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胰腺癌定量双能CT碘图与CT灌注参数相关性研究

2018-06-21赵常红郝粉娥刘挨师

放射学实践 2018年6期
关键词:双能胰腺癌胰腺

赵常红, 郝粉娥, 刘挨师

胰腺癌是最具侵袭性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差,5年生存率低[1]。CT是临床疑似胰腺癌患者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CT灌注技术在胰腺疾病早期诊断、微小病变探查、恶性肿瘤治疗后早期局部反应监测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2-4]。但完成CT灌注需同一解剖部位多次采样,辐射剂量高,既往文献报道腹部体模CT灌注辐射剂量高达20 mSv,人体腹部、盆腔CT灌注有效辐射剂量7~18 mSv不等[5-7]。

二代双源双能CT具有相互垂直发射不同能级X射线的两套球管(80 kVp/140 kVp),扫描时探测器收集不同能级下不同物质的X线衰减信息,利用图像域分离技术将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把组织的每一体素均分解为脂肪、软组织及碘(骨、钙、尿酸)3种基物质。然后,在基物质分解的空间图中识别含碘像素,利用彩色编码技术生成物质碘分布图,从而对组织器官和病变进行碘定量[8]。Dai等[9]认为碘图中局部病灶的碘值,由新生血管灌注量决定,当对比剂浓度和注射流率一定时,IC即相当于病灶局部的血流灌注量。单期双能CT较CT灌注最显著的优势为辐射剂量明显降低。本研究旨在重点探讨胰腺癌时间特异性双能CT碘图参数IC与CT灌注参数间是否存在相关性?时间特异性单期双能CT能否成为CT灌注临床应用的有效替代方法?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搜集2015年12月-2016年11月间临床疑似,超声、CT平扫疑似胰腺癌患者36例,其中1例壶腹癌、1例胆总管癌、2例全胰腺癌被排出,剩余32例成功入组本次研究,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61±7)岁,范围(49~74)岁。32例胰腺癌患者病灶均为单发,经手术病理(22例)、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组织检查(1例)、病史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其它影像学检查方法和后期3个月随访(9例)均获得明确诊断[10]。

排除标准:①任何方式干预后的胰腺癌患者;②胰腺富血供肿瘤;③全胰腺癌者;④心肾功能不全者;⑤甲亢、妊娠哺乳期、碘对比剂过敏、不同意此项检者。

此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检查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对比剂不良反应。

2.扫描体位及参数设置

所有被检者仰卧位于检查床上,束腹带,行二代双源CT(Definition Flash,Siemens Healthcare,Forchheim/Germany)腹部平扫,管电压120 kV,启用管电流自动调控技术(Care Dose 4D,Siemens Healthcare,Germany),层厚5.0 mm,螺距0.8,扫描范围膈顶至肝脏下缘。在平扫基础上定位CT灌注扫描位置,管电压80 kV,管电流200 mAs,层厚3 mm,螺距0.6,转速0.28 s,覆盖范围84 mm。使用双筒高压注射器(Stellant,Medrad,Indianola,PA,USA)经肘正中静脉以5.0 mL/s流率注入碘对比剂(碘普罗胺370 mg I/mL,拜耳先灵药业,德国)50 mL,生理盐水冲洗量50 mL。于碘对比剂注入后7 s启动扫描,共计扫描17次,间隔2.5 s,总检查时间49.49 s。所有被检者CT灌注后留置于检查床上15 min,采用与第一次相同的流率,经肘正中静脉注入碘普罗胺370 mg I/mL 70 mL,生理盐水30 mL,依CT灌注时间-密度曲线(time-attenuation curve,TAC)记录的正常胰腺组织实质期时间,确定单期双能CT启动扫描的延迟时间。管电压80/Sn140 kVp,管电流采用Care Dose 4D 调节技术,螺距0.6,扫描层厚3 mm,扫描范围84 mm。

3.数据处理

灌注数据代入西门子后处理工作站(Multimodality Workspace,MMWP,Siemens Healthcare,Forchheim Germany),使用VPCT-Body灌注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绘制正常胰腺组织TAC曲线,分别测量胰腺癌、正常胰腺组织的各CT灌注参数,包括BF、BV、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PMB)、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时间特异性双能数据传输入Syngo via双能后处理工作站,使用VNC虚拟平扫软件,生成组织器官碘图,分别测量胰腺癌、正常胰腺组织IC值(图1)。所有测量值均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直径规定为1 cm,采用复制粘贴方式,尽可能避开血管及肿瘤坏死区。双能碘图与CT灌注测量尽可能选择病变相同位置。

