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新品种皖茶6号、皖茶7号形态学特征的DUS测试研究
2018-06-21阮旭王文杰徐奕鼎吴琼刘丹丹沈季雪程孝明
阮旭,王文杰,徐奕鼎,吴琼,刘丹丹,沈季雪,程孝明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245699;2.安徽省石台县茶业局,245100
近年来,植物品种权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1-2]。植物品种权的产生,保护了植物育种者权利,强化了对品种权利的保护。DUS(特异性Distinctness,一致性Uniform ity,稳定性Stability)测试是植物品种权保护的重要科学依据和技术基础[3-5]。特异性指品种间差异,一致性指品种内差异,稳定性指品种世代间差异,一个新选育品种只有同时具备这3个基本属性,才能通过新品种审定[6]。
中国茶树种质资源丰富,很多优质的茶树种质资源被我国茶树育种工作者选育并保存[7]。2008年,我国专家制订了茶树DUS测试指南,该指南是我国第一个被UPOV(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采纳的测试指南[8-9],对我国茶树品种权利的保护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随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茶树》(NY/T 2422—2013)的制订,完善了我国茶树DUS测试的标准与方法,更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本文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与石台县茶业局近年从石台县地方群体种茶树中单株选育的新品种皖茶6号、皖茶7号为样本(2016年两个品种均通过茶树新品种登记),以相邻种植的舒茶早为近似品种,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详细描述并进行DUS测试,加强对茶树新品种的保护。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仪器
直尺、量角器、三角板、相机、天平、枝剪等。
2.实验方法
(1)形态学特征研究
树型、树姿、叶、芽等依据《茶树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及相关文献进行测试[10-15]。
(2)DUS测试
相关DUS测试依据《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茶树》(NY/T 2422—2013)[16]标准测试方法进行。
二、结果与分析
1.形态学特征
(1)树体
皖茶6号与皖茶7号植株均基部主干较不明显;经观测,皖茶6号、皖茶7号树型属于灌木型,树姿直立(图1、图2)。
图1 皖茶6号树姿
图2 皖茶7号树姿
(2)叶片测定
测定与评价包括叶片的长、宽、大小、叶形、叶面、叶身、叶尖等指标。皖茶6号叶片平均叶长9.2 cm,叶宽3.4 cm,叶面积为21.9 cm2,为中叶种。叶片长宽比为2.70,近中部最宽,叶形长椭圆;叶片着生状态近水平(图3)。皖茶7号叶片平均叶长9.7 cm,叶宽3.7 cm,叶面积为25.1 cm2,为中叶种。叶片长宽比为2.62,近中部最宽,叶形长椭圆;叶片着生状态上斜(图4)。
图3 皖茶6号叶片着生状态
图4 皖茶7号叶片着生状态
皖茶6号叶脉11对,叶面平,叶质中等硬度,成熟叶叶色中绿,叶身内折,叶齿锐度为钝,叶齿密度中等,叶齿深度为中等,叶尖渐尖,叶基楔形,叶缘平(图5)。皖茶7号叶脉10对,叶面平,叶质中等硬度,成熟叶叶色中绿,叶身平,叶齿锐度为钝,叶齿密度中等,叶齿深度为中等,叶尖钝尖,叶基楔形,叶缘平(图6)。
(3)芽叶色泽、茸毛
观察数据显示,皖茶6号品种芽叶颜色为黄绿色,茸毛中等;皖茶7号品种芽叶颜色为黄绿色,茸毛少。
(4)花的测定
观察数据显示,皖茶6号、皖茶7号盛花期均在10月底,持续开花约一个半月。萼片数均为5片,萼片色泽均为绿色,萼片均无茸毛,花瓣数均为7瓣左右,花瓣色泽均为白色。子房均有茸毛,花柱裂位均为中等。皖茶6号花瓣质地薄,花冠直径4.3 cm,花柱长度1.3 cm,柱头开裂数为4,雌蕊高于雄蕊(图7)。皖茶7号花瓣质地中等,花冠直径4.4 cm,花柱长度1.4 cm,柱头开裂数为3,雌蕊高于雄蕊(图8)。
图5 皖茶6号叶形、叶缘锯齿、叶基形态
图6 皖茶7号叶形、叶缘锯齿、叶基形态
(5)果实的测定
观察数据显示,皖茶6号果实三角形占多数,果径2.4 cm,果皮厚0.1 cm;皖茶7号果实三角形占多数,果径2.8 cm,果皮厚0.1 cm。
(6)种子的测定
观察数据显示,皖茶6号种子球形占多数,种径1.4 cm,种皮棕褐色;皖茶7号种子球形占多数,种径1.6 cm,种皮棕褐色。
2.DUS测试
依据《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茶树》(NY/T 2422—2013)标准测试方法进行,所得结果见表1。
图7 皖茶6号花的形态
图8 皖茶7号花的形态
从表1得出,舒茶早与皖茶6号有7处特异性,与皖茶7号有5处特异性,其余性状表现一致,满足测试指南中特异性的要求,舒茶早可以作为两个新品种共同的近似品种。
3.皖茶6号、皖茶7号特异性比较
对同一地区群体种茶树选育出的皖茶6号和皖茶7号进行特异性比较,特异性差异见表2。
由表2可以得出,皖茶6号与皖茶7号在叶片着生姿态等4个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特异性,可互为近似品种进行比较。
三、小结
