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归一序贯疗法关键技术及临床实践
2018-06-21王伟
王伟
易筋归一序贯疗法是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一套中医特色疗法,包括易筋推拿疗法、易筋动罐疗法、易筋抻筋疗法、易筋动针疗法及易筋熏灸疗法。锁住摇摆是易筋归一序贯疗法的一项关键技术,强调缓慢、主动、充分、尽力、维持。现在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以便更好的推广普及中医药技术。
1 一般概念
1.1 易筋归一序贯疗法 易筋归一道法自然体系强调用普通的、绿色的、天然的、均衡的、无创的或微创的方法(道法自然)来改变筋骨、脏腑的位置(易筋),恢复人体的原始健康状态或均衡状态(归一)。其理论源于《易经》均衡术、《道德经》至柔论、《韩非子》苦利论、《孟子》保养论、《易筋经》抻筋术、《黄帝内经》治未病和《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调节论,倡导HHC(home health care,简称HHC[1],译为家庭医疗保健工程)大健康保健体系,符合“健康中国2030”行动纲要的具体要求。
易筋归一序贯疗法[2]是在易筋归一道法自然理论体系指导下创立的,在整合医学[3-4]及临床路径思维指导下将易筋归一疗法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简易化,便于临床应用及推广普及。
1.2 锁住摇摆技术 锁住摇摆技术是指将治疗部位固定后通过摇摆动作来达到增效目的的专业治疗技术。技术关键在于锁住和摇摆,配合要领,动静结合,形神共养,锁住为静,摇摆为动,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动中求正,以动为主,动则不痛,正则不痛[5]。锁住强调将治疗部位相对固定,摇摆强调运动关节或收缩肌肉或呼吸运动。
锁住摇摆技术要领强调缓慢、主动、充分、尽力、维持。缓慢强调摇摆速度要慢,不能快,而是越慢效果越好;主动强调摇摆的主动性,与被动摇摆相对,患者要主动参与摇摆,或视情况以主动摇摆为主,被动摇摆为辅;充分强调摇摆幅度或位移达最大限度,但以自我耐受为度;尽力强调竭尽全力,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维持强调尽力摇摆到最大限度后不马上返回,还要继续用力停顿一段时间(约10 s)。
2 易筋归一疗法简介
2.1 易筋推拿疗法 易筋推拿疗法是推拿过程中配合患者或术者肢体运动的一种推拿方法,体现民间八把半锁推拿精髓及转机关动筋骨、转机关正筋骨治疗要点,强调机关开锁和筋出槽骨错缝理论[6-8]。主要包括龙氏摇正法、搬正法、推正法及牵引下正骨法[9];冯氏新医正骨侧扳法、旋转法[10];宣氏压痛点强刺激推拿[11]以及民间八把半锁推拿[12-15]。
龙氏低头、仰头、侧头摇正法,分别将头固定(锁住)在低头、仰头、侧头位再进行摇正(摇摆);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先将颈椎或腰椎摆好姿势体位(锁住),再进行侧扳或旋转法(摇摆);宣氏手法要点是屈曲肘关节或大拇指或食指屈曲的第一指间关节固定(锁住)于治疗部位,再旋转(摇摆)患者的肢体或术者的关节;八把半锁推拿强调先蝴蝶手法擒拿捏住(锁住)青龙、返魂、白虎、紫金,再拧转(摇摆)开锁。这些手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先锁住定位固定,再摇摆筋骨复位。