4.辐射剂量统计

记录全胰腺CT灌注与单期双能CT扫描的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 dose,ED)。

5.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行数据分析,所有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检验水准α=0.05。胰腺癌与正常组织IC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胰腺癌、正常胰腺组织IC与对应部位各CT灌注参数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单期双能CT与全胰腺CT灌注辐射剂量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

结 果

所有被检者均顺利完成检查。符合纳入、排除标准且经病理、临床资料明确诊断为胰腺癌者共32例。胰头癌21例,胰体癌7例,胰尾癌4例,其中10例发生区域淋巴结或远处转移,区域淋巴结转移4例,肝转移3例,区域淋巴结伴肝转移2例,区域淋巴结伴肺转移1例。入组患者BMI为21.09±1.38,范围18.59~23.87。正常胰腺组织强化峰值时间为对比剂注入后的(31.75±3.50)s,时间范围在(28~45)s之间,多集中于32s(图2)。

图1 患者,女,60岁,病理证实胰腺体部胰腺癌,实体肿瘤大小1.3cm×1.2cm×1.5cm。胰腺癌组织(白箭);胰腺癌周围正常胰腺组织(紫箭)。a) 灌注Avera图像; b) 灌注BF图; c) 灌注BV图;

胰腺癌和正常胰腺组织IC分别为(2.50±0.42)mg/mL、(3.62±0.92)mg/mL,t=6.32,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胰腺癌IC与CT灌注参数BF、BV间存在中度相关,分别r=0.644(P=0.000),r=0.523(P=0.002),胰腺癌IC与CT灌注参数PMB、MTT间无相关(分别r=0.261,r=0.120,P>0.05,表1、图3、4)。

表1 胰腺癌双能CT碘图参数IC与CT灌注参数间的相关性

正常胰腺组织IC与CT灌注参数BF、BV间存在中度相关,分别r=0.547 (P=0.001)、r=0.511(P=0.003)。正常胰腺组织IC与CT灌注参数PMB、MTT间无相关(分别r=0.122,r=-0.014,P>0.05,表2、图5、6)。

表2 正常胰腺组织双能CT碘图参数IC与CT灌注参数间相关性

本研究中全胰腺CT灌注与单期双能CT扫描共生成DLP (649.09±9.27) mGY·cm,ED (9.73±0.14) mSv;全胰腺CT灌注与单期双能CT扫描生成DLP分别为(573.72±0.00) mGy·cm、(75.37±9.27) mGY·cm;ED分别为(8.61±0.00) mSv、(1.13±0.14)mSv,t=302.22,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讨 论

研究结果显示胰腺癌、正常胰腺组织时间特异性单期双能CT碘图参数IC与对应部分CT灌注参数BF、BV间有中度相关。

文献报道CT灌注对胰腺疾病鉴别诊断、预后评价具有重要价值[2,11]。当胰腺癌周围1 cm内BF值升高时,预示患者预后不良[11]。但CT灌注辐射剂量高成为限制其推广于临床的主要因素。单期双能CT辐射剂量较其显著降低,且在肿瘤治疗后可敏感的检测肿瘤内碘含量变化,反应肿瘤微灌注情况[12]。目前,探讨碘图参数替代灌注参数的研究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研究选用胰腺癌病灶,对两种成像技术定量参数进行相关性研究,旨在为双能碘图替代CT灌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目前国内相关文献尚少。

