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情绪疗法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心理状态和情绪的影响
2018-06-20夏雯陈美华郑建云施雪琴杨海燕
夏雯 陈美华 郑建云 施雪琴 杨海燕
[摘要] 目的 探讨合理情绪疗法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76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n=38)与对照组(n=38),两组患者均接受R-CHOP方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合理情绪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 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的SCL-90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SCL-90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的QLQ-C30評分均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QLQ-C30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合理情绪疗法能够有效提高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护理效果,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改善心理健康状况,并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情绪疗法;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心理状态;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 R73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8)10-0155-04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具有侵袭性及中高度恶性,临床上常采用化疗治疗,但由于化疗的治疗时间长,化疗过程中患者常出现不良反应,且化疗花费较高,给家庭造成经济负担,使患者产生拖累家庭的心理感受,发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降低了生活质量[1-2]。合理情绪疗法是认知疗法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提出,主要是通过合理情绪治疗患者的不合理情绪信念[3-5]。本研究对弥漫性B大细胞淋巴瘤患者应用合理情绪疗法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76例,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检查符合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标准[3],均接受R-CHOP方案治疗;排除意识障碍、精神疾病、交流障碍、其他基础性疾病等患者;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均分为观察组(n=38)与对照组(n=38);观察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36~73岁,平均(51.24±2.34)岁;临床分期:Ⅰ期6例、Ⅱ期17例、Ⅲ期分11期、Ⅳ期4例。对照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34~76岁,平均(52.11±2.74)岁;临床分期:Ⅰ期8例、Ⅱ期15例、Ⅲ期分10期、Ⅳ期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分期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饮食护理、给药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合理情绪疗法,具体措施如下:(1)心理支持:护理人员尤其注重患者心理方面的缺陷,其心理失落,对疾病丧失信心,治疗依从性不佳的患者,应加强关注、积极与患者沟通交流,正确掌握患者的心理特征及造成心理障碍的原因,通过日常的眼神肯定和肢体交流,给予患者充分鼓励、尊重和关爱,通过个性化一对一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提升彼此的熟悉感,让患者感到护理人员的亲切和支持。(2)积极的心理暗示: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康复阶段,难免会遇到康复效果不佳的暂时情况,是康复的正常阶段,患者可能会因一时康复进程停滞而对其自身病情产生疑惑,失去继续康复治疗的信心,消极应对,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其治疗康复是一个往复前进的过程,只要树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顺利渡过这一时期,顺利取得最佳康复效果,树立患者康复的信心。(3)重视患者的心理调理:再次复发或多次复发的患者,不仅要面对机体上的痛苦,也要与精神上的忧郁情绪搏斗,此时心理调理显得很重要。护士利用各种方法表达对患者关心,协助患者调整情绪;倾听患者感觉,对工作、生活、家庭的担忧,引导家属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患者,鼓励其家属给予患者支持和爱;在整个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4)医护人员的正确引导:在对患者的不合理信念初步了解后,帮助患者认识到其具有的不合理信念、不良情绪及不良行为,引导患者领悟到目前自身的不良情绪是由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导致的,在改变自身不合理信念后才能消除或者减轻不良情绪。科室每季度组织1~2次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专题讲座,向患者讲解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发病原因、正确治疗手段及积极治疗的重要性,讲座设立互动问答环节,请相关专家对患者提出的各项疑问进行现场讲解,现场纠正患者的错误认识;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提供针对性强的心理指导,注重纠正患者的认知误区,修正患者的认知观念,让患者充分认识到心理状态不稳定、负性情绪严重影响预后,不利于后续的治疗护理,调动家属充分发挥对患者的家庭支持作用,最大限度让患者感受到亲情,增强战胜疾病的自信心。同时为患者建立病友交流群,使患者具有更多的交流机会,并相互鼓励支持;进行必要的行为认知干预:对情绪抑郁严重和有自杀倾向患者由心理护理专家进行个体辅导,安排单独谈话治疗室(1 h/次)。(5)外界支持:日常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时可以综合音乐、锻炼等多种调节方式。同时定期组织治疗成功患者在微信交流群进行现身分享日常克服心理障碍,建立治疗信心,缓解焦虑抑郁症状的方法及经验。另外,在患者的治疗中社会支持也很重要,社会群体及义工的帮助和慰问可以让患者感到社会的温暖,同时使患者在治疗中更加坚强面对生活。(6)修正观念: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进行深入交流,通过不合理信念辨证、合理情绪想象技术、认知性家庭作业等方式修正患者的不合理理念,从而帮助患者建立合理的理念,以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合理情绪。(7)再教育:为帮助患者摆脱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可在此阶段对患者仍存在的不合理理念进行分析,指导患者采用宣泄、暗示等方法建立积极的思维模式,增加患者对困境的忍耐力。
1.3 观察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