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校园最美的底色
2018-06-21胡容吕琴丁子杰
胡容 吕琴 丁子杰
“校园文明”,志在德育。它不是形式,而是实实在在的育人内容。如何让“文明”真正成为一所学校最美的底色,常德市武陵区三岔路小学的实践可以给我们一些思考。
制度先行,使创建活动深入人心。“仁圣之本,在于制度而已。”只有制定科学的制度,才能长期有序地开展“校园文明”创建活动。为此,学校先后多次召开全体行政会、班主任会议、全体教师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常德市武陵区三岔路小学“校园文明”创建活动规划》,提出了2017年至2019年三岔路小学“校园文明”新局面的具体规划;《常德市武陵区三岔路小学“校园文明”创建活动方案》提出了2017年至2021年五年时间,要把学校建成一个“教师队伍好、学生习惯好、安全秩序好、校园环境好”的“四好”学校,并确立了“校园文明”创建工作的目标,为长期持久地开展创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氛围营造,时时提醒师生讲文明。著名的“破窗效应”指出,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抛垃圾,丝毫不觉羞愧。“破窗效应”很好地诠释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力,为了对师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创作了《三小文明三字经》,通过歌谣传唱潜移默化地规范和约束学生的行为习惯,使校园充满了浓厚的文明气氛。学校还通过橱窗建设、红领巾广播站、校园文化展板、教师黑板报、国旗下讲话等宣传阵地,从多种感官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让文明的种子在不知不觉中生根发芽。为了改变课堂校园吵吵闹闹的现象,学校还开展了声音分级训练,对上课、课间、集合等场合的声音进行了具体的规定。校园里讲话音量分为0级、1级、2级、3级、4级共5级,0级为没有声音,4级为大声。比如,上课听讲时是0级,路队、集合时是0级;小组讨论是2级;老师提问回答问题时是3级;操场上升国旗、唱国歌、呼号时是4级。
仪式教育,穿越孩子的生命旅程。学生成长,需要关键事件。怎样才能让孩子对生命中每一个重要的日子刻骨铭心?朱永新教授曾指出:“仪式、节日和庆典……使有意义的事情或者伟大的事物能够拥有一种伟大的时刻,获得神圣、庄严与尊重。”这样的仪式,会启迪孩子的心灵,让他们的生命与伟大事物交汇在一起,从而形成长久的动力。2017年,学校隆重策划了“做礼仪三小人,创文明新校园”“童心追梦,文明有你”开学典礼;6月,为全校90名毕业生举行了隆重的毕业礼;9月散发着浓浓古风的“慧心启智、养正毓德”新生入学礼,正衣冠、点朱砂、习“正”字、拜恩师、听寄语……这一系列富有仪式感的活动,为孩子们引领方向。
活动搭台,让“校园文明”活起来。让“微”字名片亮起来。学校通过“微宣传”“微征集”“微征文”“微志愿”“微实践”“微展示”等系列活动,打造精品宣传作品,学校利用“微信公众号”编辑推出的“听三小老师讲故事”系列,深受学生和网友的喜爱;学生动手设计文明标志,编辑文明口号;开展“远学雷锋,近学田工”志愿服務活动,孩子们穿上志愿者服装走上路口充当文明交通劝导员;开展“浓情端午,关爱留守儿童”活动,让留守儿童也过一个有意义的端午节;开展“文明实践记心中”春季、秋季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践行文明,辨别是非;开展“爱满三小,情系中华”经典诵读会文明展示活动,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校园文明创建成果。
(作者单位:常德市武陵区三岔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