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张纸
2018-06-20斯特林堡
最 后一辆搬运车离去了,那位帽子上戴着 黑纱的房客还在空房子里徘徊,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遗漏了。没有。没有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他走到走廊上,决定再也不去回想他在寓所中所遭遇的一切。但是在墙上,在电话机旁,有一张涂满字迹的小纸头。上面所记的字是好多种笔迹写的,有些很容易辨认,是用黑黑的墨水写的,有些是用黑、红和蓝铅笔草草写成的。这里记录了短短两年间全部美丽的罗曼史。他决心要忘却的一切都记录在这张纸上——半张小纸上的一段人生事迹。
他取下这张小纸。这是一张淡黄色有光泽的便条纸。他将它铺平在起居室的壁炉架上,俯下身去,开始读起来。
首先是她的名字:艾丽丝——他所知道的名字中最美丽的一个,因为这是他爱人的名字。旁边是一个电话号码,15.11——看起来像是教堂唱诗牌上圣诗的号码。
下面潦草地写着:银行,这里是他工作的所在,对他说来这神圣的工作意味着面包、住所和家庭——也就是生活的基础。有条粗粗的黑线划去了那电话号码,因为银行倒闭了,他在短时期的焦虑之后,又找到了另一个工作。
接着是出租马车行和鲜花店,那时他们已订婚了,而且他手头很宽裕。
家具行,室内装饰商——这些人布置了他们这寓所。搬运车行——他们搬进来了。歌剧院售票处,50. 50——他們新婚,星期日夜晚常去看歌剧。在那里度过的时光是最愉快的,他们静静地坐着,心灵沉醉在舞台上神话境域的美及和谐里。
接着是一个男子的名字(已经被划掉了),一个曾经飞黄腾达的朋友,但是由于事业兴隆冲昏了头脑,以致又潦倒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不得不远走他乡。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
现在这对新夫妇的生活中出现了一个新东西。一个女子的铅笔笔迹写的“修女”。什么修女?哦,那个穿着灰色长袍,有着亲切和蔼的面貌的人,她总是那么温柔地到来,不经过起居室,而直接从走廊进入卧室。她的名字下面是L医生。
名单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位亲戚——母亲。这是他的岳母。她一直小心地躲开,不来打扰这新婚的一对。但现在她受到他们的邀请,很欢乐地来了,因为他们需要她。
以后是红蓝铅笔写的项目。佣工介绍所,女仆走了,必须再找一个。药房——哼,情况开始不妙了。牛奶厂——订牛奶了,消毒牛奶、杂货铺、肉铺等等,家务事都得用电话办理了。是这家的女主人不在了吗?不,她生产了。
下面的项目他已无法辨认,因为他眼前的一切都模糊了,就像快要溺死的人透过海水看到的那样,这里用清楚的黑体字记载着:承办人。
在后面的括号里写着“埋葬事”。这已足以说明一切: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棺材。
埋葬了,再也没有什么了。一切都归于泥土,这是一切肉体的归宿。
他拿起这淡黄色的小纸,吻了吻,仔细地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
这两分钟里,他又重度过他一生中的两年。
但是他走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相反地,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快乐的人。 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有很多人,可惜,连这一点也没有得到过。
(选自《微型小说选4》,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周纪怡译)
约翰·奥古斯特·斯特林堡(1849-1912),瑞典作家,出生于斯德哥尔摩一个经纪人家。1867年进入乌普萨拉大学学习,1872年3月中断大学学习,专门从事创作。他曾当过小学教师、报社记者和皇家图书馆管理员等。
斯特林堡是一个学识渊博而又多产的作家。他的作品包括戏剧、小说、诗歌、散文和政论杂文。在他去世之后,瑞典曾出版过《斯特林堡全集》五十五卷。长篇小说《红房间》《红仆的儿子》、中篇小说《海姆斯岛上的居民》等都是优秀之作。
“刹那见终古”的独特匠心
“刹那见终古,粒沙显大千”,这是微型小说艺术上的追求。本篇描写主人公在搬空了的家内、只剩半张的纸上,刹那间,瞥见上面的简短记录,从而在回忆中串联起两年来的一段人生事迹、一段凄美的“罗曼史”。作者在半张纸的特定“空间”中,铺叙着时间上的叙事轨迹。眼前瞬间所见的半张纸,成了作者叙述的焦点,静态的记录文字刹那成了一个个相互连接的动态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呢?艾丽丝。纸上赫然在列,这是他的爱人,而且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旁边是与她最初联系的电话号码。继而是马车行、鲜花店,他们订婚了。连着家具行、搬运车行,他们新婚同住了。歌剧院,他们去歌剧院,在那里心灵沉醉在“美及和谐里”。以后,生活的琐事缠着他们。生病了记录着L医生来过。岳母受邀来了,纸上名单中添了一位亲戚。“佣工介绍所”找佣工,“药房”买药,“牛奶厂”订牛奶,一切都得由他或岳母去料理。女主人不在家,怀孕临产了。这些记录都叙述着他和她快乐地从订婚、婚后生活,到生孩子度过的幸福生活,可命运多舛,却来了个晴天霹雳。
这就是纸上记录的“承办人”。这时他一下子悲从心来,流着泪把眼前的一切都变“模糊”了。后面括号里写着“埋葬事”,“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棺材”。记录表明,他至爱的女主人公妻子死了,可惨的是连同她刚生的婴儿也一起死了,也许是难产造成了这个不幸的厄运。埋葬了,一切归于泥土,这是人生的归宿。
这半张黄色的便条纸,对他来说,是特殊的历史见证。他“吻了吻”,表达了对它的特殊感情,“仔细地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叙说着他将它珍藏起来,当作他人生难得的罗曼史的记录。在这短短的两分钟里,他似乎又重度过他一生中由喜到悲而不可磨灭的两年。最后,当他走出搬空了的房间时,并没有被半张纸引发悲情,相反却“像个骄傲快乐的人”,因为他尝到了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幸福。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他有三次婚姻。前两次都不欢而散,只有晚年第三次的短暂婚姻,留下了爱情的幸福甜蜜又心酸的回忆。他怀念这段生活而且“知足”了,人生难得一知己。
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作品所达到的艺术上的高度。小说是叙事艺术,可它不是按时间先后一维性地描述故事发生的过程,开始如何,以后怎样,结果为何。而是根据微型小说的审美特点,以“两分钟”的刹那间,展现两年时间长度的奇妙故事,这就是“刹那见终古”的艺术机智。以半张纸记录的简短符号,在这个小小的空间中,宛若“粒米”“细沙”,却映照出主人公美丽而又惨苦的罗曼人生世界。这种机智化应答出“粒沙见大千”的艺术奥妙,也许正是微型小说的“微”字艺术真谛之所在,不得不引发我们深思。
(凌焕新,南京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