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
2018-06-20陆睿
陆睿
新高考改革即将全面推进,本轮改革要求把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因此,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及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教学活动的素材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通过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我认为在高考新政策理念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数学课堂上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一整套为促使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策略。但有效教学的着重点在于“有效”,而教学的“效”则体现在学生的学习上,体现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上。因此,判断教学有效性的标准是学生的学习。有效教学要求教师承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观念。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来实现。因此,教师、学生及数学课堂都必须进行角色转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在数学课堂活动中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数学课堂必须成为数学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场所。
例如:在学习函数的性质时,我尝试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从多种不同角度发现和证明一些函数的基本性质。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探究,在后面我们学习几个具体的基本初等函数时,学生就会主动的去探究和学习,这样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提高课堂效率。并且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和方法,更是大胆的创新和发散,得到很多课本中没有的性质。这对于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种有害的教学方法。研究表明,只有百分之十或百分之二十的聪颖学生可以通过“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轻松地吸收和理解所传授的知识。基础差的学生需要在经验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概念。
数学教学要遵循学生的心理规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问题情境”置于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这样,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思维更活跃了,同时也为进一步探究新知作好了知识上和心理上的准备,教学效果才会显著。
例如,我们一般是在数学测验的当天改完试卷,当天或第二天发放试卷,并趁学生对试卷内容还没有忘记时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先改错,分类统计出哪些是粗心错的,哪些是通过看书能够解决的,哪些是不会的。老师在讲评时应有针对性的讲评,先取其中部分题目作为讲评重点。讲评勿就题论题,应注意题型的识别、方法总结,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对于我们普通高中的学生,针对学情,还可以根据学生反馈的情况,可能隔两周左右时间重新测验,先检验一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然后再进行讲评,这样能促进学生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我认为有效教学更多的是一种理念,而不是一种教师可以直接在课堂中加以运用的操作技术。一种教学方法在某一学校或某一班级可能是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换一所学校或一个班级,可能就是无效的教学,或者教学效果要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之前充分研究学情,有针对性的研究更好的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方法。
三、创造有效教学的课堂氛围
兴趣是学习之母,兴趣是任何教学的出发点。教学组织的首要任务就是把学生零散的好奇心转变为学习兴趣和态度。让这种兴趣和态度成为学生努力学习,不断持续学习的内在动力。例如,我在数学教学中经常根据教学内容说一些数学典故或数学家的故事。像欧拉、高斯、陈景润……都是我的学生耳熟能详的名字,他们杰出的智慧,顽强的毅力,孜孜不倦的奋斗精神和高尚的科学道德,永远激励着我的学生们。
有效教学应该力求促进教学过程相互作用。相互作用主要指的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营造活跃而轻松的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自由度。人的创造性和学习效果只有在一種较为自由的状态中才能发生。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能够改变教师“满堂灌”而学生“静听”的教学状态,学生能够在一种充满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力和张力中进行学习,其学习欲望与冲动会被充分调动起来。
教学组织的目标就是实现有意义学习。这就要求教学过程必须使学生的原有认知对新知识进行同化,使新旧知识建立联系,并在新知识之间也建立有意义的联系,最终实现有意义学习。要实现有效教学,教师必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直接经验的背景以及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状况,然后通过教学的设计和资源的提供,使学生能够借助其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学习,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学生的思维、经验和体验的相互作用,要使学生从做中学,实现知行合一。例如,我们在学习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时,先让学生动手画图并自己从图形中发现我们曾经研究过的性质,然后再让学生从理论上证明这些性质,这样学生既能牢固的掌握所要学的知识,又能从知识的探索中领悟如何发现知识的技能。
当然,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三言两语这么简单,只因笔者学识浅薄,不足之处还望同仁批评指正。在今后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会认真反思自身的教学,不断提高教学设计和组织的能力,为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积累经验。随着高考新政策的全面推进,努力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潜心钻研,勇于探索,争取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