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三大课程资源的实践探索
2018-06-20朱漪
[摘 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三类课程资源包括学术资源、案例资源和学情资源。作者以自己十几年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教学经验为依据,借鉴了学术界的研究成果,论述了三类课程资源的重要价值、如何构建课程资源的方式方法、正确运用课程资源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 学术资源;案例资源;学情资源;方式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4-0085-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是一门政治性、理论性、时代性特征特别鲜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是上好这门的基础,要在课程资源建设上要立足实践,占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并准确、灵活引用教学资源。笔者经过十几年的教学探索,取得一定的成功经验,也有不少教训值得反思,总结出来与同行共享。
一 构建学术资源
(一)充分认识学术资源的重要价值
学术资源是学者思考某一学术问题的研究成果,具有观点独到、阐述详尽、资料丰富等特点。学术资源对课堂教学的作用在于,有助于使任课教师在占有丰富教学资料的基础上,视野更加开阔,思考更加深入,分析更加透彻,并能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使课堂教学进入到研究层面,具有一定的学术探讨价值,进而也有助于把学生从单纯接受知识层面,带入到较高的研究领域,激发学生对问题的研究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与研究能力。例如,鄧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由于没有直接提到公有制,关系到公有制的地位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争论。笔者尽可能搜集这方面的学术资料,进行深入研究,结果发现社会主义本质论,其实就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论,公有制是前置条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都要以公有制为前提条件的。我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学术研究的相互结合,使课堂教学达到学理性、研究性水平。由于是自己的研究成果,讲起课来得心应手,分析也游刃有余,给学生以较多启发。教学与科研应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围绕教学搞好科研,应该是一条正确的治学教学之道。
(二)构建学术资源的方式方法
首先,要对资源进行合理分类。笔者主要的做法是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教学目标需求,把资料分为宏观指导政策类资料、领袖导师导向类资源、社会热点问题探寻类资料、学生疑难问题解决类资料等几个方面。例如,领袖导师导向类资源,我比较注重收集有关毛泽东、邓小平和习近平三位领袖的研究资料,包括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早期探索、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性贡献、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新特征新贡献。再例如,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都存在许多疑难问题,我专门搜集这方面的研究资料,有针对性地做好答疑解惑工作。其次,要对各类资源进行符合教学需求的加工处理,主要是关键词法、浓缩法、取舍法等。例如,我用关键词法,把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的重点内容,从政治担当、辩证思维、语言特色三个视角,一共归纳出了十五个关键词,比较好的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达到了以点带面、提纲挈领的教学效果。引用学术资源有一个合理选择的问题,因为学术探讨是一家之言,不可能什么观点都是合理正确的,不能完全搬到课堂上去,必须精挑细选,合理取舍。再次,要从研究者的角度参与有关学术问题的研究,加强教学的学术发言权。例如,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认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核心价值观方面的本质区别,如何认清普世价值观的虚伪性和欺骗性,又如何认识习近平提出的人类共同价值问题,我用自己研究发表的学术论文给学生解读,收到了以理服人的教学效果。过去我重点研究邓小平理论,去年以来我的科研重心放在了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方面,收集了大量这方面的研究资料,也已经撰写了几篇学术论文。
(三)引用学术资源的注意点
首先,要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引用学术资源。学术资料如同汪洋大海,如何选择对教学有用的资料,只有下功夫苦心钻研,多方比较,优中选优。笔者养成了打开网页快速浏览学术资料的好习惯,把资料按类别储存起来,根据教学重点难点,摘录有用信息。这样日积月累,既拥有了丰富的教学资料库,又为自己学术研究打下坚实基础,做到教学科研同步进行,共同发展。灵感来自平时的积累,我的论文选题都是在广泛阅读资料的基础上思索出来的。例如,习近平关于革命传统精神的论述极为丰富深刻,也是我在课堂上讲解精神文明建设时运用比较多的一个论据。突然有一天,我灵机一动,决定把习近平如此丰富的精神论述抽象出来,从哲学角度专门分析“习近平精神论”,结果写成了一篇有分量的研究论文。其次,要适当拓展教学范围引用学术资源。理论的生命力贵在创新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活力与日俱新。而教材相对滞后,跟不上理论创新速度。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及时补充学生应该了解的最新理论成果,拓展学生视野。例如,“一带一路”是与教材对外开放直接相关的最新热点内容,学生也特别关心“一带一路”的发展情况。我专门收集这方面的学术研究资料,给学生进行深入浅出讲解,并通过微信平台持续进行师生交流。再次,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引用学术资源。高校教学应突出研究型特色,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能力。我经常选择有代表性的学术资料,给学生分析如何确定选题角度、如何构思论文结构、如何论证观点,提前给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受到学生好评。
