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先行先试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径探索
2018-06-21赵阳郑艺玲
赵阳 郑艺玲
摘 要:在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特色农业现代化是破解“三农问题”,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福清市利用其经济发达、多侨、近台、临海优势,先行先试探索出了一条以农业园为依托的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并取得显著成效。该文以福清市特色现代化农业为研究对象,通过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田野踏查,获得了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第一手资料。以此为基础,分析了福清市农业园区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径、农业转型升级特征与好经验、好做法,并针对其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特色现代农业;农业合作;农业产业园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2-0011-06
Abstract:Under the new normal background of China's economy,the modernization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is an important way to solve the "three problems",strengthen the basic status of agriculture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increase of farmers. In recent years,Fuqing City used its advantagements,such as developed economy,many overseas Chinese,nearly Taiwan and overseas,firstly tried to explore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way based on the agricultue park and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Fuqing City.This paper has obtained the first-hand inform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through in-depth interviews,questionnaire surveys and field visits. On this basis,the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uqing City agriculture parks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modern agriculture,agricultural characteristics,with good experience and practice.This paper aimed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modem agriculture,and targeted policy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The new normal of economy;Characteristic modern agriculture;Agricultural cooperation;Agricultural industrial park
1 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当前转型期,“三农”问题仍是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实现农业现代化作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持续得到党与政府的重视。“三农”问题的解决要靠发展现代农业。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化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强化農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发展现代农业是全国各地区必须面对的问题。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提出了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所以,要把实现农业现代化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全国各地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地缘优势、自然资源与气候环境条件等因素,积极创新、探索发展现代农业的模式和经验。
福清作为中国东南沿海等发达地区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新型城镇化进程,实现 “新四化”协调发展更为急切。近年来,福清市充分利用其工业经济发达,近台、临海、多侨以及民间资本丰富的优势,充分利用国家先行先试政策,探索出了一条以农业园为依托的与区域实际相适合的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先导之路,积累与取得了相当的经验与成就。因此,研究福清市农业园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成果,分析其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农业转型升级特征与好经验、好做法,探讨其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促进福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研究以福清市农业园区为对象,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首先,通过入园深度访谈、实地调查、文献研究,获得研究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其次,对园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成就与先行先试的经验进行了总结;第三,从园区与周边居民的关系、农民素质以及园区发展资金等方面分析了其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福清市现代农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福清市政府、企业以及其他区域探索现代农业发展的相关方面提供借鉴与参考。
