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代女火车司机的芳华往事

2018-06-21

北广人物 2018年11期
关键词:张丽华蒸汽机车机务段

她,是新中国第一位女火车司机;她们,是上世纪70年代女火车司机。她和她们亲眼见证中国铁路由蒸汽机车到高铁的巨大变化。两代女火车司机一起回忆那些年的芳华往事。

“三八”妇女节前夕,全国劳模、中国第一代女火车司机田桂英在家中迎来了中国铁路沈阳铁路局集团公司离退处沈阳办公室党总支的慰问。此次参加慰问的人中,有两个人的身份极为特别:原沈阳机务段“三·八”机车组司机长张丽华、钱金香,她们也曾是优秀的女火车司机。两代女火车司机相聚在一起,共同回忆当年的工作经历,感叹现今的铁路发展。

新中国第一位女火车司机:15分钟内向火车锅炉里投280锹煤

出生在大连一个渔民家庭的田桂英,小时候,她每天和父亲在海上撒网捕鱼。虽然生活贫苦,但惊涛骇浪练就了她百折不挠的性格。

12岁那年,在大姐的提议下,田桂英进入小学学习。3年后,田桂英辍学,到一家印刷厂学徒,贴补家用。在印刷厂做了两年,经一位小学同学介绍,田桂英被安排到大连机务段的一个食堂里发饭票。当时,食堂每月发25公斤高梁,十几元工资,中午还提供一顿高梁米干饭,17岁的田桂英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她说:“那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多挣点钱,养活父母,再买点线,绣几对枕头,到年龄了嫁个好人家。”

参加了机务段组织的夜校学习后,田桂英的想法慢慢发生了转变,她决心和男人一样建设国家。于是,田桂英向段长提出学技术的请求。田桂英告诉记者:“我跟段长说,男人能干的活我也能干,让我干什么都行,只要能学技术。”后来,段长还真把她派到了轻油车库,让她学开轻油车。她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那年,我在大连铁路机务段食堂卖饭票,听说要招收一批女火车司机,就立即报了名。”要成为火车司机并不容易,尤其是重体力劳动对妇女身体条件的要求高。

念了两年半小学的田桂英从此开始艰苦的学习过程,田桂英清楚地记得,她是从1949年6月18日开始练习投炭的。“最苦的是练习投炭。”田桂英说,当时的火车全是蒸汽机车,靠烧煤运行。“10多斤重的平板锹,每3秒一锹煤,15分钟280锹,一个小时下来就腰酸背疼,两天下来就累得站不起来。”接下来要学的机车构造技术管理和制动机理论,对于田桂英来说就更难了。和她同时进入培训班的还有9人,其中文化程度最高的一人也只是读到了小学6年级,还有几个是文盲。针对这样的情况,老师只能在黑板上画图表,照图讲解.手把手地教,由易到难。晚上回到宿舍,姐妹们七嘴八舌地讨论,互相帮助,直到完全弄懂当天的培训内容。靠着顽强的毅力,田桂英和姐妹们了解了压油、主连杆大端的热度试验及灌油等知识。同时,她们还弄懂了各种信号、道岔转线器等部件原理。经过近9个月的培训,1950年2月,田桂英和姐妹们终于通过苏联专家的考试。1个月后,是新中国的第一个“三八”妇女节,她们九人被铁道部命名为“三八”女子机车包乘组,田桂英则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火车司机。

“那一天太隆重了,我一生都忘不了。欢送的人们送上了锦旗,上面绣着‘妇女的火车头,我的眼泪总也止不住,激动得连路都不会走了。”

从此,田桂英的名字傳遍了大江南北,成为当时无数女青年的偶像。1951年,由舒绣文、孙道临等人主演的电影《女司机》在全国上映。这部以田桂英为原型的电影再次引发了女青年们对报国择业的思考,很多以前不曾出现妇女身影的岗位,都陆续看到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景象。

1950年、1951年,田桂英作为全国劳模两次进京,受到毛主席的接见。田桂英说,毛主席第一次见到她时有些不相信地问:“你能开动大火车?”田桂英激动得说不出话,事先准备的“全国铁路职工祝毛主席身体健康“的话全都忘了,就是使劲握着主席的手。毛主席觉得她使劲,就说:“你的脾气不小呢!”“我对主席说,想开火车到朝鲜战场上做贡献……主席说,在国内做好工作一样支持抗美援朝。”毛主席的嘱咐激励了田桂英一生,田桂英始终心系中国铁路事业。

70年代女火车司机代表:工作强度不亚于男司机

随着时代的发展,1975年3月8日,沈阳机务段“三·八”机车组成立,首次机车从沈阳开往长春,20岁的张丽华、钱金香进入了机车组,张丽华成为了机车组的第一位司机长;1977年,“三·八”机车组增加一台机车,钱金香调到新列车任司机长。

张丽华、钱金香是沈阳铁路机械学校的同学,在学校学习内燃机车的知识。工作后,正值铁路由蒸汽机车向内燃机车过渡期,她们刚过了实习期就进入了“三·八”机车组工作,在这个岗位上正式开始了自己的铁路生涯。

钱金香回忆,当时机车组每一班次列车都要一个正司机和两个副司机,均为女性司机。“除了司机人数不一样外,我们其他方面和别的列车完全一样。”当时沈阳至长春多为夜间列车,快车需要四个半小时,普陕需要六个半小时,加上准备的时间,工作时间甚至能达到八九个小时,这些年轻的姑娘们硬是凭着满腔工作热情坚持了下来,也获得7许多荣誉。多年来,“三·八”机车组往返于长春、大连、营口等地,为中国铁路事业做出了其特有的贡献。

两代女火车司机感慨铁路进步:惊叹国家发展

虽然已经退休多年,中国铁路的变化仍与她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直到离休后,田桂英还坚持和离退休的劳模们一起,义务维护沈阳北运河的卫生,为青少年讲述艰苦卓绝的经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作为一个铁路人,最让她不能忘怀的还是火车。当年她是驾驶蒸汽机车的女司机,如今她是最新动车组列车的乘客。“上世纪70年代我们参观内燃机车时,就羡慕得不得了,多先进啊。”田桂英说,上世纪50年代蒸汽机车的司机室,条件十分简陋,冬天冷夏天热,甚至连速度表都没有,完全靠经验。“但国家把这么重要的工作交给我们,谁都不觉得苦,姐妹们就感到幸福和自豪。”

2007年,当动车组上线运行时,田桂英忍不住买票坐了一趟。“安静、舒适,还每小时300公里,铁路发展真是翻天覆地啊。”田桂英说:“新中国成立以来,铁路建设得到不断发展,特别是从1997年4月1日以来的六次大提速,显示了我国高科技的实力。”2009年,田桂英曾在沈阳北站动车组和谐号前抚今追昔,感叹“这是当年想都不敢想的事”;而今,高铁时代来临,人们出行更加陕捷、便利。

两代女火车司机亲眼见证了中国铁路由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到和谐号动车、复兴号高铁的巨大变化,也见证了人们出行方式的转变。

猜你喜欢

张丽华蒸汽机车机务段
蒸汽机车博物馆:时光慢递,后会有期
Nanoscale structural investigation of Zn1−xMgxO alloy films on polar and nonpolar ZnO substrates with different Mg contents∗
海棠花
广州机务段生活小区唐代砖室墓M30的发掘
电子联锁在机务段综合管控系统中的应用
贯通式机务段加油产生火花原因分析及解决
最后的蒸汽机车
中国最后一批蒸汽机车今年谢幕
机务段在调整列车运行图中的运用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