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震撼的剧,遗憾的舞

2018-06-21王磊

艺术评鉴 2018年7期
关键词:歌舞片情节舞蹈

王磊

摘要:《爱乐之城》在其高票房,多奖项的背后,隐藏着的是如今歌舞类型影片中许多值得令人深思的问题。本文将着重分析《爱乐之城》中有关歌舞表现的几个原则性问题,同时对于中国歌舞片的现状及发展浅谈一二。

关键词:歌舞片 舞蹈 情节 发展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7-0162-02

一、乾坤大挪移式致敬编舞

(一)对于传统法国歌舞片的模仿

对于凭借处女作《爆裂鼓手》技惊江湖的新锐导演达米恩·查泽雷而言,此次执导歌舞片可见其艺术野心。从全片各处舞蹈段落表现出的细节上看,导演达米恩的确是一名狂热的法国歌舞片忠实粉。在影片开头,导演就直接在高桥上抛出华丽歌舞,不留半点停留余地,车流已经汇聚成龙的洛杉矶高架桥上,从古典音乐到电台金曲,从街头说唱到摇滚爵士,蔚蓝的天空飞扬着各类型的音符,路面的车辆蠢蠢欲动。突然,一位年轻姑娘在车载音乐的伴奏下,开车门而出随即飞奔起舞。整座高架桥开始雀跃,人们相继奔跑、舞动、跳跃玩耍。而在法国导演雅克德米拍摄于60年代彩色歌舞文艺片《柳媚花娇》的片首也正是这样一群年轻姑娘与小伙们的快闪式舞蹈,甚至在画面拍摄手法与镜头使用上也如出一辙。而后女主角与其好友在屋内外的两部分舞蹈段落,更是有着1961年改编自百老汇同名歌剧的爱情电影《西区故事》中的裹布舞蹈和1969年《生命的旋律》中裙摆热舞的影子。

最为经典的便是海报上那男女主角共舞的双人踢踏舞蹈片段,可谓是良辰美景,俊男佳人共处,营造了一种美妙的氛围,用赌气斗嘴的歌词,表现了二人爱意的萌芽。而这个舞蹈段落,依旧是出自“舞王”弗雷德·阿斯泰尔的早期代表作《随我婆娑》片末一段五分钟左右的椅上踢踏舞。

(二)编舞的失败与空白

如果说影片在整体风格和某些元素细节上能寻找到耐人寻味的“复古”,在向传统优秀经典致敬。可是在纵观全片后,竟能在一系列的舞蹈片段中找寻出经典歌舞的电影元素,这是否说明了全片在编舞上所处的缺失状态。不仅如此,音乐上的单调重复与变奏说明了作曲家在对于面对真正意义上的歌舞片时显然还没有充足的曲目准备。而影片的编舞Mandy Moore,也只是在当代舞的领域颇有建树,却从未尝试过大银幕的制作。一环扣一环,歌曲的缺失制约了舞蹈编创的可能,以至于将经典“抄袭”完,或者说“借鉴”完之后,无法创作出精致的舞段完成影片。而在影片的预告片上,极为富有感染力的最为惊艳诱人的格里菲斯天文臺一幕,成片却是如此的粗制滥造,只是简单的圆圈舞——华尔兹,这点有糊弄观众浪费时间的嫌疑,这体现出了新人导演光有抱负而准备不足。这点便验证了影片以致敬经典为噱头在掩盖舞蹈编排本身所具有的限制与缺陷,导致本以歌舞为表意的影片却失去了属于《爱乐之城》自己的灵魂,即便有着《低俗小说》《杀死比尔》等名作的美术指导和置景师,也无力回天。这样的致敬直白并且随意,在这点上笔者并不“买单”。

二、杂乱无章的舞蹈与情节

(一)粗暴而冗长的糖水故事

男主角Seb是一个极具傲骨的对抗着流行音乐潮流的钢琴手,渴望凭借一己之力有朝一日将随波逐流的平庸大众带回传统的爵士乐年代,却口袋空空到几乎换不起门锁;女主角Mia则是经久不衰的追梦小镇女孩,在华纳片场的咖啡厅打工并抓紧一切机会试镜,却每每入戏不久就遭遇滑铁卢。Seb和Mia两人在冬季相识,春季相爱,夏季相争,秋季相离,这就是一场春种秋枯的恋情。两人各自面对着现实生活的残酷与无情,在爱情与面包面前选择了自己想要的生活,Seb寻求音乐上的造诣,而Mia希望能够在演员这条路上走下去,两人在现实生活里打滚,试图实现自己那或离经叛道或格格不入的梦想,而错过了就是这余下的一生。故事就讲到这里,整部电影简单粗暴的将一个现实生活中梦想与爱情的泡沫戳破,而又保留着丝丝梦幻以引起观众的自我回味,可以说与笔者多年以前在网络上看到的爱情小说无异。老套到掉牙的结尾依旧相互保留着情感的狗血悲剧,如此套路化的剧情设置,以至于主题内容太过肤浅而空洞无味。

