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水之境 琢墨于心

2018-06-20连瑞芬

文艺生活·上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布面水性水墨

连瑞芬

“澡雪”,语出《庄子·知北游》的“澡雪而精神”,喻以雪洗身,清净神志。我青年时期以此做字号期许,要时时锻身湅心,端正品德,也要坚定于文艺载道的志向。

我自幼受双亲影响喜好笔墨与绘画,国、高中时期持续学习文学与造型艺术。大学就读辅大中文系时,除修习国学、古典文学、诸子思想、现代新文艺等,亦涉及中西艺术史及造型概论。同时勤研楷书,初临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柳公权玄秘塔奠基。旁听美术系课程,选修西洋艺术史,并对当时台湾艺坛有关笔墨当代性表现及新旧论战产生思索。

大学毕业五年之后我前往欧洲学习造型艺术,进入法国凡尔赛美术学院,钻研素描、版画、水彩、油画、水粉、压克力彩等媒材技法,亦接受艺术史、创作理论等思辨训练,多次走访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波兰、德国等重要博物馆及美术馆,广泛汲取欧陆文化养分,融贯中西,并逐渐形塑出个人独特的艺术思想。

赴欧期间日增见闻,触类旁通,我结合自身原有之文化底蕴,思索出东方艺术及水墨本质,其最重要的特质就在于“水”的应用,以及“水性”文化的实践与追求。水轻无形,持久摧坚,亦柔亦刚,充满变化。相较于西方艺术油性介质的凝重,“水”的清灵与无拘更加自在洒脱。

再者“上善若水”“滴水穿石”“水清濯足”“流形无常”,诸多譬喻在儒、道、佛典籍中多有可见,充分展现东方水性文化特色。

故个人自1996年起便以此观点进行毕业制作,选择布面做基底,从材质与技法延展水性媒材的其他可能性,也企图为东方艺术与文化诠释寻索新方向。1997年,以《观物志》系列创作通过凡尔赛美术学院审核,顺利取得法国造型艺术证书。1998年参与多項展出与竞赛,创作的《黑盒子》系列布面水性画作获法国Fénèon基金会年度创作奖候选资格,并于巴黎索邦大学教堂联合展出。

回台后我担任美术教职同时进行创作,2001年加入“21世纪现代水墨画会”,跟随现代水墨大师刘国松及绘画前辈如李重重老师、李振明老师、袁金塔老师、洪根深老师等探究当代水墨,也持续阐述自己领悟的水性文化观点,独创“水洗”“水塑”等技法,结合“水染”“水拓”及各式笔法,来表现布面水墨绘画。此一时期积极参与多次展出,进行《光阴帖》《时光流域》《花灵》等多种布面水墨系列创作。

除了在水墨技法、媒材创新的探索,我对于传统书写的线条、造型、布局亦保持同样的热情与精进的态度。2004年起加入由台籍书法大家——曹容先生所创立的历史最悠久的澹庐书会,受父亲及同门长辈们指导,再续书法研习。汉字各体逐次临习,探究笔法、笔意特征。楷书历临欧阳询皇甫诞碑、徐浩不空和尚碑、元倪、张黑女墓志及牛橛造像碑、郑文公碑等;隶书以史晨碑入手,再研礼器碑、张迁碑、石门颂等;行书临习二王、智永、董其昌、赵孟頫、文征明等碑帖;草书从千字文入手。

我从事创作至今已届满20年,先后在国父纪念馆、国立艺术教育馆、新北市艺文中心、台中大墩文化中心、新北市议会及其他公私立场所等举办过12次绘画、书画个展,以及70余次参与国内外重要联展。

在国内外皆属少见的布面材质水墨表现,往往给观者独树一帜、耳目一新的感受,正如启蒙恩师——留法粉彩画家,同时是专精西洋艺术史、佛教艺术史的学者杨雪梅教授评道:

只有技术不成艺术,用道艺交融所呈现生命的风华,须要在岁月里日日耕心、修炼,修炼的工具是所有创作者物我交融的本领:如同瑞芬,人在笔中,人在墨中,人在色里,人在相里,人也在布里。

展览作品之中,有传统的《兰亭序》、现代抒心的诗句,以及如同佛法净土里要磨去的一百零八种烦恼心——《光河砾》《离垢地》……多元的视觉展现好似在拼装,将古今中外请来相互穿越,一起成就一件作品。我们拉开视野,早期的《时光流域》《山水变》《花灵》《水漾》《岁时历》《光阴帖》《光河之砾》等,表达了作者对于水云风色的感怀,一直到了近年的《若水柔刚》和《逐光采石》等系列,终于让人体会到她所要建构的,是有关逝水如斯、恒常流变的光阴主题——一首壮阔史诗的企图。