皖茶6号属于灌木型茶树,中叶类,叶色中绿,长椭圆形,叶身内折,叶面微隆,叶质中等硬度,叶齿深度为中等,叶齿密度中等,叶齿锐度为钝,叶脉11对,叶尖渐尖,叶基楔形,叶缘平。树姿直立,分枝较密,一芽二叶百芽重33.0 g,芽叶黄绿色,茸毛中等。花冠直径4.3 cm,花瓣6~8瓣,子房有茸毛,花柱4裂。果实三角形,果径2.4 cm,果皮厚0.1 cm,种子球形,种径1.4 cm,种皮棕褐色。
皖茶7号属于灌木型茶树,中叶类,叶色中绿,长椭圆形,叶身平,叶面平,叶质中等硬度,叶齿深度为中等,叶齿密度中等,叶齿锐度为锐,叶脉10对,叶尖钝尖,叶基楔形,叶缘平。树姿直立,分枝较密,一芽二叶百芽重33.0 g,芽叶黄绿色,茸毛少。花冠直径4.4 cm,花瓣6~8瓣,子房有茸毛,花柱3裂。果实三角形,果径2.8 cm,果皮厚0.1 cm,种子球形,种径1.6 cm,种皮棕褐色。
表1 基于DUS测试标准的皖茶6号、皖茶7号茶树新品种性状
表2 品种间特异性比较
[1]王敏,杨今胜,韩新生,等.我国植物品种权保护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86-89.
[2]陈亮,虞富莲,姚明哲,等.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茶树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的制订[J].中国农业科学,2008(8):2400-2406.
[3]李晓辉,李新海,张世煌.植物新品种保护与DUS测试技术[J].中国农业科学,2003(11):1419-1422.
[4]张肖娟,孙振元.植物新品种保护与DUS测试的发展现状[J].林业科学研究,2011,24(2):247-252.
[5]刘洋,熊国富,闫殿海,等.植物新品种保护与DUS测试在我国的发展现状[J].青海农林科技,2013(4):18-23.
[6]王澎.DUS测试:在种子执法中当“裁判”[N].农民日报,2016-08-22(5).
[7]王新超,杨亚军,陈亮,等.构建茶树种质资源的核心种质[C]//中国茶叶学会.第三届全国青年茶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3:14-19.
[8]杜淑辉,臧德奎,孙居文.我国观赏植物新品种保护与DUS测试研究进展[J].中国园林,2010(9):78-81.
[9]段瑞春.中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C].北京:科技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2001:5.
[10]邓威威,李娟,江昌俊.茶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建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5(2):162-168.
[11]张晓庆.中国茶花品种分类、测试指南及已知品种数据库构建[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19-25.
[12]郑旭霞.茶树新品系“武阳早”和“武阳香”的选育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6-11.
[13]刘祝安,袁航.茶树新品种‘景白2号’[J].茶叶,2015,41(2):81-82.
[14]姜润,钱半吨,蒋文妍,等.‘白叶1号’茶树品种在溧阳开采期预测研究[J].茶叶,2014,40(3):134-137.
[15]潘建义,马军辉,何卫中,等.茶树新品系丽早香形态学特征的DUS测试研究[J].茶叶,2016,42(2):79-85.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NY/T 2422—2013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茶树[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科技简讯
茶树新梢响应“倒春寒”的分子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近期,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茶树遗传育种团队利用转录组学、代谢组学等技术手段,在茶树新梢响应“倒春寒”的分子调控机理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
研究利用人工模拟“倒春寒”条件,分析了茶树新梢萌发至鱼叶期、一芽一叶期和一芽二叶期不同发育阶段的转录组和代谢组变化,证实MAPK介导的乙烯信号和钙离子信号是茶树新梢响应“倒春寒”的两个主要早期信号途径,随后低温响应信号途径ICE-CBF-COR被激活,引起一系列的生理代谢改变。其中,低温胁迫条件下,新梢的生长、光合、次生代谢(主要为多酚生物合成)受到明显抑制,而抗冻蛋白积累以及以淀粉代谢为主的糖代谢的显著增强可能是新梢应对低温胁迫的主要机制。以上信号通路中重要基因的表达及代谢物含量的变化在自然“倒春寒”条件下的茶树新梢中也得到验证。该研究结果将为全面揭示茶树新梢抗寒机理和生产中解决“倒春寒”问题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以上研究结果已在线发表在国际林学领域重要期刊《树木生理学》(Tree Physiology)上。该研究得到了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茶产业技术体系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的支持。 (郝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