二 构建案例资源
(一)充分认识案例资源的重要价值
这里的案例资料分为文本案例与影像(或视频)案例资料。细分一下,案例资料的教学价值是这样两个方面:一是深刻的理论论证价值。案例资源的重要价值在于用事实说话,论证某个观点的正确性,也是有效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的有效方法。二是生动的教学解说价值。好案例是一个蕴含深刻哲理的好故事,学生喜欢听生动、有趣、有思想内涵的好故事。教学语言不再是直白的理论叙述,而是生动的故事解说。让学生听故事,自己悟出其中的理论观点,特别符合启发式教学原则。 相对于文字案例,影像(或视频)案例资料更为真实、更具感染力和影响力。影像案例资料具有三大特性:一是历史性。影像资料具有永恒的历史史料价值、历史记忆价值和历史镜子价值。二是动态性。影像资料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处于不断变动的状态,经过历史的检验,或者被淘汰出局、或者被永久保留下来。三是经典性。许多影像资料是论证某个论点最为精准的视频资料,独一无二,不可替代。十几位小岗村农民家庭承包制改革的第一声春雷、深圳杀出一条特区开发的血路、华西村共同致富的辉煌业绩,这些珍贵的影像资料都是我上课必须展示的教学案例。
(二)构建案例资源的方式方法
首先,要确定案例资源的选用标准。案例资源应该具有真实性、典型性、目的性、问题性、思想性、生活性、趣味性、接受性等多方面的特点,既保证案例的科学性又体现案例的适用性,才能达到教学目的。没有了思想性,等于没有了政治灵魂;没有了趣味性,也就失去了案例资源本身的教学价值;问题性不够,就不能启发学生思考。所以,好的案例应该是具备多种元素,具有多重教学价值。其次,要做好加工、改写和挖掘等原创性案例编写工作。對于公认的历史性经典性案例,当然可以直接引用,但是如果只是引用别人的案例,缺少自己的原创案例,就会出现脱离自己所教学生实际需求的问题,也会出现滞后于最新发展状况的问题。笔者认为历史性案例、经典性案例和原创性案例各占三分之一比较合适。对于刚刚发生的新闻事件,我总是快捷扑捉其中的教学价值,及时加工成一个鲜活的案例,当天就能引入课堂教学,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某一次我准备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好当天各大媒体报道了习近平号召向黄大年学习的新闻,我读了黄大年的先进事迹感动不已,及时加工成案例引入课堂教学,学生也被黄大年先进事迹所深深感动。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虽然加工案例要花费很多精力,但是我乐此不彼,一想到能够带来理想的教学效果,再累也是值得的。再次,要发挥教研组集体力量,保证案例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持续供应。我们教研组根据个人特长,合理分工,明确各自的案例编写任务,通过集体备课、微信交流、专题研讨、外出考察等多种方式与途径,做好案例的共建共享工作。几年下来,我们已经集体编写了《反腐倡廉案例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案例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案例集》、《实现中国梦案例集》等多本校本教材。
(三)引用案例资源的注意点
首先,要生动、风趣、简洁地讲好案例。讲解案例如同讲一个好听的故事,应该要而不繁,生动有趣,富有哲理,像磁石一样对听众有吸引力。思想政治课教师不能只是教材理论的解释者,一口理论腔调,而要用生活化的语言与学生交流。要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用百姓喜欢的语言阐述一个大道理,例如用“鞋子合适不合适,只有自己穿了才知道,用不着别人说三道四”,来说明不要迷信西方政治制度,要坚信走自己的路。教学风格要风趣幽默,亲切自然,当然也要善于雄辩,文思敏捷。上好政治课确实不易,不仅食材要好,还要烧得一手好菜。唯有勤学苦练,练就一腔好口才。不要刻意模仿什么,力求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其次,要做好师生、生生互动,启发学生思考案例。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吸引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由学生自己说出案例所蕴含的政治道理。要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不要设置条条框框,防止出现以势压人的情况,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的引导和点评以鼓励为主,激励学生重在参与、表现自我、张扬个性。师生都是平等的一员,是非曲直都是在民主讨论中自然进行,若出现激烈思想交锋那是求之不得的理想教学效果。当然如果讨论中出现明显的消极情绪和过失言论,教师也要正确引导学生明辨十分,分清善恶,不能态度模糊。再次,要做好案例教学的反思工作。案例教学因为案例的多元因素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且学生的分析与答案肯定是多种多样,因而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教学过程会有预想不到的情况发生,过程与结果与之前的教学设想会有很大不同。因此,做好案例教学的反思工作尤为重要。主要反思案例选择是否恰当、学生主体地位是否显示出来,教师引导是否恰当,讨论节奏把握是否得当,特别是学生表现有何特长,有哪些预想不到的收获,等等都值得认真反思,以期今后改进与提高。
三 构建学情资源
(一)充分认识学情资源的重要价值
