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经济增长的态势与发展思路
2018-06-21张满林
张满林 于 水
(渤海大学 经法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近年来,支撑辽宁经济增长的传统动力日渐式微,而以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和“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等新经济模式尚未完全建立。面对辽宁经济增长的下行态势,亟需探寻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化规律,加快培育辽宁经济增长新动力,这是当前辽宁经济发展的关键命题。
一、辽宁经济增长的新形势
(一)经济增速由负转正
辽宁经济经过30多个月的持续低迷后,正逐步走出困境,近期其经济运行呈现出筑底企稳的发展态势。2017年以来,冶金、石化等大宗产品价格大幅上涨,辽宁地区企业利润上升,带动了经济回暖。辽宁省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为16 63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5%,对比上半年高0.4个百分点[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1%,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4.9%。
(二)经济指标持续看好
2017年1—11月,辽宁省的各项经济指标明显看好。一是工业生产增速提高,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全省新登记企业比上年同期增长30%;二是企业利润水平大幅上升,纳入辽宁省财务快报统计口径的省属企业、各市重点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共180户,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 607.6亿元,同比增长12.3%,实现利润总额132.4亿元,同比增长160.9%,其中的国企收入和利润连续11个月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快速增长;三是用电量、货运量稳步增长,全省用电量1 927.1亿千瓦时,比上年同期增长4.43%,全省货运量199 445.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4.6%;四是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 222.2亿元,同比增长8.3%;五是金融运行稳定,截至11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1 392.7亿元,比年初增加2 707.1亿元,全省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4 276.8亿元,比年初增加2 561.2亿元;六是外贸进出口总额和利用外资额在持续增长,2017年1—11月全省进出口总额6 133.9亿元,同比增长19.3%,全省实际利用外资额49.6亿美元,同比增长91.4%,全省14个市中,11个市实现了实际利用外资额的同比增长,8个市同比增幅超过100%[2]。
(三)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1.传统产业由大变强。辽宁省的装备制造向高端化、智能化及配套化转型,2017年前三季度,全省装备制造业累计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31.8%,行业利润同比增长29.5%。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2%。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全行业中所占比重达到18%,比去年年底提高0.8个百分点[2]。
2.新兴产业蓬勃发展。2017年1—11月,辽宁省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总额达182.9亿元,增长37.5%。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其中,光缆产量同比增长55.1%,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4.9%,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产量同比增长19.3%,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16.1%,城市轨道车辆产量同比增长13.6%。集成电路、通信等电子设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2]。
图1 2016—2017年辽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图2 2017年1—11月辽宁经济主要指标增速
3.服务业平稳增长。2017年1—10月,辽宁省3 315家国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2 384.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6%。电信、信息技术等行业发展较快,电信业务总量增速大,前十个月电信业务总量达67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1.9 %,实现营业利润10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3%。
4.“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新进展。从去产能看,2017年前三季度,辽宁省原煤产量比上年同期下降12.2%,水泥产量下降了7.9%;从去库存看,前三季度,房地产待售面积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0.7%;从去杠杆看,1—8月,规模以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率69.2%,比去年全年下降0.8个百分点;从降成本看,1—8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下降5.7%,销售费用同比下降10.7%,管理费用同比下降10.3%,财务费用同比下降14.9%;从补短板看,前三季度,基础设施投资1 155.4亿元,比上年同期提高6.8个百分点。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68.7%,管道运输业投资增长3.2倍。超额完成煤炭、钢铁、水泥等行业去产能任务,化解房地产库存近千万平方米,推动企业扩大直接融资降杠杆,以“营改增”试点、取消部分收费项目和推动电力直接交易等方式降低企业负担260多亿元。
二、辽宁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
从整体上来说,辽宁经济处于恢复性增长的阶段,没有形成可持续性增长态势,一些问题还将继续影响辽宁经济的发展后劲。
(一)工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还是负增长
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30多个月负增长。2016年全年下降15.2%,其中冶金-21.6%、农加-19.9%、装备-11.7%、石化-9.7%,这四大产业占全省规模以上增加值的81.2%。2016年12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2 267户,亏损面为22%,同比扩大7.3个百分点;小型企业亏损企业达1 892户,同比增加46%。2017年虽然降幅收窄,但仍处在下行通道中。一季度,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下降6.2%,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4.3%,前三个季度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8%。
图3 2016—2017年辽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不足
1.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不明显。辽宁省省内企业持续创新动力不强,创新驱动和投入力度依然不够,特别是在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重点发展领域的优势还不明显,正处于培育阶段,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不足10%,对经济增长的支撑性和基础性作用不够,而且难以弥补传统产业下降的缺口。
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投资是辽宁省经济下滑的直接因素,固定资产投资过快下滑,2016年辽宁省基础建设投资下降了69.2%,房地产下降了41.1%,工业投资下降了70.7%。2017年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总投资增速仍延续下降态势,全省固定资产投资额为3 156.4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1.4%,其中1—2月、一季度、1—4月、1—5月投资增速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321.7%、24.9%、34.4%、35.9%,降幅逐月扩大,投资下行压力不断增加。下半年降幅开始收窄,1—11月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 145.9亿元,同比下降3.6%。
