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努力叫作秀
2018-06-21策划本刊编辑部执行俞国林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俞国林
如果从早上五点半起床,你就埋头进入学习状态,除了必要的吃饭、午休和洗漱时间,其余时间全部用来学习,这样很容易造成睡眠不足,白天总打瞌睡,在如此疲倦状态下听课,为了弄懂只能晚上又接着熬夜……如此循环往复,勤奋到让人羡慕嫉妒恨。然而,考试成绩出来,依然不尽如人意。无语问苍天,为什么汗水换不来成功,努力得不到回报?这时自己应该反思一下,这种努力是不是在作秀?
困 惑:一直在努力,成绩却上不去
@尛尛:我不想辜负父母的期望,每天都在认真学习,可是当月考过后,却发现自己还没有那些上课不怎么认真听讲的人考得好,顿时陷入迷茫。虽说一次月考代表不了什么,但我已经高二了,我想要考上好的大学。可是现在觉得大学离我好遥远,我还在默默地坚持,可是坚持有用吗?
@芦苇微微:真的感觉很茫然,自己那么努力,上课认真做笔记,下课及时整理笔记,可每次考试总是不如意,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我的努力为什么换不来回报?
@青春常在:朋友小路,正在读高二。印象中她学习很用功,每次浏览微信朋友圈,我总能看见她的相关信息,比如“今天刷了两套卷子”“最近很累,快考试了,最后几天拼了……”觉得她真的很努力。可是,考试带给她的只是各种无奈。
看起来每天熬夜,却只是拿着手机点了无数个赞;看起来起那么早去上课,却只是在课堂上补昨晚的觉;看起来在教室里坐了一天,却真的只是坐了一天。我们经常被一些低质量的勤奋蒙蔽了双眼,觉得这就是在努力,然而很多时候,低质量的勤奋掩盖下的是懒惰。
原 因:你可能得了作秀的病
你是不是总感觉自己学会了,但一做题就出错?认为自己听课很认真,但成绩总是不理想?觉得书本知识学得挺扎实,但考试时总感觉知识远远不够用……这些问题你是不是也有?我想你可能得了作秀的病。
●上课一听就懂,其实没有真懂
不少同学忽视了这个问题,他们从来不考虑自己是不是真的弄懂了,老师一问“懂了吗”,他们就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地喊“懂了”。
●在意外界的看法,“努力”只是给别人看
有的学生很在意外界对自己的看法,为了不让别人觉得自己偷懒、不认真、不刻苦,于是经常熬夜学习。并且只管大量做题,形成勤奋刻苦的假象,根本不管自己是否掌握了知识点。长此以往,既浪费了时间、精力,又收效甚微。
●没看清条件就做题,仅将做错归咎为粗心
不少学生解题时,没有看清条件,没有仔细审题,就急于动手,所以经常出错。等到题目做错了,才恍然大悟:原来有个条件没看清楚!另外,还有一些同学将做错题简单地归为粗心。“要不是犯了一些低级错误,我会考得更好。”要知道,自己之所以会粗心,是因为没有将考题彻底弄懂,模棱两可地以为自己弄懂了。并且,有不少学生在同样的低级错误上总栽跟头。这就需要自己好好反思:我的学习方法是不是有问题?
●刷题无数,却从不做归纳
不少学生很勤奋,却只知埋头苦干,不懂得对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进行梳理和归纳。练习题做了不少,却也仅仅是做了些题而已。
学习之前,你有没有制定计划,告诉自己今天要学些什么、背些什么、掌握些什么能力?没有计划的奋斗,都不过是作秀而已。扪心自问,你是在真学习,还是在假学习?那些所谓的努力时光,是真的让自己问心无愧,还是只是看起来“很好”而已?
