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农村寄宿制学校成摆设
2018-06-21唐天光
唐天光
日前,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为农村孩子提供公平有质量的义务教育。会议指出,对地处偏远、生源较少的地方,一般在村设置低年级学段小规模学校,在乡镇设置寄宿制中心学校,方便农村孩子就近入学和留守儿童照护。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乡村学校办学水平。
作为教育工作者,笔者不由得为这一举措拍手称快。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对乡村孩子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也契合当前全国上下如火如荼地开展的“精准扶贫”。在各级政府大力改善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的同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寄宿制学校内部管理,把寄宿制学校建设成留守儿童的“温馨家园”。
经过合格学校建设之后,许多乡镇中小学已基本具备了寄宿条件。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有些地方在学校寄宿的学生寥寥无几,甚至为零。寄宿学生与在校生数量很不匹配,白白地浪费了国家的“真金白银”,真是可惜。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是学校图方便。不少学校为了方便、省事,不愿意学生寄宿。毋庸置疑,学生寄宿会给学校增添一系列麻烦———早晚自习要辅导,学生就寝后的管理要加强,更要命的是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学校需要承担责任。二是学生不愿意寄宿,学生觉得住校不舒适、不快乐。
如何对症下药,破解这些难题?就教育管理层面来说,应将寄宿资源的有效利用纳入到对学校和校长的目标管理考核,甚至与校长当年的评先评优、晋职晋升、提拔重用挂钩。当然,考虑到学生寄宿会有形、无形地增加学校的经济开支,当地财政应做好经费支持。就学校层面来说,需要全校老师把学生当成自家的孩子;在食堂饭菜上既要保证质量又要保证口味,做到物美价廉;充分发挥乡村学校少年宫、图书室、阅览室的作用,广泛开展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住校生活。
总之,只有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让学校真正成为孩子的“乐园”“家园”,农村寄宿制学校才不会成为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