的确,我的创作思想,正是透过一个个的系列画作来建构的。利用布面承载水性的柔与韧,进行多层次洗叠染塑,画面在每一次墨色浓淡干湿中慢慢成形成色,而水性变化让每一次呈现都是独一无二,无法重来或复制。抒发自胸臆的或山或石或花木的图像,已不同于平常眼中所见,而是浸润在时间长河里粼粼流光的映境。值得一提的是,个人所生长的台湾岛屿,在海岸或深涧常见受水力撞击刻镂推磨的流色奇石,它们也给予我丰沛的创作灵感,促使自己彷佛练工一般,慢慢锻造出质形兼具的水色山石,也创造出属于自己,独特亦具辨识性的视觉语汇。

我喜于为每一个系列创作都书写一段文字:

《观物志》:旷野洪荒中的只影行客,体悟自然种种的生寂聚灭。

《印象》:观照宇宙变迁,目眩其壮阔、多变、神秘和千奇百怪。

《黑盒子》:心灵的记录器,创作中充满变数,当下取舍挥作,皆是无法重复的片段。

《光阴帖》:利用布面墨色与多种技巧,呈现山石不同的典型与面貌。

《时光流域》:想象时光之流穿越宇宙大地,形塑的面目会是何等瑰丽而多奇!

《岁时历》:阐释对四季节气的怀想与传统山水布局的领悟。

《山水变》:以宏观视眼呈现地景的万象流变。

《水漾》:表现水色流动及晕染的特性,呈现抽象美感与抒情的意境。

《光河之砾》:仿造“类石块”, 将时间和环境力量所侵蚀深入的各种形质色变化,予以视觉性表达。

《若水柔刚》:线性的柔波灵动搭配雕凿的质色岩体,画面迤逦如一阙漫漫长诗和一首光阴的古典回旋。

《逐光采石》:诉说关于寰宇大地的诗篇。

《离垢地》:佛家修持菩萨道的第二种菩提心,讲述一种清净的境界。同时运用留白及虚实转化的概念,经营东方哲学的境像。

《时之芳庭》:古石发新枝,千妍与时同。时光之砾横枝出新,赋予生命历久弥新、脱俗自适的人文意境。

《大音希声》:时光般的无影河以水力贯穿雕塑,潜行低吟,激越铿锵,从地表到渊穴,自过往向现时之间合奏,谱成无音之曲无声之乐,敬邀观者聆赏如此的大音希声。

《水练山石》:光刀如水,行过留痕。诸色山石是浸润在时间长河里的风景,历历皆是流光映境。

从各个系列发想,乃至于藉每一次个展、联展、交流展、邀请展、双年展与观者分享,我都企图以独特的视野,传达水之质性与时、空、天、人的链结,以简约又意象丰富的风格,积极表现东方艺术——书法、水墨从传统到现代的思维及面貌。

这20年间,我高举“东方水性“哲思大旗,从材料技法的研究探索,到形式理论的思辩建构,希望寻索出水性媒材表现的新领域,也揭橥书画艺术可以探究发展的新方向。回想这一路以来的探寻、显露,继而成熟、开展,终于擘划出个人两大创作方向:

“纸本书法“展现水性的”实时”与“变化”

“布面水墨”表现水性的“柔形”与“韧力”

唐虞世南《笔髓论》曰:“书道元妙,必须神遇,不可以力求也;机巧必须心悟,不可以目取也。”色墨随水走,书法里的毫端点线,在文质之间传达历久弥新的淑世智慧;画境中的笔墨千象,在形色之外探寻幽深怀远的亘古精神。

这是己身所体认并努力宣扬之“东方水性”文化义涵与思维。

人生虽曰短暂,但如水涓滴恒流,必然留下行迹,故不改其志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完成艺术专业的第一个二十年。媒材技法的分合演化,如水一般延漫,自身的思路与作品也持续发展,不论现今或将来能引起多少共鸣,我总是清楚也理解,己身奋力走过的必将引人入另一处桃花蹊径,领略新人文的东方风采。

二十年一过,又是崭新阶段,遥望尘世渺渺、行途漫漫,如此落霞迎曦的天地间,揣想或有巧目灵兮者能得见世有一人:

临水之境,琢墨于心,以善交游,以美润世,以真悟道!

猜你喜欢

布面水性水墨
油画
杨晓艺布面丙烯画作品选登
水墨
曹海艇作品赏析
水墨人物
对丙烯酸酯类水性木器涂料未来的展望探讨
学熟悉水性的游戏教学法
当代水墨邀请展
水性笔
再写生·共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