2 研究综述
国外研究者对现代农业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成果。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现代农业的概念与演进、重要性、发展路径与模式等方面。巴蒂斯特﹒波克兰(2011)指出发展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就是将不科学的传统农业经营方式与手段通过现代化改造,使其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动态过程。现代农业的概念是在生态农业、可持续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现代农业强调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装备与管理农业,进而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科学化、生产集约化、銷售全球化,从而达到提升农业效率与效益的目的。农业是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如西奥多·舒尔茨(2007)指出农业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传统农业通过世代传承、持续渐进微调改良,相应的农业资源配置在这种传统经营方式下已达到最优。进一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需经营方式改革。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要以农业部门的较快增长为依托。然而,发展中国家目前仍处于缓慢发展的传统农业阶段。因此,发展中国家解决此问题的办法就是通过农业现代化道路、提高农业人力资本、培育新型农民,将传统农业改变为现代农业。速水佑次郎、弗农·拉坦(2010)认为不同国家或区域的农业资源或环境条件的差异是影响其发展现代农业模式与路径选择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者们如南浩(2011)、尼尔森(2013)等将发展现代农业的模式分为三种,即劳动节约型、土地节约型以及介于前二者之间的中间型。选择这些模式的代表分别是美国、日本、法国。此外,国外还有研究者认为现代农业是对传统农业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思想与方法进行改造而来的,但不能完全抛弃传统的农业经营或管理方式,要实现发展现代农业与保护传统农业文化相协调。
国内研究者对现代农业研究较国外晚,但也取得了相当的成果。如曲军、胡胜德(2009)认为现代农业是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营形式方法装备与经营管理农业,实现贸、工、农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李滋睿、屈冬玉(2007)认为可通过以下模式发展现代农业,即:外向型创汇农业、都市农业、优势农产品产业带、资源综合开发等模式。杜华章(2011)指出要通过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培育经营主体等适度提高规模经营与产业化经营水平,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柳百萍,胡文海(2011)则强调了培育新型农民对促进农业产业化与结构优化的重要性。邓启明,周继慧,熊德平(2012)认为台湾农民创业园作为两岸农业合作的重要成果,促进了大陆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沈红梅,霍有光,张国献(2014)指出,要通过培育职业农民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并完善农业人力资本提升的教育与培育体系。王海,李崇慧(2014)认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通过特色农产品布局优化、专业生产、产业经营,从而大幅度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与生产效益,同时,有利于新型农民的培育与成长。张益丰,刘东(2012)指出我国农业生产组织方式落后是“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高效优良、规模化是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发展现代农业要通过规模化的农业合作组织以适度规模化的经营模式进行,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农村新型组织形式是其典型代表。农业龙头企业是引导农民合作组织产业化主导。农业龙头企业要通过合作会与农民进行生产、交易合作。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形式可以复制。
由上面分析可知,国外对现代农业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农业的多功能性、可持续性与注重市场对农业资源配置的影响等方面,而国内的研究更关注现代农业的本质内涵、性质以及不同发展模式的研究。近年来,我国学者关于不同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典型案例研究开始涌现,特别是关于各地区根据各自区域的实际通过建设各类农业园区以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但是,专门针对福清市发展现代农业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通过农业产业园区建设路径探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3 福清市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的理论探索
