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建筑给排水工程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
2018-06-21柳志民
柳志民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与建设的立体化势在必行。给排水工程施工是建筑工程的重要基础性保障施工之一,有其一定的重要性与影响性。由于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一部分因素受到给排水工程质量的影响,因此,加强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就尤为重要。论文通过对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中管道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对的优化措施与参考建议,为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in China, the expansion of urban scale and stereoscopic construction is imperative.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projec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basic guarantee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engineering, which has its certain importance and influence. As part of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affected by the quality of th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project,therefore,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th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project.Through analyz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pipelin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the paper puts forward relative optimization measures and reference suggestions, so as to lay a solid prac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关键词】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质量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construction quality
【中圖分类号】TU9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05-0043-02
1 引言
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建筑产业的迅速发展。我国给排水工程施工起步较晚,其中在施工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与弊端。结合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运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在保障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大大降低了企业施工成本,为企业同时获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 建筑排水工程常见施工质量问题
2.1 施工材料出现质量问题
在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日后竣工的整体工程质量存在实质性影响。首先,在建筑工程给排水施工中,管道材料往往容易出现相对的质量问题,因为,在整体给排水施工过程中,管道是主要的施工材料。现对管道质量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通常管道在投入施工现场之前就存在相对质量问题,管道的表面或内部出现断裂与缝隙,甚至个别材料还存有漏洞现象,在投入施工现场中没能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查。另外,相对各种辅助材料没能更好地结合工程施工要求,使之无法确保与管道之间接连的封闭性,进而造成了管道渗漏问题的产生。最后,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对各种施工材料的使用操作不正确,导致了大量施工材料的损害与报废,不仅对工程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还会大大增加施工企业的材料成本。因此,在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中应该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控工作[1]。
2.2 管道渗漏与杜塞问题
管道的渗漏问题是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急需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在给排水工程中极易出现的渗漏问题。首先,管道的渗漏问题通常来源于管道自身的质量问题。一些管道本身就存在相对细微的裂痕与腐蚀问题,在其质量没有相关保障的前提下,盲目的投入到施工现场。其次,管道材质与周围环境也对管道的渗漏造成一定影响。在运用焊接技术对管道进行焊接作业时,可能由于个别管的材质与焊接产生相对的物理化学作用,造成了管道的腐化与缝隙的出现,进而导致了管道的渗漏。周围环境存在诸多对管道产生影响的因素,如长期的地下水侵蚀,潮湿低氧的环境也逐渐使管道生锈进而导致缝隙的出现。最后,在具体的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操作人员没有按照相关的施工标准去合理施工,在进行管道的焊接与连接施工工作中,缺乏一定的实践技术与理论依据,导致了焊接点与连接点不牢靠,进而产生了渗漏问题。另外,管道的堵塞问题也是给排水施工中频繁出现的问题,造成管道堵塞的问题主要有两点,首先是相关工作人员没能及时对管道内的垃圾与杂物进行有效的清除,使垃圾与杂物长期地堆积在管道内,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巨大的堵塞源,进而导致了管道的全面堵塞。其次,在管道设计时,由于设计的疏忽造成管径规格不符合实用要求,导致相对的细小颗粒物质不能更好地从管道内排除,随着长时间的堆积,渐渐成了管道的堵塞物[2]。
2.3 噪声问题
噪声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排水横支管内的水流向立支管流动时对管壁冲击后所产生的噪声。其中会受到相关连接部件的阻挡进而形成不规则水膜与气塞流,进而产生对负载改变的动力,促使管内气体产生收缩与膨胀现象,这种效果会导致管内水流冲击管壁的同时与气流相撞一同发生,造成了噪声的产生。其中不同材质管道也会对噪声的大小产生较大的影响[3]。
3 建筑给排水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3.1 保证使用优质的管道材料
在管道材料的选购与施工投入方面,首先应该注意对施工管道质量的把控。采用严格把控的管理模式,从源头上杜绝管道质量问题的产生。应该按照国家相关给排水工程施工标准,结合施工现场实际环境,对其管道进行合理采购,使管道完全符合施工需求与要求。针对管道质量的重要性,应该指派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采购,在实际安装施工时,应该加强对管道的安全保护,使管道不会因为其他因素而造成损坏与断裂。
3.2 管道堵塞与渗漏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首先,针对管道的堵塞问题,应该先从预防方面着手。应该加强对管道的质量管理与控制,选用优质管道投入施工现场作业。对原材料质量的把关一定要严格谨慎,确保完全符合施工要求。相关设计人员在设计施工图示时应该切合实际的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环境,进而能够有效地避免管道堵塞现象的发生。在设计图示与现场施工发生矛盾冲突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与需求合理的更改施工方案,使管道堵塞程度降到最低。如發生管道堵塞问题,应该联系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及时对管道实施清理与疏通作业,情况严重时可以进行返工处理。其次,管道的渗漏方面,应该在投入施工前对管道进行严格认真的检查,仔细观察管道的表面是否存在裂缝与磨损。另外,对相关的施工设备与原材料同样进行排查,确保在完全符合施工要求的前提下投入施工现场。对已经完工的给排水管道定期进行巡视检查,如发现给排水管道存在渗漏或堵塞问题时,应及时进行疏通与清理,保证给排水管道的正常运行。如发现给排水管道存在渗漏现象,应该第一时间找到渗漏点,对漏点的形成进行具体分析。另外,在更换管材时应该按照要求更换符合相关要求的管道,对渗漏问题绝对不能产生等、靠、拖等消极工作态度,应该切合实际地将防渗工作落实到实处[4]。
3.3 噪声问题解决措施
针对噪声问题的解决措施。首先,建筑给排水施工前应该具体对该工程的建筑结构进行充分地了解掌握与深入分析[5]。尽量避免对室内现场环境要求颇高的位置进行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协调管理好各项施工项目,使其可以更好地降低噪声源头。在管道的设计方面,应该对管内水流量与冲击力进行科学合理的考量,利用相应的给排水技术与物理理论对水流进行科学控制,进一步减轻水流对管壁的冲击力,使噪声降至一定接受点。可以应用相对的接管弯头与消音管,通过相关辅助设备可以起到缓解水流冲击的效果,进而有效地避免了噪声问题对给排水工程的影响[6]。
4 结论
综上所述,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对整体建筑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工程的安全稳固与给排水施工质量密切相关。通过对给排水施工过程中管道问题的分析与研究,总结出相应的问题与缺陷。因此,合理的结合现场施工环境,运用科学、先进的管理施工技术,切合实际的将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落实到实处,进而为我国日后的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提供相应的参考建议。
【参考文献】
【1】郭智.浅析建筑给排水工程中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工业,2017,5(5):00143-00143.
【2】尹学涛.建筑给排水工程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浅析[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3(12):00131-00131.
【3】张勇.浅析建筑给排水工程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环球市场,2017,6(14):127-127.
【4】冷少凡.建筑给排水工程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分析[J].门窗,2017,6(10):12-13.
【5】刘龙华.关于建筑给排水工程质量常见问题分析及控制措施探讨[J].江西建材,2016,13(14):90-91.
【6】张蒙.建筑给排水工程质量常见问题分析及控制措施探讨[J].工程技术(引文版),2016,6(8):00047-0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