2.2 易筋动罐疗法 易筋动罐疗法将拔罐疗法与运动疗法的完美整合于一体,采用循河车路[16](任督二脉、膀胱经)、宣氏软组织压痛点及民间八把半锁的密集拔罐法,配合运动疗法,强调动中求正,以动为主,动则不痛,正则不痛。
宣氏密集银质针疗法[11]强调密集用针,以针解痉,以针治痛。易筋动罐疗法强调密集拔罐,以罐代针,以罐代手,通过摇摆肢体增加刺激效果,能迅速缓解肌肉痉挛或疲劳,主要针对四个部位:①颈肩背易筋动罐疗法,锁住是沿背部河车路及肩胛外侧缘拔罐,摇摆是颈部的屈伸、侧屈及旋转运动;以及肩部的内收、外展及环转运动。②腰骶臀部易筋动罐疗法,锁住是沿腰部河车路及髂嵴缘拔罐,摇摆是屈膝旋髋运动带动脊柱的旋转。③腹部易筋动罐疗法,锁住是沿腹部河车路及腹股沟拔罐,摇摆是屈膝屈髋运动带动脊柱的旋转。④关节部易筋动罐疗法,锁住是关节前后左右密集拔罐,摇摆是关节前后左右运动。
临床上用我们常用特大号竹罐进行易筋动罐疗法,特大号竹罐不但吸力大抻筋力强,而且散热慢能聚热,能迅速缓解肌肉痉挛或疲劳。另外易罐疗法[17-18]也属于易筋动罐疗法范畴,能广泛用于全身各部位拔罐,包括关节及面部。
2.3 易筋抻筋疗法 易筋抻筋疗法整合了牵引、拉伸及运动疗法,以《黄帝内经》“骨正筋柔、气血以流”[19]及现代肌筋膜疼痛理论为指导,结合骨错缝筋出槽理论,强调转机关动筋骨、转机关正筋骨,倡导以松治痛、以松解痉,对于预防保健现代杂病有明显疗效。
站立抻筋利用器械锁住踝关节利用重力进行抻筋,配合摇摆上身进行螺旋拉伸增加效果;仰卧抻筋利用器械锁住颈椎或腰椎利用重力进行抻筋,配合摇摆颈椎或腰椎来增加效果;悬吊抻筋利用器械悬吊踝关节或腕关节利用自重进行抻筋,通过摇摆躯体来增加效果。另外太极拳[20]、八段锦[21]、五禽戏[22]等,这些传统套路,要求动作到位,也体现了锁住摇摆思路。
易筋抻筋疗法最能体现锁住摇摆的典型案例当属龙氏牵引下正骨手法,锁住就是通过皮套、砝码及双手固定对应颈椎,摇摆就是牵引下推正、搬正、摇正法。
2.4 易筋动针疗法 易筋动针疗法整合了针刺和运动疗法,针具相当于钥匙,进针点就是锁头,摇摆钥匙就是开锁。锁住就是针具刺入穴位或筋膜,摇摆就是行针(如青龙摆尾)和摆动肢体。如浮针[23-25]、董氏奇穴动气针法[26-28]、滞动针[29]、抖针[30]、拨针疗法。
易筋动针疗法最能体现锁住摇摆的典型案例当属浮针疗法,锁住就是一次性浮针平刺入筋膜,摇摆就是浮针扫散和再灌注活动。
2.5 易筋熏灸疗法 易筋熏灸疗法整合了艾灸疗法(特别是熏灸疗法[31-35])和运动疗法,在对全身(特别是腰骶部、腹部、双耳及四肢)进行施灸的同时,配合呼吸运动和肢体运动来增加疗效。易筋熏灸疗法改变了传统艾灸模式,具有药力峻,火力猛,渗透力强,灸疗面广等特点,满足“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愈”的要求,真正体会“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的深层意义。
易筋熏灸疗法强调通三关、三筋、六腑及九窍,其中腰骶部及下肢后面用艾灸床从下往上施灸;腹部用6孔艾灸盒以神阙为中心施灸;双耳及身体侧面(带脉、足三里、三阴交、申脉等)用熏灸筒施灸。施灸部位根据辨证可同时进行,也可单独进行;旋灸剂量及施灸距离随时可调;施灸过程配合主动(或被动)运动来调畅气机;施灸时配合盖毛巾防风寒(传统灸施灸部位禁止盖毛巾)。