3.1 发展现代农业要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 传统农业相对落后的组织方式限制了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成为“三农”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农业通过规模化生产以提高生产效率的途径受阻。传统农业通过持续渐进改良,以实现既定经营方式下农业资源的最优配置,但这种相对低水平均衡明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新四化”协调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要改变传统的分散农业经营方式,实行现代产业化集约经营模式。
3.2 发展现代农业要实行适度农业规模化经营 农业家庭兼营的模式在实现了农业家庭劳动力在农业与非农产业间均衡配置,达到农业家庭收益最大化外,农业家庭劳动力便转向非农产业,随着我国工业化进一步发展,要求农业加快向现代化农业转型升级,以提升农业生产率、有效增加农业供给,加快新型城镇建设,实现农业劳动力向工业转移,以有效释放农业劳动力。因此,要通过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效率,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
3.3 发展现代农业要以龙头企业经营工业的方式经营农业,形成农业升级发展 企业家无论在工业化进程中还是农业发展中,都表现出较强的抓市场机遇与防范市场与经营风险的能力。企业家一方面通过创新,不断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发现和把握市场机遇,引领企业总处于竞争的高地。农业企业发展也都存在经营风险,这就要面对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及时抓住机遇,勇于竞争。这种经营风险与机遇单个农业家庭的经营方式无法承担与面对,同时规模化经营的投资所需资金更是无法获得的。通过企业,可以给现代农业的家庭经营提供机会,由龙头企业提升农业生产经营在产业价值链上的竞争力。因此,要以龙头企业经营工业的方式,引领农业转型升级,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3.4 以农业产业园区形式,聚集中小企业,形成聚集效应,示范带动家庭经营单位,向现代农业转型 由于农业发展受各地区的资源与地理条件的限制,不能采用统一的模式。对于像福清市这样外向农业经济明显的地区,可通过科学布局、创新管理方式,吸引华侨、民间资本、技术、先进管理方式入园,以特色高效的农产品经营,形成规模效应,扩大品牌影响力。形成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示范带动周边地区的农业经济单位转型升级。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的实践表明,试验、示范区能推动农业生产快速转型发展。这样可将现代高新农业技术、优良品种以及现代农业经营方管理方式,快速推广开来,有利于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福清市通过创新园区建设管理方式,充分利用其近台、多侨优势,探索出了台湾农民创业园、农业示范园区的模式,大大加速了福清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取得了显著成效。
3.5 要以农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园区内农业经营单位实行示范引领带动 农业龙头企业、各类园区的示范与引领带动要通过一定的机制进行。区域内农业家庭经营单位可通过自发、自主合作设立农民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规范向需要土地的龙头企业流转土地,促进农业适度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同时,可通过合作社,以合作经营、基地化生产等形式同龙头企业、园区内企业建立市场化基础上的合同交易机制,集结小农户进行规模化生产,扩大龙头企业与园区企业的规模产业化经营边界。促进广大规模弱小的农家庭经营单位与龙头企业及园区内企业形成良性互动机制,加速二者之间资金、技术、品牌、市场等的合理配置与利用。这样,就形成了大型农业企业、中小专业农业企业与区域内分散的家庭农业生产单位的良性互动、合作共赢。一方面进一步扩大了农业大企业的生产规模;另一方面,大型企业资金技术管理以及农业种植科学研究成果,通过中介合作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起到放大规模产业化经营的作用。
通过以上各方面的探索,福清市形成其特色的现代化农业发展路径,具体见图1。
图1 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框架
4 福清市发展现代农业的实践探索
通过深度访谈、实地调查等途径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归纳总结了福清市农业园区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径、农业转型升级特征与经验,并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
4.1 福清市农业发展概况 福清市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是全国著名的侨乡。福清市近台、多侨、山海资源丰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居全国前列,是福建发展对台经贸关系的前沿与窗口。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本雄厚。现代农业发展快速发展,已成为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和现代农业(水产、畜牧)试点县(市),是我国东部沿海现代农业以及各级各类农业园区建设先行先试的典型区域之一。先后被列为福建省山海资源开发实验区、国家级海峡农业实验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与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设试点县。