对 策:走出作秀,让付出得到回报
针对部分学生假学习或学习不得法的情况,如何将他们从作秀中引导出来,让我们来听一听有经验的声音。
河南高考理科状元曹林菁:当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对自己喊“停”!我们学校在高三时有一项制度叫休课,即停止所有教学进度全天自习,给同学们进行反思、回顾、总结和答疑的机会。所以,在你觉得太忙或者盲目的时候,不如停下来让自己清醒些,少做无用功。然后,对基础知识做深度思考,把它们想清楚想透彻。此外,应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构建自己的知识构架。比如,可以建立错题本;在考试后主动进行试卷分析,剖析每道题的失分点。要求是:即便考了满分,也要认真总结经验。
吉林三中程老师:作家金格拉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们到处闲逛的时候,不可能突然发现自己逛到了珠穆朗玛峰峰顶。”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学习计划的重要性。每一个小时的计划抵得上五个小时的执行,而一笔一画写出来的计划更令自己有想征服的欲望。在本子上写下每一天的学习内容,并把它放在显著位置,按照重要和紧急的程度去完成清单。此外,将你的有效时间和有效精力匹配起来,在最有精力的时候做最重要的事。了解自己的精力状况并进行合理分配,是用较少时间达到最高效原则之一。
清华大学彭教授:假勤奋的孩子背后,大多数有个爱攀比的父母。所以,想要孩子远离假勤奋,还需要家长身体力行,尝试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用人性的方法去引导孩子,不能每天只会口头念叨孩子要好好学习。此外,家长需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学习动态,了解孩子学习到哪儿了,和孩子深谈最近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可根据月考试卷,和孩子一起探讨他的弱项和强项是什么,强项中的薄弱之处在哪里,不好的学习习惯有哪些,有哪些问题急需解决,从而确定下一步学习目标和执行计划。和孩子约法三章,哪些事情家长可以提供帮助,哪些却不能。这样在无形中,家长参与到了孩子的学习过程中,陪伴孩子度过每一个成功与失败的时刻。
真正的努力,不是比谁花的时间更多,谁把自己虐得更惨,而是找到合适的方法,全身心地投入去做好每一件事情。
经 历:把学习当作一项事业去对待
青春是为了找寻自我
衡水中学 某考生
有人说“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有人说“青春就是用来挥霍的”,现在回想青春岁月,更觉青春是为了找寻自我的。
初入高中,只知道一个“学”字。在炼狱般的“衡中”,没有一顿饭不是跑步前去食堂吃的,没有一天不是即便在跑操还背书的,没有一天的生活不是被规划和自我规划的。有人说“衡中”生活太苦,“衡中”就是个监狱,但就是在这里,有几千名学子正勤奋努力、起早贪黑地学习,要说智力水平,在我看来差别并没有太大。
在这里,比你聪明的学生比你还刻苦……周周有小考,月月有大考,这样的节奏让你连哀伤的时间都没有。考试成绩下滑了,没关系,马上还有证明自己的机会,我们就是这样一环一环、一步一步地被督促着前进。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高一被分在普通班,学号是十几(成绩排名直接和学号挂钩),不算差,自己也满足,但当数理化政史地同时让你应付的时候,我第一次考试就滑到四十多名,心情很压抑,对自己产生了怀疑:我这么刻苦,时间没比别人少花,可为什么成效不大?
我开始反省。每天上课我都把心思花在做笔记上,老师讲的内容却来不及消化;每天都在做题,却没有真正掌握过一道题;每天都在看课外书,却总是拿手机时不时刷朋友圈,写一句:今天又看完了一本书。其实这一切都只是我营造的一种努力假象,自己并没有真正沉下心来学习。
我知道,我需要转变努力观,明确学习目标,改进学习方法。
记得文、理分班的时候,我的学号仍然是三十几,但此后的学号一直在变化,从二十几到十几再到几号,这一路除去自己不放弃外,踏踏实实听课、认认真真做题,每一天自己都安排得很紧凑,每周自我反省、错题整理、题型回顾的学习方法都帮了很大的忙。
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但万事难逃“认真”二字,你如何对待它,它就反过来怎么对你。高中毕业,我的改错本整整齐齐共八本,每一本都用三种颜色标记过,红色是常错、易错和重点,黑色是题目题型,蓝色是次重点,到现在我也舍不得丢掉曾经的记忆。
学习虽苦,但也单纯。因为我们只有学习这一件事,没有经济压力,没有工作压力,更没有家庭压力,如果连这一件事都做不好,那就有负这一阶段的年华了。
把学习当作一项事业去对待,自己十几岁就拥有了一份自己可以掌握的事业,难道不值得骄傲吗?!
编后语
在努力之前,需要先问问自己:“我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真的已经有计划、有步骤并准备好全力以赴吗?”因为我们的努力都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为了自己。人就是需要坚定自己的目标,勇往直前,直达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