图3、4 胰腺癌双能CT参数IC与CT灌注参数BF、BV间的相关性散点图。 图5、6 正常胰腺组织双能CT参数IC与CT灌注参数BF、BV间的相关性散点图。

Stiller等[13]在对24例胰腺癌患者行多期双能CT灌注扫描中发现实质期IC与病变(r=0.89)和正常组织(r=0.56)BF间存在高度、中度相关。本研究胰腺癌和正常胰腺组织IC与对应部分BF值间相关程度较其偏低,究其原因可能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①Stiller等采用最大斜率算法计算灌注值(BF),本研究所有灌注值的获得均为去卷积核算法。去卷积核算法综合考虑了对比剂的动脉流入和静脉流出,更符合人体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可计算PMB、MTT等灌注参数,但去卷积核算法计算复杂,更易受呼吸运动伪影影响[14]。②Stiller等对所有被检者行多期双能灌注扫描,可有效避免二次扫描时因患者呼吸运动造成的图像位置偏移。本研究先行灌注扫描,15 min后行单期双能CT扫描,ROI的选取尽可能采用两次扫描病变相同位置,但无法避免因患者呼吸运动造成扫描层面改变而引起的差异。③研究中考虑到对比剂肾毒性及胰腺癌患者体重普遍偏低,单期双能CT扫描采用最低固定对比剂容积,未根据患者BMI进行个性化设置,可能会影响不同患者病灶、正常组织IC值,进而影响IC值与灌注参数间的相关程度。

本研究与Stiller等[13]研究结果的另一不同之处为胰腺癌、正常胰腺组织IC与CT灌注参数BV间存在中度相关。CT灌注参数BV为区域组织的血液容积总量,用于反映特定组织所包含的血供情况,在去卷积核算法中BV=BF×MTT。Fuld等[15]在4头实验猪肺CT灌注参数研究中认为同一区域双能CT灌注参数BV与CT灌注参数BF强相关(r=0.91~0.98),此结论可对本研究结果予以解释。但我们发现胰腺癌、正常胰腺组织IC与相应部位BV间的相关性较BF低,这可能与MTT的影响有关。

本研究中胰腺癌、正常胰腺组织IC与CT灌注参数PMB、MTT间均无相关。既往Zhang等[16]在9例VX2肝癌模型实验兔研究中认为碘图肝癌强化值与PMB呈强相关(r=0.98)。本研究结果与其不同可能与两种病变自身病理发展过程不同,入组患者胰腺癌病灶分化分期程度不一致有关。目前所见文献均未见IC与MTT间存在相关性的报道,但MTT在疾病进展分期、部分药物治疗后疗效评价中具有一定价值[17]。对于上述情况双能CT碘图临床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准确获得胰腺实质期时间是实现IC与CT灌注参数最大相关的关键。既往多期增强、双能增强CT检查,胰腺实质期的选择主要包括两种方法,经验值法和主动脉自动触发延迟扫描法。但二者均未真正实现特定脏器时间特异性扫描。本研究利用CT灌注获取正常胰腺组织TAC曲线,记录不同个体胰腺实质期时间,从而行单期相胰腺双能CT扫描,实现了个性化胰腺增强。

本研究获得的胰腺实质期时间为注射对比剂后的(31.75±3.50) s,时间范围在28~45 s之间,多集中于32 s。图1显示胰腺癌TAC曲线为缓升-平台(或缓降)型,正常胰腺组织TAC曲线为速升-速降型,二者于32 s附近CT值差值最大。但由于标准差的存在,若要实现单期特定器官最佳双能CT扫描,须首先明确可进行最佳评估的准确时间点。在以后的研究中,是否可以通过先“团注”小剂量碘对比剂,然后行极低剂量下多期动态扫描,获得特定器官强化峰值时间的方法,指导个性化双能CT扫描,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予以解答。

本研究胰腺癌IC较正常胰腺组织明显减低,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但定量值间比较,本研究结果较以往文献报道偏高[18]。考虑可能与本研究在CT灌注TAC曲线的指导下完成胰腺癌和正常胰腺组织实质期IC的测量,CT灌注后虽间隔15 min待对比剂在胰腺组织廓清,但不足以完全消除灌注所用碘对比剂对IC值的影响。

CT灌注研究中虽采取部分低剂量措施,全胰腺CT灌注有效辐射剂量仍达8.61 mSv。单期双能CT扫描有效辐射剂量为(1.13±0.14) mSv,较CT灌注降低约85%~90%。

本研究局限性:①研究对象BMI均为正常值或偏低,未搜集到肥胖患者,随患者BMI升高,单期双能CT扫描辐射剂量会随之增加,以后的研究可能会与本研究结果略有不同。②所有ROI均在二维平面测量,忽视了病变空间异质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③本课题为小样本研究,研究结果显示IC与CT灌注参数BF、BV间存在中度相关,而IC与CT灌注参数PMB、MTT间无相关,扩大样本量后,结果如何有待进一步研究。

CT灌注指导下的时间特异性单期双能CT碘图参数IC与CT灌注参数BF、BV间有中度相关。双能CT碘图在显著降低患者辐射剂量前提下可为临床提供部分近似于CT灌注测量的组织器官生理病理学信息,在某些临床疾病的诊断与评估中可能成为替代CT灌注的有效检查方法。

随着今后所收胰腺癌患者数量的增加,我们将根据患者有无转移进行分组,通过定量IC界值,对胰腺癌发生远期转移的机率进行预测评估。

参考文献:

[1] Siegel R,Ma J,Zou Z,et al.Cancer statistic[J].CA Cancer J Clin,2014,64(1):9-29.

