科学校学习,毕业后即加入国民党,回如皋任如城体育场指导专员兼县童子军教练。1927年先后任国民党如皋县党部监察委员和宣传干事。是年冬在国民党的“清党”中,以言论“过激”、与共产党人“接近”而遭解职,被排挤出县党部。汤景延自此愤然脱离了国民党。卢沟桥事变后,汤景延到国民党江苏省第四行政专员公署军事谍报处工作,此间参与组织成立了海门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任副总队长。后总队被国民党收编为江苏省保安九旅五团,汤景延任少校团副。1939年任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二纵队中校机炮营长。驻江都时,他结识了相邻的新四军挺进纵队三团团长梅嘉生,对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曾以弹药支援新四军。1941年夏,当汤景延的上司副总指挥李长江准备投汪时,他毅然与李分道扬镳,带回了一部分人、枪,随新四军一师三旅返回掘港、北兴桥、三余一帶。同年秋,苏中的通海行署成立,在汤部基础上组建通海人民抗日自卫团,汤景延任团长,从此被群众称为“汤团”,甚至连日伪也这样叫。

为开展隐蔽战线的斗争,1942年2月苏中区党委发展汤景延为中共特别党员。自卫团接受新四军和中共通海工委、通海行署双重领导,但定位为“外围”的“灰色”地方武装组织,新四军将其作为中间力量使用,专向敌占区行动,在日伪夹缝中神出鬼没打击敌人。在日伪大举清乡的严峻形势下,为便于隐蔽和迷惑敌人,组织上允许汤景延保持旧时生活习惯。于是他经常找人打麻将,下馆子吃喝的次数也越来越多。汤景延这种“花天酒地”的状况,自然逃不过敌特工人员的眼睛,其国民党“少校团副”的经历也引起汪伪苏北特工站的极大兴趣。

1943年2月中旬,一位不速之客潜入汤景延的驻地。此人是日伪南通特工分区特工陆某,奉南通特工总站站长姜颂平之命,专程来此策反汤景延“投诚”。他当年曾与汤景延在国民党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李长江手下共过事,私交甚厚,平日里以兄弟相称。

一番寒暄之后,陆某开门见山,劝说汤景延投奔汪伪政权,“共享荣华富贵”,并介绍了汤景延的几个旧友,投奔汪伪政权后如何升官又发财。汤景延虚与委蛇,在设宴招待陆某时说:“此事,待与弟兄们计议后再说。但不管结果如何,我们朋友照做。”陆某以为有苗头,点头不迭。

随即,汤景延将这个情况报告了苏中区党委和新四军一师师部,请示如何处理。苏中区党委书记、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主持会议研究,大家认为,日伪军实施清乡的罪恶计划是不会改变的;我夺取反清乡斗争的胜利信心是坚定的;敌我双方争夺中间势力的斗争是不容忽视的,对汤景延等武装组织,虽有我党的一定基础,但还没有达到改造的应有程度,如果在我们与日伪军斗争的紧要关头,其部队被瓦解了,打垮了,后果与影响都不好。粟裕说:“不如将计就计,主动让汤部打进去,采取‘孙行者钻进铁扇公主肚皮里的策略,这既符合上级指示精神,又可适应当前斗争的紧急需要,是个打入敌人内部工作的好时机。”不过,让一个团去“当伪军”,毕竟非同小可!决定让汤景延等待时机,设法再和特工总站负责人接触,打探虚实,方可确定下一步行动。

汤景延按上级指示等鱼上钩,果然,半个月后,陆某来讨回音了,还带来了高档礼品。汤景延称这是性命攸关的大事,要慎而又慎,提出要和南通特工总站站长姜颂平面淡。

假戏真做的“哗变投诚”

1943年3月底,汤景延一身绅士打扮,在陆某陪同下亲往南通城与姜颂平秘密会谈。

姜颂平也不是省油的灯,一阵寒暄过后,不放心地问:“据我所知,新四军待你不薄,你怎么想脱离他们呢?”

汤坦然相告:“站长有所不知,通海自卫团原来是利用新四军‘三三制保存下来的一支地方武装。如今清乡在即,抗战前途渺茫,不得不另谋出路。”接下来汤景延提出两项参加“和运”的条件:一是必须保持原有建制,不能动他一兵一卒;二是部队必须驻扎在老地方,人熟地熟便于发展。

姜颂平爽快答应,并经与“苏北清乡公署”主任张北生商量,得到日军顾问同意,与汤景延达成交易:汤团接受“和平军”番号,编为“苏北清乡公署”外勤警卫团,部队建制照旧,仍在通海原地驻防。

汤景延将会谈情况向苏中军区作了汇报。军区、区党委和一师师部研究决定:将通海自卫团交汤景延率领“打入敌伪内部”;给该团配备政委顾复生、副政委赵济民,加强全团政治思想工作;利用一切机会,加速反清乡斗争的胜利,要求相关部队给予配合,任何人不得泄露这次“汤团行动”的军事机密。

一个整团诈降,稍有差池,就有被一网打尽的危险。

4月14日下午,粟裕会见汤景延,交代任务,细细叮嘱、鼓励:“你有完成这一特殊任务的有利条件。你在国民党军队多年,有多个旧交在汪伪政权中任职,正好利用这层关系在那边立足。你不仅熟悉还能模仿伪军政人员的作风,很适合演这个‘红心白皮的角色。你到那里的任务是搜集敌人情报,牵制敌军行动,控制沿江口岸,确保我人员物资通行,配合主力部队里应外合,打击日伪。”作为新四军苏中军区的最高长官,粟裕此时也感到责任重大,毕竟是要把一团人放出去“投敌”,其凶险不知,后果未卜。“景延同志,这是不得不走的一着险棋,局势来得这么突然,舍此别无良策呀!”汤景延迎着司令员信赖的目光,用力点头答道:“请军区放心,我们竭尽全力走好这一步棋!”

汤景延回到部队,召集全团38名党员开会,传达上级决定,提出“变换斗争方式,坚持原地斗争,保住团队,保卫家乡”的斗争任务。许多战上听说要换成伪军军装,反响强烈,当即有4名战士忿然离开。留下的战士想不通,涌向团部。他们喊道:为什么要投敌?为什么要当汉奸?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 李赞庭)

猜你喜欢

苏中特工新四军
苏中少年英雄——周银海
“苏中小延安”的由来
我是特工
失误的特工
“新四军与新中国”征文与研讨活动参考题
苏南、苏北、苏中地区城乡居民贫富差距比较及对策建议
跨江融合背景下苏中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特工偷信
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向百家图书馆赠送《新四军全书》弘扬正能量
书桌上的小特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