3 验案举例
患者,男,46岁,因双腓总神经损伤伴足下垂17年来我科治疗。患者双前脚掌站立(双跟不能触地)就诊,自诉17年前不慎损伤致双下肢开放性骨折伴双腓总神经损伤,经治疗及康复锻炼,双下肢功能逐渐恢复,但近几年改善不明显。初诊情况(表1);诊断为双腓总神经损伤伴足下垂,予以易筋归一序贯疗法治疗,治疗方案(表2);治疗后情况及随诊情况(表1)。出院医嘱:继续艾灸及易筋抻筋治疗。
表1 初诊、治疗及随诊情况
续表1 初诊、治疗及随诊情况
表2 易筋归一序贯疗法治疗治疗方案
4 讨论
易筋归一序贯疗法整合了中医特色疗法及现代康复医学技术(特别是运动康复技术),创新提炼出锁住摇摆技术,并应用于临床实践,这属于整合医学范畴。樊代明院士在一次整合医学讲座中提到,一种病有10种特效药,每一种药针对不同靶点,临床上不能10种药同时用,但如果每一种药用最小剂量,10种药联合用药效果最好,这就是整合药学。锁住摇摆技术本身就融合在特色疗法当中并创新发展于易筋归一序贯疗法。易筋归一序贯疗法完美整合了推拿疗法、拔罐疗法、抻筋疗法、针刺疗法、熏灸疗法及锁住摇摆技术并同时临床应用,不但能提高临床效果,而且便于推广普及。
易筋归一道法自然体系倡导用普通的、绿色的、天然的、均衡的、无创的或微创的方法来改变筋骨、脏腑的位置,恢复人体的原始健康状态或均衡状态,强调结构归一、功能归一、情志归一。本例患者从其就诊的症状、体征及伴随症状来看,结构、功能、情志均表现不同程度的损伤,表现为整体平衡系统破坏,很难做出明确的诊断,用单一治疗方案无法做到精准治疗。樊代明院士整合医学给我们提供了临床思路,对于这位患者,不能用单一的一种治疗方案针对一个方面进行治疗,需要结构、功能、情志同时调理,才能恢复整体平衡。易筋归一序贯疗法作为整体平衡调理方案,整合应用了各种治疗方法,针对不同方面均有效果,其中易筋动罐疗法通过密集拔罐及脊柱的左右摆动恢复脊柱整体平衡;易筋熏灸疗法通过全身艾灸恢复气血整体平衡;易筋抻筋疗法通过锁住踝关节及摆动上身恢复全身整体平衡;易筋动针疗法通过针刺及局部肢体抗阻运动恢复全身筋膜网络体系整体平衡;易筋推拿疗法通过推拿及抗阻运动恢复局部的平衡;治疗过程中同患者沟通交流恢复了患者心理平衡。
本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了失眠多梦现象,其原因在于易筋熏灸疗法同时对腰骶部、腹部、膝部及小腿进行施灸,温阳作用太强,患者一时适应不了,但因为本案例艾灸正面治疗作用(补气补阳)大于负面影响(失眠多梦),我们没有暂停艾灸,只是调整了施灸部位及剂量,患者在出院时睡眠已经开始改善。患者治疗后能在动态中完成治疗前不能完成的金鸡独立、屈膝云手及提踵站立(脚跟触地)动作,这表明患者整体平衡已经明显改善。
患者随访过程中有部分症状及体征稍有反复,同治疗及气候环境有关。患者疗期有限,在有限时间最大限度的矫正平衡(结构、功能及情志归一),患者一时适应不了,脱离治疗环境后症状及体征必有反复;患者外地来广州疗养(温差大),患者驻地气温低(寒主收引)症状及体征必有反复;患者回驻地后,后续康复(出院医嘱)没有跟上,症状及体征必有反复。
易筋归一序贯疗法对单一疑难杂症临床效果如上所述,其对于一般的颈肩腰腿痛临床效果更佳,其关键核心技术就是锁住摇摆。锁住摇摆技术在中医传统特色疗法及现代康复技术中普遍存在,应该继续挖掘整理,更好的推广普及。
[1]黄子通.中国家庭医疗保健工程的现状与发展[J].医疗保健器具,2005(Supple 2):35-36.
