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光山色中的里约热内卢
2018-06-20杨秉辉
杨秉辉
里 约热内卢在巴西东南部、大西洋之滨, 人口约900余万,为巴西第二大城,1960年前曾作为巴西首府、首都近200年,现为里约州首府,亦是巴西的重要港口与交通枢纽。里约热内卢依山傍水,兼得山水之胜,在世界各大城市中是少有的。
山景之中,首推基督山。山在里约热内卢城市之中,原名科尔科瓦多山,高710米,1931年为庆祝巴西独立100周年,在其山巅建一基督像,像高30米,基座高8米,为世界最高大的基督像,据说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科尔科瓦多山巅原本突兀高耸,其上加建了基督像,遂成里约市地标,连山名也俗称基督山或耶稣山了。基督山为里约游客必到之处。上山有有轨电缆车可乘,及至山顶,步行十余级后可换乘垂直电梯,直至基督像座下。基督像座下有小平台,绕行一周,里约市容尽收眼底。平台约可容百余人,观景者流连,以致人满为患。基督之像两臂左右平伸,整体作十字架状,头略低,作俯视众生之状。临近看时则见基督面带愁容,应是基督所见民生艰难、顿生愁肠之故。我们注意观察,发现基督两手掌中各有一深刻的弧形凹陷之处,未知作何解释,或曰为眼睛,想是国人以“千手观音”作比之解释,因千手观音手中多有一目,基督要体察民情,多两个眼睛看得更清楚。
里约另一名山为甜面包山,山体岩石光滑、山脊上草木不生,远观之若面包之状,故名。山顶有建筑,有缆车可登临,据说登顶览胜,不亚基督山。
里约临海,岂止“临”海,瓜纳巴拉海湾实际上将海揽进了里约市内。在里约市内就有许多著名的海滩,其中又以科帕卡巴纳海滩最为著名。科帕卡巴纳海滩在瓜纳巴拉海湾西岸,长达5公里,宽约百余米。海滩外侧碧海蓝天,风平浪静,内侧高楼鳞次栉比,车水马龙。沙滩与马路有宽数丈的隔离带,以黑白二色的石块砌成波浪状花纹,观之似曾相识,终于想起在澳门市政厅广场上曾见,谅是曾为葡萄牙人所据之特色。海上帆影点点,海边“比基尼”们笑声爽朗,碧水中人们弄潮冲浪,沙滩上人们踢球健身,自清晨至深夜热闹非凡。
我于黄昏之时在彼处一石凳上作风景写生画,海风吹拂之下,心旷神怡。未几,有一兜售墨镜之小贩亦落座在侧,并不时探望我之绘画。盖沙滩上游人虽多,而作写生画者唯我一人耳。彼在侧观望,我自然亦应回报以笑容。但见其为白种男性,约40余岁,面带墨镜,即其所售之物,看上去极像著名影星阿兰德隆,或许他特意如此打扮,以吸引顾客也未可知。时近黄昏,夕阳西下,墨镜自然已无人问津,如此静坐约数分钟,突然其人如惊弓之鸟,起身将一纸盒中售余眼镜倾于路上,逃之夭夭。正诧异间,已见一摩托车戛然而至,车上跳下两个黑人壮汉,手持警棍,但未着警服,谅是市场管理员之类。而几乎同时,一是马路上车辆见有财物洒落路上,立即刹车,以免辗压,“管理员”挥手示意:开车,免阻;一是有两个在沙滩上玩耍的黑人青年,身手敏捷,跃入路中,捡得几副眼镜。“管理员”上前干涉,于是引起大声争执。他们讲的是葡语,自然听不懂,不过根据场景、表情、动作可以配音如下:
“管理员”:不许拿!
黑人青年:嘿,不许我拿,你拿?
“管理员”:我们执法!
黑人青年:得了吧,得了吧,别吓唬人!
“管理员”:小子,我认识你!
黑人青年:妈的,你敢把我怎样?
结果还是黑人青年拿了几副眼镜扬长而去。一幕活剧几分钟内结束。我倒是同情起“阿兰德隆”来,这种小生意能挣几个钱?今天损失了一大把眼镜,这一天的买卖也就白做了。从他逃跑的技巧来看,也許此剧常演。市场确实需要管理,但是在沙滩上卖几副墨镜,即使无证“经营”,管它作甚。世事艰难,谋生不易,普天下同此一理。
在里约热内卢,我们一行中国游客,大约有欲探究“资本主义”阴暗面心态吧,似乎对贫民窟一事颇有兴趣,而由国内前往落户谋生的导游先生亦乐意介绍。据导游介绍:里约市900多万人口中有约20%住在贫民窟中,其中多为外来人口,包括本国其他地方的与来自邻国如秘鲁、玻利维亚等国来此谋生者。贫民窟一般建于山坡上,他们占地为王,自行搭建住所。在巴西,土地是公共的(应该是国家的,但国家是人民的),你在上面盖了房子,就是你的了。巴西亦无“违章建筑”之说,只要不妨碍别人,你喜欢怎么盖就怎么盖吧。里约市政府还体恤贫民,对贫民窟供水、供电亦不收费。我们曾在一山坡上就近观望,所谓贫民窟中之房屋多为两三层楼的红砖结构,由于并无统一规划,倒也错落有致,引得同行者感叹“也不错嘛”。据导游称,由于对贫民窟居民不收水电费,故其中许多人家都是彻夜灯火通明,及夏,大马力空调送凉,甚为适意,甚至引得经济不甚宽裕之一般市民亦有投身其中者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