4.1.1 现代农业基础较好,外向农业特色明显 福清市总面积1931.7km2,总人口128万,其中农村人口95万;旅外乡亲80万人,其中台属1万多人。境内多低山丘陵,港湾众多,三面临海,海洋性气候突出,雨量充沛。福清市耕地、有林地分别为3.09、6.1万hm2;浅海滩涂面积6.1万hm2,森林覆盖率47%。2013年,福清市已拥;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台湾农民创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设试点县等4个国家级农业园区;建成花蛤育苗、鳗鱼养殖、烤鳗出口、南美白对虾养殖等4个国内最大的生产基地;分别拥有国家、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3、18、28个。
4.1.2 福清农业经济规模大,农业产出增长速度快,农民收入高 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GDP)667.82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第一產业88.22亿元,占比为13.2%,较全省均值8.9%高4.3个百分点。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达144.58亿元,同比增5%。主要农产品产量增长速度大,如蔬菜、水果产量分别为57.97与7万t,分别增13.6、10.1%。农民人均纯收入与消费支出分别超过1.5万元与1万元,同比分别增11.6%、13.8%。2013年建设了15个国家立项农业综合项目,新增省级海洋龙头企业4家。台湾农民创业园新增项目3项,投资共4200万美元。具体见表1。
表1 福清市主要农产品产量统计(t)
[年度 粮食 油料 茶叶 园林水果 肉类 水产品 2013 115333 33516 180 70046 119095 377576 2012 116145 31618 94 63624 124484 354113 2011 126897 30261 86 58666 122016 333910 2010 130263 29104 82 68016 118686 316511 2009 128925 29266 86 51105 113214 302178 ]
4.2 福清市现代农业发展案例分析 福清市通过龙头企业、各类农业园区生产、市场契约交易等等模式,探索出了龙头企业带动、科技园区驱动、设施支撑、精致生产多种现代农业发展路径。引领区域内农业向适度规模产业化、品牌化升级,突显现代农业的循环经济、低碳生产、高科技、高效率的特征。现代农业从概念到实践,福清市创新农业发展方式的探索正是我国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时代缩影。通过探究福清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与路径园区发展的特征,可以为深入了解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未来趋势提供参考与借鉴。
4.2.1 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快,示范带动效果好 福清市农业龙头企业是区域发展现代农业的开拓市场、引领示范带动家庭农业进行产业经营的先锋。根据调查数据,全市现有福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9家,其中国家级3家(福建光阳蛋业股份有限公司等),省级12家。主要分布于水产、畜牧等五大领域。在政府政策支持与引导下,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品牌影响力在扩大,农业产业链条向纵深延展,农业产业化生产水平持续提升。2013年49家农业龙头企业共实现年收入135亿元,比增5.3%。较大规模的水产加工企业38家加口工量达25.6万t,出口2.7亿美元,位居全省首位;龙头蛋品企业年产量产值分别达4万t与4亿元;粮油等农产品产量与产值分别达50万t、30亿以上;天海公司通过对0.73万hm2枇杷深加工,显著增加了果农收入。这与深度访谈与田野调查的结果相相一致。这些龙头企业创新管理经营模式,通过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销售”等模式,以市场化的合同、订单农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20.7万家庭生产单位生产增收。
4.2.2 以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引擎,引领农业转型升级,突显现代农业的循环经济、科技生态特征 福清市以丰富的农业资源与资本优势,以及良好的农业产业化基础,2010年获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称号。畜牧、水产、蔬菜等产量和产值均位于全省前列。经过培育扶持,示范区成为引领区域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引擎。2013年5月成为国家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示范区。占地333.3hm2的渔溪镇下里现代农业示范园已成为福清市发展设施农业样板。下里园区以工业化发展理念探索农业发展途径,用现代化经营方式经营种养项目:智能温室,设施养猪等。这些项目以种植业为基础、以养殖业为主体形成无污染、零排放的现代化循环农业经济园区。园区生态猪养殖是循环农业的典型。猪舍用秸秆、木材等垫料,通过降解粪尿,经园区内自动化加工,即可年产2000t生物颗粒有机肥,供设施蔬菜、林业育苗等利用,综合效益良好。
高科技智能温室大棚是区内高效优质生态农业的代表。6到8个人管理10000m2的大棚,通过计算机自动控制温度,保持四季均衡生产西红柿、生菜等。智能大棚更是在先进的农业高科技上做文章,主要通过无土栽培、水肥循环滴灌方式生产。突显智能大棚的土地节约、绿色无污染无农残的特征。
2013年以来,园区积极开展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工作。重点探索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建立“新型经营主体+合作社+订单农业+财政金融保险资金”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模式与农业合作产业化经营新路子,产生了有很强的示范带动作用。