学情资源就是学生学习情况的原始资料,狭义上的学情资源仅仅指与学生课堂学习表现直接有关的行为表现,包括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听课专心程度、参与教学表现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试卷分析反应出来的知识掌握程度和各种能力情况、课后行为表现情况等等方面。而广义上的学情资源应该是指与学生学习、生活有关的信息,都可以纳入学情资源,特别是学生毕业以后的发展情况,可以反映学生实际的学习成果。学情资源重要教学价值在于:一是具有精准的教学依据价值。教学最忌讳也是最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脱离学生的实际状况而施教,出现过高或过低估计学生能力和学习意愿的两极现象,导致南辕北辙的教学效果。“备学生” 是备课的基本要求,只有摸清楚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包括能力、兴趣、关注点、疑难问题等都能有一个准确了解,才能够制定出合适的教学目标,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才能从源头上保证教学质量。二是具有一定的教学反思价值。教学反思的主要依据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表现和学生对教师教学的反应评价,来评估教学质量的好坏高低,总结教学经验教训。只有把教师自己的实际感受和学生的评价对接起来,才能避免教学反思不真实、有偏差的问题。
(二)构建学情资源的方式方法
首先,要着眼于两类学情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是学生原有基础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包括学生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兴趣爱好和思想状况等方面。二是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包括学生学习表现出来的有价值的想法、包含合理成分的错误信息、有个性的自我表现等方面。任何教学目的都应该是在学生原有认知基础上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有所提高,这里面其实有一个如何做好由底到高逐步有效衔接的问题。笔者经过多年的跟踪调查,专门研究了中职校与成人高校思想政治课的衔接问题,着重分析了职校生刚刚进入成人高校的知识和能力状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提出了如何解决教学内容重复问题、如何避免不恰当教学方法问题,以期达到有效提高成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能力、学习效能的目标。其次,要采用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等方法采集原始信息。例如,我通过问卷法专门调查了成人大学生对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的认知状况,内容涉及对习近平经典名句的了解程度、对待习近平反腐败的信心指数、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景的信心指数等多方面调查问题,总体上可以看出成人大学生对习近平执政的满意度和信心指数比较高。再次,要及时准确评估分析各种学情资源,为精准教学提供可靠依据。例如,作者通过调研,对现有成人大学生政治素养、思想认识和行为表现做出了较为客观评价,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笔者认为,总体上当代成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和道德素质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满信心和信任,相信中国政治、经济的稳步、持续发展。他们的求知欲望也较高,人生目标明确,自信自强自立,社会适应能力较强。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部分成人大学生的政治敏感性不强,对于重大的政治问题不关心或是存在着某些模糊的认识,极少数学生存在错误言论。表现在思想政治课学习态度不积极主动,缺勤较多。因此,政治教师要增强紧迫感,想尽一切办法上好课,对学生负责,想方设法做好学习态度消极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三)引用学情资源的注意点
首先,要把握好三大引用原则。一是适应性原则。也就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要以学生现有知识和能力基础为起点,提出能够实现的教学目标,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二是个性化原则。学情资源呈现出来的基本现状就是千差万别、个性凸显,尤其是成人大学生来自各地各行业,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习惯都有很大差异,这就要求要坚持个性化教学原则,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教学方案。三是参与性原则。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情资源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听取学生反馈意见,不断调整、修订学情资源的引用方案,提高引用质量。其次,要加强研究,提高学情资源的引用质量。例如,要重点研究学生低头看手机上课的习惯,采取有效措施让学生抬起头来听课。信息化时代完全排斥手机是不现实的,只有把生动讲解和手机辅助功能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被学生接受。再次,要充分尊重学生隐私与尊严。学情资源涉及学生个人信息,务必要建立学生信息安全使用制度。尤其是对生理、心理状况较为特殊的学生,应当给与特别的关照,妥善保管学生的健康与安全信息资料,依法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
参考文献
[1]管怡博.思想政治课学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朱漪.上海求索论文集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4.
[3]朱漪.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素质要解决好的几个关键问题[J].思想政治教育,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