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顿饭让你吃得泪流满面
2018-06-20丁峰
丁峰
昨 日的雨淅淅沥沥,一直下到子夜,送我 入梦。醒来的时候,外面一片安宁,雨,终于停了。
伸了个懒腰,拉开窗帘。窗外天空阴沉,云幕低垂。仔细一看,洋洋洒洒下着雪呢,每年大抵都是这个中秋时节,倒也没有太多诧异。
收回目光,透过卧室的门,落在厨房的冰柜上,心一阵抽搐。冰柜里面放着一盆咸鱼,中秋蒸出来没舍得吃的咸魚。
两年前,我在安徽老家。也是这个时候,二楼的平台上,晒着一排腌制品,腊肉腊肠、咸鸭咸鱼,都是父亲腌制的。其实父亲因为脑梗中风和三高,一年以前医生就告诫他不要吃这些腌制品。就算如此,行动不便的父亲还是腌了这么多,每天把这些腌制品早上拎出去,晚上收回来,不厌其烦日复一日地晒啊晒。
那天我拎着鱼出去晒,站在平台正往架子上挂,来串门的同村大娘笑着问我:“这鱼怎么样?”我记得当时咽了一下口水,点着头连声说:“好,这样的大鱼,肉多刺少,蒸出来好吃又放心(因为我从小吃东西就狼吞虎咽,特别是吃鱼,经常被卡,村里都出了名)。”突然想到了父亲,我又忍不住轻叹了一声:“好是好,可是我爸根本就不能吃这些,岁数大了,老习惯难改,真是没办法。”
大娘笑了,原来这条鱼是大娘送给父亲吃的。父亲没吃,他把这条鱼收拾干净腌了起来。当时大娘在边上,说:“你又不能吃咸的,腌它干吗。”父亲一边抹盐一边说:“过年了,给侠们(合肥方言,孩子们)回来吃。”
父亲中风后,举手投足自然不如从前,但日常生活尚能自理,他哪儿也不去。母亲前几年离开了我们,父亲一直守着老屋。他守着不给儿女增加负担的普天下父母共有的信条,也守着一个大的家,让在外面的儿女有个温暖的归处。
那天中午,我们去村里的大娘家吃的饭。大娘的老伴早些年不幸去世。她和父亲,我略有耳闻。因为受到了不该有的阻力,又担心世俗的流言,两位留守老人惺惺相惜却又如履薄冰。我的心里是十二个乐意,老伴老伴,除了老伴又有几个子女能长年陪在父母的身边?但是老人未曾明说,我也没好意思点破,静待水到渠成。背地里和爱人高兴地探讨:什么时候才能喝上父亲的喜酒。
过完那个中秋,我回到了北方,继续着自己的生活。因了村中的大娘,我心中多了一份宽慰,也多了一份期待。
五个月后,父亲突然离世。
人生有太多的措手不及,而只有措手不及的生离死别,才会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愧疚与自责。尽管这些遗憾自责,在事发后的现实里毫无意义。
父亲去了,我带着父亲亲手腌制的咸鱼,告别村里泪流满面的大娘,我不知怎么去安慰她老人家,那天只记得重复说着对不起,不停地叹息:“要是能在一起,那该多好啊……”
今年七月,回了趟老家,远远看到绿树掩映中的老屋,泪水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老屋门锁锈迹斑斑,红柳与池荷疯长。熟悉的房前屋后,勾起无限的思念。父母在,这里是最温暖的家。父母去,这里便成了伤心处。
盛夏无人,只有枝头蝉嘶,一浪盖过一浪。远处大娘家也是屋门紧闭,整个小村仿佛凝固,好像这里从来就没有过欢声笑语。
又到一年中秋,从老家带回的那年父亲腌制的干鱼还在,我从冰箱里拿出来,回忆着母亲怎样地制作,学着放上姜蒜与辣椒,蒸上。开锅的刹那,满屋飘荡着儿时的味道。端起饭碗,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忽然哽咽,着眼处,都是父亲母亲的身影。
人生,总有一顿饭,让你吃得泪流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