4.2.3 以台湾农民创业园为依托,创新发展精细农业 福清台湾农民创业园,起始于1997年,2000年3月作为福建省两大高优农业示范区之一被外贸部、农业部、国台办授予“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园”。2011年6月,经农业部、国台办批准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区。园区总体规划包括核心区、拓展区和带动区,19个镇、街的面积2万hm2。其中,核心区即洪宽台湾农民创业园,规划面积240hm2。园区包括“八区一中心”,即科技引进研发管理中心,以及高效优质蔬菜等8个示范区。根据调查数据,这此示范区建设发展了带动附近农民5万户,年增加农民收入3亿元以上。
目前,洪宽台湾农民创业园以发展精致农业为重点,用现代科学理念、技术、设施,用管理工业一样管理农业。全园共有涉台农业企业68家,年产值达8.2亿元。通过福清台湾农民创业园核心区的示范带动,辐射周边12家企业、3000多家农业家庭,每年使农民家庭增收达3500多万元。目前,核心区的果树种已引进莲雾等32个名优水果品种;建成温室大棚32栋。2014年11月,洪璞园深加工园正式开園,各种蔬果等均可常温上线加工。该公司将通过“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带动周边家庭农业单位跨入产业化现代农业生产阶段。
4.3 建立示范带动机制 一是农民进园区参与种植管理。龙头企业为农民免费提供技术、设备与资金,产品企业收购;二是农民进园区租赁生产;三是企业与农民通过契约进行订单生产。龙头企业与园区企业通过合作社签订合同,进行订单生产;四是农民变为企业员工,获取工资收入;五是农民流转土地给企业,收取租金或入股获利。
4.4 成功经验 福清市发展现代农业的成功探索,值得参考借鉴。
4.4.1 规划先行,政府引导 福清市近年来通过政府引导,注重编制专项规划和实施办法。市农业局等相关部门先后编制《福清市“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规划》《福清市现代渔业发展规划(2011—2013)》《中共福清市委、福清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开展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工作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严格按规划科学组织实施。政府制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政策。对水产、畜牧、蔬菜三大主导领域中科技含量高的项目进行财政扶持,引导激励农业合作社发展。
4.4.2 农业园区积聚发展资源,形成整体示范带动效应 积极建设农业园区,引导企业、资本等进入园区,形成规模效应。以此示范引导家庭农业经济单位通过合作社与园区企业进行契约交易,发展合同、订单农业,这样形成企业、家庭农业良性互动,提升了区域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与产业规模化水平,从而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增加了农民收入。企业为农村建设带来了市场、技术与经验,区域农民为土地的适度规模提供了土地流转支持。这样,促进了各类农业经营单位的整体发展。
4.4.3 构建企业与家庭农业单位的联系机制 龙头企业与园区企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势必要通过土地流转发展农业,但土地流转会常常与农民发生冲突。为避免企业与众多的农业家庭直接交易,由企业通过合作社间接与农民发生交易,便于达成协调。农民通过合作社集中与企业联结也有利于保护其合理的利益。这样区域农户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企业可以通过合作社等新型产业化组织形式。通过采取资本投资、租赁、互换等方式进行农村土地流转。企业为农民提供资本、技术、市场等,形成稳定的合作经营机制,促进了农业规模与产业化进程,减少了双方的交易成本。政府积极引导农民建立农业合作社,支持农业合作社独立地与企业进行产销对接,扩大其组织带动能力。
4.4.4 龙头企业与产业园示范基地是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龙头企业与产业园示范基地形成品牌优势、开拓新市场的重要力量。企业利用其资金技术与管理方式的优势,进行品牌营销,增加企业的知名度。产业园示范基地在企业的帮助下,开发优势高品质新品种,进而增加收入。同时,两者合作能延伸区域优势农业产业链,增强农业竞争力,提高农业增加值。
4.5 存在的问题
4.5.1 农业园区发展的资金问题 资金不足制约农业园区基础设施的完善。流转土地生产设施与农村基础设施一般较不完善,这些配套建设成为园区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制约因素。同时,由于银行等金融机制对农业的融资需求,因农业的投资风险大,回收期长,利润不高等原因,多不能有效供给。园区企业生产发展资金融资较困难。
4.5.2 龙头企业、农业园区与当地农业家庭生产合作层次低 农业龙头企业与园区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当地农业生产力的限制,周边农村经济不能有效与这些企业对接,从而形成现代农业发展的合力。福清经济发达,更多的农业家庭不愿从事农业生产,更多的当地劳动力倾向于外出从事工业或商业经营。这就造成当地农业家庭生产单位接受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意识不强。即使成立了农业合作组织,其组织产业化规模经营生产的能力也受到限制。龙头企业与园区企业与农业合作社的合作也多在较低的提供劳务或临时性合作经营,农业家庭生产单位通过资金、土地经营权入股或以多种形式的合作生产经营机制当不完善。
4.5.3 当地农业企业对现代化农业认识程度有限 当地农业企业多从事传统农业的生产活动,由于其技术、观念等原因,不愿进行高技术、新品种引进,农业设施也相对落后。没有长期从事现代化农业经营的规划,与现代化的大型农业企业合作,其只能提供低附加值的生产作业。形成龙头企业与众多区域内小型农业企业两极分化,不利于多层次的合作协同发展。优势农业示范作用发挥受阻。
4.5.4 适度规模经营因土地流转难而发展空间受限 当前福清各类园区的土地多为租赁经营,农业家庭较少以土地进行互换、入股合作形式进行流转。产业化经营企业获得土地的交易成本大,且容易引发企农矛盾。当地农业合作社多处在建设初期,进行“土寺托管”的能力还相当有限。一方面,农民多将土地闲散,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另一方面龙头企业与园区企业规模经济所需的土地资源不足,或交易成本高,不利于企业进行高技术设施农业发展。
5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与建议