[2] 陈雷,周正荣,彭正军,等.CT灌注成像在胰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1,26(12):1283-1286.

[3] Klauss M,Stiller W,Fritz F,et al.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 analysis of pancreatic carcinoma[J].J Computer Assisted Tomography,2012,36(2):237-242.

[4] Kandel S,Kloeters C,Meyer H,et al.Whole-organ perfusion of the pancreas using dynamic volume CT in patients with primary pancreas carcinoma:acquisition technique,post-processing and initial results[J].Eur Radiol,2009,19(11):2641-2646.

[5] Brix G,Lechel U,Petersheim M,et al.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CT studies:balancing patient exposure and image noise[J].Invest Radiol,2011,46(1):64-70.

[6] Goh V,Halligan S,Daley F,et al.Colorectal tumor vascularity:quantitative assessment with multidetector CT do tumor perfusion measurements reflect angiogenesis[J].Radiology,2008,249(2):510-517.

[7] Reiner CS,Roessle M,Thiesler T,et al.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 imaging of renal cell carcinoma:systematic comparison with histopathological angiogenic and prognostic markers[J].Invest Radiol,2013,48(4):183-191.

[8] Kaza RK,Platt JF,Megibow AJ.Dual-energy CT of the urinary tract[J].Abdom Imaging,2013,38(1):167-179.

[9] Dai X,Schlemmer HP,Schmidt B,et al.Quantitative therapy response assessment by volumetric iodine-uptake measurement:initial experience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reated with sorafenib[J].Eur Radiol,2013,82(2):327-334.

[10]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胰腺癌诊治指南[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4,30(12):1240-1245.

[11] Tsuji Y,Nishikawa Y,Kodama Y,et al.Perfusion in the tissue surrounding pancretic cancer and the patient's prognosis[J].Biomed Res Int,2014,648021.

[12] 王明亮,缪飞,林晓珠,等.CT能谱成像评价胰腺癌抗血管生成治疗效果的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2,27(3):246-249.

[13] Stiller W,Skornitzke S,Fritz F,et al.Correlation of quantitative dual-energy computed tomography iodine maps and abdominal 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 measurements:are single-acquisition dual-energy computed tomography iodine maps more than a reduced-dose surrogate of convent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J]?Invest Radiol,2015,50(10):703-708.

[14] 赵光明,韩丹,宋光义,等.CT灌注成像原理与技术[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3,19(5):641-643.

[15] Fuld MK,Halaweish AF,Haynes SE,et al.Pulmonary perfusion blood volume with dual-energy CT as surrogate for pulmonary perfusion on assessed with dynamic multidetector CT[J].Radiology,2103,267(3):747-756.

[16] Zhang LJ,Wu S,Wang M,et al.Quantitative dual energy CT measurements in rabbit VX2 liver tumors:comparison to perfusion CT measurements and histo-pathological findings[J].Eur J Radiol,2012,81(8):1766-1775.

[17] Zhu AX,Holalkere NS,Muzikansky A,et al.Early antiangiogenic activity of Bevacizumab evaluated by 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 scan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Oncologist,2008,13(2):120-125.

[18] Yin Q,Zou X,Zai X,et al.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and chronic mass-forming pancreatitis:differentiation withdual-energy MDCT in spectral imaging mode[J].Eur Radiol,2015,84(12):2470-2476.

猜你喜欢

双能胰腺癌胰腺
胰腺癌治疗为什么这么难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双能X线吸收法在肌少症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STAT1和MMP-2在胰腺癌中表达的意义
哪些胰腺“病变”不需要外科治疗
18例异位胰腺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原癌基因Pim-3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胰腺癌细胞增殖的相关性
中西医结合护理晚期胰腺癌46例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