3.民营经济缺乏活力。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民营经济总量较小,2016年辽宁省民营经济增加值为1 1054亿元,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比为50.2%,而广东省2012年民营经济在其地区生产总值中的占比为80%。辽宁民营经济增加值为广东的54.2%,江苏的54.8%,山东的64.8%,浙江的65.6%。二是企业规模小,在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辽宁省2015年仅有6户、2016年7户、2017年6户。据辽宁省中小企业局统计,2016年辽宁民营企业年营业收入在1亿元以上的有2 588户,10亿元以上的191户,百亿元以上的仅5户。三是经营不景气,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停产半停产率为9%;规模以下企业停产半停产率为27%。2017年1—11月,民营企业增加值下降3.8%;民间投资3 816.4亿元,同比下降9.8%。
4.国有企业经营机制不活,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完善。辽宁地区国有企业历史包袱沉重,厂办大集体多,企业办社会问题仍没有彻底解决。股权开放度不高,能够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企业行政化色彩浓厚,高管人员套用行政级别,薪酬反映不了人才价值,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还不健全等问题都在制约辽宁企业的发展。
三、促进辽宁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路
2017年,辽宁省坚持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促进了经济增长由降转升的态势。但辽宁经济仍处于低速运行阶段,需要加快完成新旧增长的动能转换。
(一)以创新驱动构建辽宁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要稳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必须从要素驱动转为创新驱动,以创新为核心,重构经济增长的动力。
1.树立创新发展理念。要把创新放在辽宁经济发展的核心位置,构建有利于创新制度的环境,建立高校和科研单位、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金融机构、政府“四位一体”的科技创新机制。搭建高科技研发、设计、管理与信息、创意、孵化、知识产权保护、成果转化、融资的服务平台,实现与企业科技创新的有效对接。支持企业与园区、高校、科研机构共建各类创新平台,组建产业与技术创新联盟,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不断健全完善创新体系,健全对接技术需求,协调创新资源,激发社会的创新活力,增强产业升级和社会进步的科技供给,培育创新驱动新动能。
2.创新企业制度。鼓励辽宁省民营企业股权多元化,支持建立现代企业产权结构和法人治理结构,支持民营企业推行员工持股。积极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支持民营股份制企业根据自身特点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挂牌和融资。探索民营企业与中央企业合作发展的途径和模式,选择有条件、有意愿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民营企业作为试点企业,在竞争性领域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合资经营和股权多元化改革。
3.创新科技投入政策。在辽宁省实施科技重大专项、科技成果转化、新型研发机构设立和科技人员激励等方面补贴奖励政策;设立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引导企业和科研院所加大对先进装备基础研发投入;建立金融与科技之间的利益联动机制,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积极发展直接融资服务的平台和通道,加快发展各种区域性小型金融机构、社区金融服务组织等金融主体,服务广大科技研发机构和创新型企业的发展。
(二)具体措施
1.改造提升传统工业。一是以辽宁省的骨干龙头企业为依托,适应重点产业结构升级趋势,抓住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积极推动行业重组,加大技术研发和品牌建设力度,发展高质量、高附加值的创新产品,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二是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为切入点,以技术研发、产品创新为抓手,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中国装备产业基地;三是以提高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为中心,在提升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石化产业、改造提升冶金建材产业、做优做精消费品工业和做强做大电子信息创业等方面,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塑造传统产业新优势,提升原材料产业精深加工水平,推动传统动能焕发生机与活力,实现辽宁产品向辽宁品牌转变,资源消耗向科技创新转变,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
2.发展新产业。努力形成辽宁省工业2.0、3.0、4.0联动发展、融合发展的格局。在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七大重点领域上水平、上规模,形成经济发展新支柱;在电子、机械等劳动密集型行业,推进关键岗位和工序机器换人;在高端装备制造业方面,发挥高档数控机床优势,发展专机类、重型数控机床类、加工中心类、复合机床等智能制造装备以及基于先进数控加工设备的自动化生产线,打造国内领先的高端机床研发制造基地;围绕建筑、水利、电力等工程领域,提高重大装备智能化水平。深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物联网技术和应用,重点推进“互联网+”智能制造、现代农业、高效物流和绿色环保等重大工程。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催生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
3.构建新业态、新模式。随着“互联网+”产业的持续发展,产生了大量创新需求,各种新业态涌现。共享经济、移动支付等正重塑旧的经济格局,也在创造着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引导辽宁企业适应现代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出新业态、新模式。沈阳机床采取以租代卖,按使用时长计费等方式,帮助智能机床快速打开了市场。面对传统业务下行压力,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改变商业模式,从卖设备转向卖服务,开拓了存量设备的升级改造、远程诊断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全新业务,服务市场的收入大幅增长。
4.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民营经济。以改革助辽宁省国有企业卸包袱、增活力,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债转股、事业单位转企,加快改组国有资本投资,组建运营公司,实现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激发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活力,实施民营企业培育计划,培育壮大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民营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培育一批小微企业晋升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引导小微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方向发展;培育一批核心零部件、关键材料等领域的“专精特新”小微企业。
5.改善营商环境。全力构建辽宁省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和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进一步厘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加快向服务型政府转型,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规范政府事权,破除各种歧视性限制和隐性障碍,保护民营企业自主经营权和合法财产所有权。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人工、税负、社会保险、财务、生产要素及物流等成本,全面减轻企业负担。
[1] 方亮,胡海林.我省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5%[N].辽宁日报,2017-10-31.
[2] 辽宁省统计局.1—11月全省经济运行简况[EB/OL].http://www.ln.stats.gov.cn/sjjd/ sqzx/201712/t20171228_3138816.html,2017-12-28.
[3] 王福君.老工业基地高新技术企业知识管理的完善对策[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1):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