[2]王伟.易筋归一序贯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J].中国疗养医学,2014,23(6):514-515.
[3]樊代明.医学与整合——樊代明在2017中国整合医学大会上的报告整理[J].科学中国人,2017(7):15-16.
[4]樊代明.HIM,医学发展新时代的必由之路[J].医学争鸣,2017(3):1-19.
[5]王伟.疼痛发病机制及治疗原理的中医认识[J].中国疗养医学,2010,19(12):1108-1109.
[6]赖淑华,范志勇,王金玲,等.从骨错缝、筋出槽理论探讨林氏正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关键技术规范及相关临床思考[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4):629-631,635.
[7]范志勇,郭汝松,李振宝,等.基于“骨错缝、筋出槽”理论探讨林氏正骨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核心技术规范[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6,50(9):11-14.
[8]张明才,詹红生,石印玉,等.基于“骨错缝、筋出槽”诊治椎间盘病症[J].中国骨伤,2008,21(6):441-443.
[9]王脐橙.龙氏正骨手法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7):98-99.
[10]冯伟,冯天有,许奎,等.新医正骨疗法治疗Ⅲ、Ⅳ型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医正骨,2015,27(5):141-145.
[11]宣蛰人.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4.
[12]聂健林.民间八把半锁法的探讨及临床运用[J].江西中医药,1982(1):54-55.
[13]王昭龙.民间推拿疗法中“八把半锁”的探讨[J].按摩与导引,1992(6):1-3.
[14]周晶,吴淼,郝建波.开返魂锁辅助治疗社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及应用推广[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2):72-74.
[15]徐丹丹,蒋鹏,赵焰.八把半锁疗法治疗落枕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1,33(5):31-32.
[16]胡幼平,徐贞杰,吴佳,等.杵针疗法干预亚健康状态: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2,32(11):1109-1123.
[17]杨佐琴.易罐结合运动针刺疗法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31(12):1148-1149.
[18]龙海萍,杨丹.针刺减压结合易罐治疗颈背肌筋膜炎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5,31(2):132.
[19]任文琪,王锐.从“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谈颈腰椎病的预防[J].江西中医药,2015,46(3):16-17,27.
[20]张玲莉,吴伟,余朱生.太极拳运动对骨量骨密度及骨转换标志物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51(19):8317-8321.
[21]彭小苑,李巧萍,黎小霞.坐式八段锦锻炼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腰背疼痛的物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5,21(30):4-6.
[22]沈茂荣,冯彦江,韦文武,等.华佗五禽戏锻炼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3):895-897.
[23]邓栋,申宇冬.浮针疗法治疗骨质增生临床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7,35(4):180-183.
[24]袁星星,吴凌云,张遂连.浮针与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J].光明中医,2017,32(5):711-713.
[25]郑泉国,王海,朱银维,等.浮针疗法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中长期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7,36(2):202-206.
[26]王福生,刘梓荣,立军.动气针法联合龙氏侧卧摇按法治疗急性腰扭伤56例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5,7(14):35-37.
[27]赵明.动气针法合董氏奇穴治疗梨状肌综合征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5,30(3):455-456,459.
[28]郭鑫,王寅.动气针法的针灸临床应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2):229-230.
[29]刘亮先,王祖红,段晓荣.滞动针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胃下垂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7,36(5):558-562.
[30]聂丽华,杨鼎武.抖针配合龙氏正骨整脊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5):302.
[31]王伟,谢杰,方坚.自制艾灸床薰灸治疗腰肌劳损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9):2489-2491.
[32]王伟,刘梅,王立公.多功能艾灸治疗床的应用及研制意义[J].中国针灸,2012,32(7):665-667.
[33]王伟,董晓斌.自制艾灸床薰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4):29-31.
[34]王伟,董晓斌,刘梅,等.薰灸河车路养生保健防病理论探讨[J].针灸临床杂志,2012,28(3):4-6.
[35]王伟,刘梅,王立公.薰灸河车路养生保健防病方法探讨[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