(二)毫无意义的歌舞段落穿插

如果将充斥着歌舞片段的影片作为好的歌舞片的评价进行标准,《爱乐之城》定然会是一部佳作。自开头便以歌舞片非公认的标志性桥段,直接先入为主在电影与观众间建立的抛出与接受模式,而后就开始“一言不合就跳舞的”群舞模式,在传统的歌舞片中,使用陈词滥调的故事构架为疯狂而有想象力的音乐和舞蹈提供叙事载体,提供一个串联歌舞的观影思路和线索,以歌舞带动情节。而本片恰恰相反,用着不是那么具有特色的致敬式舞蹈与单调的音乐曲目来进行无序的无理由堆积,以遮盖和延续人物设定和故事情节上的非逻辑性发展。再到后来,故事情节的叙事出现无法打动观众的情况时,导演便以一段“第二人生”式的闪回,来呈现颇具剪辑创意的蒙太奇式尾声。而这些舞段的设置安排,并没有看到对于故事剧情的推动,好似故事是故事,歌舞便只是歌舞,二者毫无联系。在观影之余,不仅体验了一段优雅美好的爱情故事,又欣赏了一台歌舞演出大杂烩,“一举多得”下便觉得索然乏味。

三、演员舞蹈功底的尴尬

(一)传统歌舞片对于演员个人的表演素养要求

那时候是歌舞片极具发展的时代,大批演员从百老汇等地儿进入影片的拍摄中,如吉恩·凯利、弗雷德·阿斯泰尔等。作为歌舞片辉煌时期,好莱坞歌舞片的顶梁柱之一,吉恩·凯利和弗雷德·阿斯泰尔被称为歌舞片的大脑和心脏。而这两位曾经优秀的歌舞片艺术家为后来的歌舞片发展做出了示范,彰显出了一名歌舞片演员的所应具备的能力。阿斯泰尔曾说:“跳舞是非常吃力的工作。要跳好一个舞,要创造值得纪念的东西,就得花功夫。一切动作都应有条理。因此,我总是力图熟悉所要跳的舞,这样用不着考虑下一步,手脚就能运动自如。到了这个境界,我就知道我的双脚已完全征服了地板。”可见,其在舞蹈上的艺术造诣之高,也可知作为一名歌舞片演员所需要达到的境界。

(二)片中男女主演本身背景与影片最终呈现出的舞蹈表现力缺失

反观《爱乐之城》,男主角Seb扮演者瑞恩高斯林和女主角Mia扮演者艾玛斯通均是电影演员出身,可以说对于音乐舞蹈从未进行过专业系统的学习。为了拍摄此片,高斯林还特地接受了为期三个月的钢琴培训,而艾玛斯通更是作为好莱坞明星跨界参演过百老汇音乐剧的经历。但是,这一切并不能说明两位荧幕巨星就能够将歌舞片顺利的完成。在每次的双人舞段中都不难发现,两位主演的肢体都略带僵硬,以至于整体下来的视觉感受会偏向紧收,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视觉上动作的“短”,进而导致动作表现力不足,苍白且情感不足。因此在最终的呈现上并未达到一个身为歌舞片演员应该达到的艺术表现力,反之在台词表演上又有着较高的完成度,這便与歌舞片之概念大相径庭。

四、中国歌舞电影的来去何从

(一)现状

大多数国产歌舞片在上映后却面临着票房与口碑的双重失利,影片《华丽上班族》和《一步之遥》,前者为职场中挣扎的现实写照,后者呈现的便是往昔夜上海的百变风情,两者皆是寻求中国歌舞片发展的探索,结果却遭到颇多质疑。网友留言都纷纷表示:“看到中国演员一言不合就跳舞,实在太别扭了!”

(二)方向

歌舞片的投拍在中国仍带有很强的偶然性,尚未形成既符合当代观众欣赏口味,又具有中国自身艺术特色的创作思路。卓然影业CEO张进认为:问题出在近年来的中国歌舞片“形式大于内容”之上。在笔者看来,中国歌舞片电影发展的根源便是歌舞剧文化的发展。相对于其他类型题材的影片来说,观看歌舞片是需要一定的艺术文化背景作为其观影的基础,由此中国歌舞片需要发展,首先便是需要在音乐剧的文化和歌舞剧文化产业上进行拓展。其二,《天台爱情》的成绩也给予了我们一些关于产业模式的启发,在明星效应下,必然会拉动文化产业,但这也并不是长久之计,我们要做的是将明星的经典歌曲整合,利用明星的影响力,以原创音乐剧歌舞剧反向带动衍生出的歌舞片产业的发展。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应在故事剧本的选择上进行合理化的思考,避免无逻辑、深套路的情况出现。

五、结语

借用《爱乐之城》导演达米恩的话“如何平衡生活与艺术、现实与梦想、人际关系与逐梦决心,我希望通过歌舞片去承载这些疑问”。中国的歌舞片未来市场十分广阔,也希望电影人们以《爱乐之城》作为学习和警戒的对象认真思考,相信总会出现一部实现口碑票房双赢的属于中国自己的歌舞片。

参考文献:

[1]鲍玉珩,薛翠华.好莱坞类型片:音乐-歌舞片之三不朽的《雨中曲》[J].电影评介,2013,(06).

[2]鲍玉珩,薛翠华,王震.好莱坞类型片:音乐-歌舞片之一——好莱坞音乐歌舞片的历史与发展[J].电影评介,2013,(04).

[3]蒋含真.好莱坞歌舞片产生的背景分析与现实意义研究[J].音乐时空,2011,(06).

猜你喜欢

歌舞片情节舞蹈
舞蹈课
《马戏之王》:好莱坞歌舞片回春
多次贩毒能否认定为“情节严重”
从福斯特的小说理论看《霍华德庄园》情节的现代手法
论红色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爱国情怀
对歌舞片《芝加哥》中舞蹈艺术的研究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
绚丽的辉煌——记好莱坞歌舞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