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 二
2018-06-21张桂生
张桂生
皮二种了一辈子菜。一年四季,每年东方刚现鱼肚白,他就挑一担菜到江对面的沿江镇卖。
冬至这天,皮二在菜场卖菠菜。一个嘴巴涂得血红的贵妇人称了一把菠菜。“3斤1两,每斤4角,一共1元2角4分。”她口中念念有词,用指甲变了颜色的纤细的手指拈着几张毛票,远远地递给皮二,“这是1元2角,没有了零钱,少给4分,如何?”
“我会找。”皮二说。
贵妇人血红的樱桃嘴一撇,从小巧的进口真皮皮夹里抽出一张50元的票子:“你找?”
皮二接过钞票,塞进荷包,又掏出一把小票,开始找钱。
“我不买了。”贵妇人不屑地说。
“你把菜放下。”皮二眼皮没抬,把50元的大票子还给她。
“吝啬鬼。”贵妇人丢下这句话,风吹杨柳般扭着屁股走了。
卖菜同行和行人目睹了这个场面,悄悄议论:“皮二这老者犟,真小气。”
菜很快卖完了,皮二挑着空菜篓回家。不凑巧,渡船上仅有一对回乡下给祖宗填坟的中年夫妇。这艘做渡船的铁驳船是沿江镇的公物,可渡80人过江,由私人承包。如今柴油贵,人少了过江,承包船主划不来。没办法,只有等。
过江的人们陆陆续续上了船。
一辆崭新的北京吉普开到了江边。三个撑船人和小车司机紧密配合,加上过渡的四五个小伙子在后面使劲推,北京吉普才好不容易开上了铁驳船。
两个下属陪着一个领导模样的人上了船。
一直蹲在铁栏杆边打盹的皮二睁开了眼睛。
“二叔。”领导模样的人蓦然看见皮二,亲热地呼喊,走到老者身边,递去一支“红塔山”。
有认识的人小声说:“这是沿江镇的皮镇长,是皮二入土为安的大哥皮大的独子。今天是冬至,皮镇长一定是回老家填坟。”
人们羡慕地望着皮二。
船开了,撑船人开始收过渡费。每人4角,一人一单车6角。
“小车8块。”吉普车旁边,年轻的船主小李对小车司机说。
“这是镇里的小车,送镇长回家填坟。”司机用牙齿咬着一支“阿诗玛”,“你要收钱?”
正与皮二拉家常的皮镇长听见说话声,掉头向船主小李笑笑。
小李好尴尬,离开小车司机。
半眯着眼睛,有滋有味品尝“红塔山”的皮二径自走到小李身边,递给他一张10元票子:“小车8块,我4角,找我1块6角。”
小李一愣:“皮二叔,这?”
皮镇长白皙的脸孔涨成猪肝色,走近皮二:“二叔,这?”
“你是我的侄儿?”皮二问。
皮镇长点头。
“这就对了。你是皮家的儿孙嘛。你手头不方便,二叔替你付也一样嘛。”皮二将钞票塞给小李,“找钱。”
渡船上几十道眼光一齐射向皮二。
(选自《中国最好看的微型小说》,史为昆主编,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
鉴赏空间
皮二是一个认真正直、刚正不阿的农民。为了突出这一人物形象,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作者写皮二卖菜时斤斤计较,为了4分钱不依不饶,足见其“小气”;但就是这样小气的人,却在过河时拿出8元钱“替”侄儿付过渡费,又可见其“大方”。这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此人物形象更加突出。皮二看不惯仗势欺人的行径,用含蓄的方式机智地训示了侄儿,这样的不凡举动,使皮二的形象一下子升华了。作者欲褒先贬,似贬实褒,借皮二之言行,抨击了社会上滥用职权、仗势欺人的腐败现象。这一对比手法的运用和《范进中举》一文极为相似。范进考取功名前后的际遇,胡屠户对范进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作者吴敬梓通过这一手法,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荒诞和罪恶。
读者所思
1.小说主要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人物的?主人公皮二是一个怎样的人?
2.结尾一句的细节描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