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绘画中感知艺术的教化作用

2018-06-21张卉

艺术评鉴 2018年7期
关键词:绘画艺术

张卉

摘要:从古至今艺术都有教化人的作用,绘画艺术的教化作用是使欣赏者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从画中感受到画家的寓意,在赏画的同时心灵受到感染和熏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接受艺术的洗礼,在绘画中感受艺术对我们的教化。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徐悲鸿的《风雨鸡鸣》和宋徽宗的《芙蓉锦鸡图》等一些绘画都对我们有教化作用。

关键词:绘画艺术 教化作用 《女史箴图》

中图分类号:J2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7-0027-02

一、阐述艺术的教化

什么是艺术教化?最早提到艺术的教化是在《尚书》里,“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舜帝让夔掌管朝廷的音乐,用音乐感染贵族子弟,教他们做人要正直温和,不粗暴,要有宽容之心,不胆怯,刚直不骄傲,就像在音乐中八种乐器的音调要和谐统一,用和谐的诗歌陶冶人们内在的情操,这说明在舜帝时期艺术就有教化人的作用。艺术教化就是艺术家通过艺术的表现形式来传达一种思想,让欣赏者从中得到感悟。艺术教化是指艺术作品中所表达的内容对人的影响。艺术的教化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艺术作品,使读者、观众和听众感受与领悟到博大深厚的人文精神。

二、教化在绘画中的体现

绘画艺术的教化是人们在欣赏绘画作品时,从中得到启发,受到画面的感染和熏陶,思想、感情、认识都发生变化,改掉之前不好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艺术作品是艺术教化的载体,教化的表达方式,艺术作品中包含着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托物言志,包含着艺术家对社会的认识、理解、评价和态度,从中欣赏者可以受到启发和教育。徐悲鸿,我国著名的画家,他的《风雨鸡鸣》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帝国主义不断侵略我们的国土,带给我们无尽的伤害与痛苦。在这画中,用灰白相间的墨色变换来描绘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天气,代表侵略我国的帝国主义,反映帝国主义的黑暗。一只大白雄鸡独自站在悬崖峭壁上,用尽全身的力气仰头朝天嘶吼,尾巴翘起,即使没有同伴,在面对恶劣的天气环境,仍旧不低头,与恶势力战争到底。徐悲鸿是爱国人士,当他看到中华民族受到欺负,处于水深火热中时,很震撼,痛恨帝国主义,他刻画了一只昂首挺胸引吭长鸣的大公鸡,用这一艺术形象激发人们勇于抗日的决心和信心,徐悲鸿用一幅画刻画了当时的社会环境,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情怀,观画的人在欣赏画的时候能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认识到自己该做什么。这幅画教化人们要爱护自己的祖国,面对恶俗势力,要勇于作斗争,拼尽全力,做我们该做的事情,这幅教化我们要做一个爱国主义者,坚强勇敢向前。

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素材来源于西晋张华的《女史箴》文章,“女史”指宫廷婦女,“箴”是规劝的意思。西晋惠帝不务正业,不关心老百姓的生活,不理朝政,国家大事都由他的皇后贾后做主,贾后心狠手辣,胡作非为,非常狡诈。张华是西晋的大臣,不想国家毁在贾后手中,为了规劝贾后,收集了很多历史上有贤德的女子的事迹,编写成文章,来劝诫和警示皇后,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本分守己。

顾恺之用画的形式形象的呈现了《女史箴》,更直观明了的表达了对人的教化。在《女史箴图》中,第二段是班婕妤不和汉成帝同辇的画面,画中八个人抬着车辇,汉成帝坐在中间,旁边还坐着可能是皇后这样一个妇女。班婕妤没有坐在车辇中,而是跟在后面,班婕妤想让汉成帝把心思用到朝政上,关心国家大事,做一个清正廉明的让人夸赞的好皇帝,不因一些小事分心,多考虑国家大事,汉成帝听了班婕妤的话觉得很有道理,没有一起同辇。画中坐在车辇中的妇女与班婕妤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她的为国家着想,高风亮节的品格。画中形象地刻画了班婕妤这一人物,当欣赏者在看到这幅画时,会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是歌颂女子的美德。了解了画面的含义之后,欣赏者看到画中的人物时会相到自己,在赞美班婕妤的同时也会像她学习,学习她身上的高尚品格。顾恺之的这段《女史箴图》达到了教化作用,后世很多人都会从中检点自己。