5.1 加快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积极引导农业家庭生产单位提高对现代农业的认识,转变生产经营观念。让愿意从事农业的现代农民设立家庭农场等新型现代农业市场主体。通过龙头企业、农业园区的示范效应,影响带动农业家庭进行现代农业生产。政府通过政策培养一批有一定技术水平、有现代农业观念的新型农民,专门从事现代农业生产。如对农业家庭生产者、种养农业大户进行培训。政府通过免费教育培养农业职业农民,扶持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
5.2 完善“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 政府要引导龙头农业企业、农业园区企业加强与区域内农业家庭生产单位建立利益共享的现代化经营利益联结制度。积极引导农户通过土地经营权、资金、技术等要素作价入股成立农业合作社,实行股份制合资经营,按出资比例收益与分担风险。在此基础上,完善“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让农业家庭生产单位通过合作社承接龙头企业的生产环节业务。园区企业与龙头企业专门进行新品种培育、研发,开拓市场,投资高新技术设施,提供产业化生产经营平臺。
5.3 创新土地流转新模式 政府通过政策规范农村土地通过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引导以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价入股的农业合作社与专门管理农民的土地经营权的农民经营公司。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规范土地经营权的流转收益制度。
5.4 继续促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在已有的农业园区的基础上,重点建设精细化、设施农业,提升农业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能力与影响力。通过财政政策扶持规模大、起点高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提升园区农业的品质同时,推动企业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组织模式,生产高附加值的农业产品。增强龙头企业的农业产品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打造区域现代农业的知名品牌产品,增强农业竞争力,实现企业做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5.5 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 对于园区内的道路、供电等设施可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引导企业进行投资建设。对于水利设施可采用合资、政策投资等方式进行建设。建成后,通过有偿使用或出租等方式服务园区农业生产。政府要出资建设现代农业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推进“3S”技术、二维码等信息技术在园区中的应用,促进智能、精准与设施农业协调整合发展。
5.6 全面发展现代农业产业 在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应注重现代农业的全面发展,不可忽视现代农业建设过程中带来的附加效应。例如,我们不应仅仅看中现代农业带给的直接经济收获,还要看到,现代化农业还具有增加就业机会、保护生态环境、观光旅游等功能。
参考文献
[1]GordonK,Douglass.Agricultural Sustainability Changing World Order[M].Colorado:WestviewPress,2011(5):29-33.
[2]西奥多.W,舒尔茨(1964).改造传统农业[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3]速水佑次郎,弗农.拉坦(1970).农业发展的国际分析[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4]Nuthall. EL. Managerial ability a review of its basis and Potential improvement using Psychological concepts[J].Agricultoal Economics,2011(9):30-42.
[5]Meuwissen,M. EM,Van Asscldonk,M. A. P. M,Huime,R. B. M. Alternative risk financing instruments for swine epidemics. Agricultural Systems,2013(1):45-56.
[6]曲军,胡胜德.美国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和启示[J].现代农业科技,2009(02):16-18.
[7]李滋睿,屈冬玉.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与政策需求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9):15-19.
[8]杜华章.基于SWOT分析的江苏现代农业发展对策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1-16.
[9]柳百萍,胡文海.安徽省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1(10):32-34.
[10]邓启明,周继慧,熊德平.台湾农民创业园:两岸农业合作的重要实践与策略选择台湾研究[J].台湾研究,2012(2):17-21.
[11]沈红梅,霍有光,张国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研究—基于农业现代化视阈[J].现代经济探讨,2014(1):65-69.
[12]王海,李崇慧.遵义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思路[J].安徽农业科学,22014,42(28):9987-9989.
[13]张益丰,刘东.谁能成为现代化农业建设的中坚力量:论适度规模化农业生产与保障机制的实施[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2(11):56-62,67.
(责编:张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