《女史箴图》第四段中画的是两个妇女在对着镜子梳头打扮自己,一个妇女对着镜子在整理自己的妆容,另一个坐在镜子前面,后面有一个人专门为她梳头,旁边放着各式各样的妆容盒,衣服鲜艳亮丽,妆容精致。这幅画通过画妇女的梳妆打扮一方面是反映魏晋时期妇女的生活情景,另一方面是告诫妇女要用知识武装自己,内在美比外在美重要,不要过多把时间浪费在整理妆容,梳妆打扮上,多学习有用的东西,增强气质,修生养性。顾恺之的这段画教化人们用文采填满自己,使其充实。

《女史箴图》第六段描绘的是一对夫妇并肩坐在一起,旁边有妻妾围坐在一起,还有很多孩子在旁边坐着,这幅画是告诫人们,做人不要攀比,不要心生妒忌,要保持一颗平常心,规劝女子不要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去做一些伤害别人的事情。在一个家庭中,要想家庭和睦,就要互相包容,互相帮助,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周全,不傲慢。这段画是告诫女子要有一颗善良的心,不要心狠手辣,平淡的对待一些事情。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共12段,每段都用鲜明的人物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告诫女子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安分守己,注重自己的个人品质和修养。

宋徽宗喜欢画花鸟画,他的《芙蓉锦鸡图》也具有教化作用,画中芙蓉花开的像亭亭玉立的少女,随风飘动,蝴蝶在空中飞,锦鸡站在芙蓉枝上,专注的看着蝴蝶飞舞。整幅画色彩比例协调,层次分明,墨色浓淡相宜,结构疏密相间。这幅画最重要的还是画中的锦鸡,鸡有五德,雄鸡打架勇猛而且模样英武;母鸡很仁慈,关心自己的孩子,爱护小鸡;雄鸡每天很守时,当天黎明时,人们还在沉睡,准时为人们报晓,很守信用;鸡身上花纹很多,表示有文化。宋徽宗用鸡的五德来教化大臣,做人做事要守信用,要忠诚,有仁慈之心,爱护老百姓,虚心学习,做一个有知识,有勇有谋的人。宋徽宗画这只五彩斑斓的大锦鸡,是为了借鸡的自然天性来宣扬儒家文、武、勇、仁、信这五种美德。在看画时,欣赏者潜移默化的受到画面的冲击,接受传统美德的洗礼,不自觉被艺术传达的高尚思想所教化。

明代画家沈周的《庐山高图》画的是庐山的美景。山峰层层相叠,一峰比一峰高,高耸入云,山壁非常陡,草木茂盛,水流清澈,从山峰高处流下来,冲击着小碎石,一泻千里,流向远方,山中云雾大,给人一种朦胧感,山顶、山腰一片绿意盎然,充满生趣。在这幅画中,画家用瀑布将山上山下连结在一起,形成一种视觉落差的感觉,整幅画主次分明,疏密得当。这幅画是沈周的老师陈宽70岁大寿,画家特意为老师画的。因为陈宽老师是江西人,所以沈周选庐山作为绘画的内容,他极力刻画庐山的高大,借助于万古长青的庐山五老峰的崇高博大来表达他对老师的推崇之情,感谢老师对他的教化与栽培。《庐山高图》教化我们要尊敬自己的老师,不要忘记老师对我们的教育之恩,要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绘画艺术对人的教化作用是观赏者在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时,不知不觉被画家所描绘的动人的情景、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所吸引。在赏画的同时,净化心灵,让人受到强烈的感染和熏陶,对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绘画艺术的教化不同于干巴巴的道德说教,而是转换为生动的艺术形象,将所表达的思想注入到画面中,以情感人,在绘画中感知体会艺术对我们的教化。

参考文献:

[1]上海书画出版社.顾恺之女史箴图[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7.

[2]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3]王树良.中国美术史[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绘画艺术
浅析齐白石绘画艺术风格
浅析甘孜县东谷寺唐卡文化
梁楷《释迦出山图》之图像研究
天长天官画的俗信主题与文化阐释
中西的绘画与雕塑
后工业时代绘画艺术的身份嬗变
关于当代绘画艺术语言的相关研究
论童年经验对张爱玲文学创作的影响
刍议绘画艺术中色彩的情感表达
诗中有画:顾城诗歌的绘画艺术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