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磁、电综合勘探方法在寻找铜镍矿中的应用

2018-06-20王成

新疆有色金属 2018年4期
关键词:辉石激电电性

王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七〇四队 哈密 839000)

0 前言

区别于单一手段的局限性,多种物探方法的综合应用能够极大的提高对同一异常认识的准确性。通过获取异常的组合特征,将显著降低异常的多解性。重、磁扫面利用天然场进行勘探,不受覆盖层影响,结合位场处理方法,在划分岩体边界、推断构造断裂有着成熟的应用,在一些构造控矿的区域,有着准确而直接的找矿指示作用。电磁法测深(如MT、CSAMT、TEM、EH4等)为深部找矿提供了可行性和依据。激电测深能提供电阻率与极化率两项参数,不仅可以丰富电磁法测深浅部信息的疏漏,而且可以起到对比映证的作用。

1 地质概况

工作区内主要构造为华力西中期断裂(工区中部)及一条断层(南侧):断裂从重点工作区中部穿过,是大南湖组、红柳峡组与四顶黑山的分界线;亦是分隔区内准噶尔古大洋板块与塔里木古大陆板块的标志线;是影响最大、规模最大、活动时间最长的一条重要断裂,走向北东东,断层面陡倾于南。

工作区岩浆岩活动强烈,以志留纪侵入的花岗岩、辉长岩为主;呈长条状、带状分布于测区的南部。与地层蓟县系镜尔泉组呈侵入接触关系。岩体的展布受区域性深大断裂的控制呈近东西走向延伸。Ⅱ号岩体呈残块状小面积出露于工区东部,近北东东走向,长约400米,宽约240米,面积约0.1平方千米,四周与志留纪黑云母斜长花岗岩体呈侵入接触关系,局部产状南倾,倾角60°左右。

1∶5万区域航磁成果显示,该区域磁异常强度相对较高,展布方向多为近东西向和北东东向,与地层和岩体展布方向一致。特别是对康古尔深大断裂的反应较明显,并与其位置完全重合,对次级构造的反映也较明显。在康古尔断裂带内及两侧存在多处低缓航磁异常,异常强度一般为 100~300nT,局部可达400~600nT。呈线性展布、规律性强,总体走向北东东向,长约40公里,宽约3公里。康古尔剪切带以北磁异常强度较高,异常分布较多,南侧则相对较低。本区磁异常以椭圆形和条带状为主,与地表基性-超基性岩体对应吻合较好。

据重力场分区,调查区处于东天山异常区。位于沁城南部近东西向的局部重力高异常上,布格重力场值为-150×10-5m/s2。区域地球物理场反映,调查区处于受岩石圈断裂控制的两个构造单元结合部位,槽化褶皱和断块褶皱使区内地壳强烈变化,重力场显示调查区地段为古老基底断块隆起或偏中基性侵入岩发育。

3 岩石物性特征

2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3.1 电性特征

根据地表及探槽标本电性参数统计表可知,地表岩石普遍受风化剥蚀作用影响,孔隙度较大,导致整体电阻率值偏低,但矿区内主要岩性间电性差异明显。辉长岩、辉石岩、橄榄辉石岩、孔雀石角闪辉石岩等基性岩呈现相对低阻-高极化特征,电阻率值常见值约300Ω·m,极化率常见值大于2.5%;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凝灰岩等酸性岩呈现相对高阻-低极化特征,电阻率常见值大于 500Ω·m,极化率常见值小于1.5%。

表1 地表及探槽标本电性参数统计表

钻孔电性参数统计结果显示,受深部压实作用,岩石孔隙度减小,钻孔内岩性整体电阻率值较地表偏高。角闪橄榄岩为相对高阻-高极化,电阻率常见值为 7488Ω·m,极化率常见值为 2.32%。角闪橄榄辉石岩电阻率次之,电性组合异常特征为中阻-中极化,电阻率常见值为4960Ω·m,极化率常见值为1.51%。其他岩性电阻率值和极化率值差异不大,整体呈现随基性的增强,电阻率减小,极化率增大的规律。

表2 钻孔电性参数统计表

图1为钻孔电性参数与深度对应关系图。地表岩性为相对低阻,深度约100~200米电异常组合为高阻-高极化,对应岩性为角闪橄榄岩,该处硫化物较富集。与CSAMT测深反演断面图较吻合。验证了CSAMT反演的可靠性。深度约 200~380米,该段基性-超基性岩体,电性异常特征为相对低阻-中极化。380~530米该段岩性为石英闪长岩,电性异常组合特征为相对中阻-低极化。

3.2 密度特征

密度参数统计结果显示,随着基性程度的增加,岩浆岩的密度呈上升趋势。主要含矿岩石普遍具有较大的比重,其中橄榄辉石岩、含薄膜孔雀石角闪辉石岩的常见密度在2.95g/cm3以上,与凝灰岩、花岗闪长岩(2.73g/cm3)等地层岩性具有0.2g/cm3以上的密度差异,剩余重力异常能够清晰的划分含矿目标岩体的分布范围。

3.3 磁性特征

磁参数统计结果表明,区内主要含磁性岩石为橄榄辉石岩,其具有最高的磁化率(806×10-5SI)和剩余磁化强度(226×10-3A/m)。不含角砾凝灰岩、花岗闪长岩呈弱磁响应,其他岩性基本呈无磁性。

图1 钻孔电性参数与深度对应关系图

表3 密度、磁参数统计表

综上所述,含矿岩石与地层物性差异明显,是有效开展相关物探工作的前提和保障。物性参数统计结果表明,基性-超基性岩体(含矿)具有低阻-高极化-高磁-高重的物性组合特征。

4 主要成果简述

4.1 平面特征

依据重力、磁法、激电平面异常组合特征,对Ⅱ号杂岩体进行地物综合剖析。该杂岩体地表出露岩性为辉长闪长岩、辉长岩、辉石岩、辉石橄榄岩的混合岩体。物探组合异常特征表现为高磁-高重-低阻-高极化。结合地物综合剖析图(图 2)可知,目标岩体的重磁电平面异常形态吻合较好。

图2 Ⅱ号杂岩体地物综合剖析图

Ⅱ号杂岩体对应的磁异常为北东东向的椭圆状高磁异常体,长轴长约400米,短轴长约250米。磁异常圈定值为400nT,磁异常极大值为2994nT。磁异常两侧等值线北密南疏,梯度值变化较大,推测该杂岩体为向南陡倾。

Ⅱ号杂岩体对应的重力异常为近东西向的豆荚状高重异常,长约600米,宽约120~180米。剩余重力异常圈定值为 60μ Gal,极大值为 233μ Gal。异常两侧的等值线南疏北密异常形态为近东西向的带状重力高异常,异常南北两侧等值线梯度值变化较大。

电阻率平面异常形态与Ⅱ号杂岩体基本吻合,为近东西向的条带状低阻异常,长约400米,宽约150米。电阻率值小于 1400Ω·m,极小值为 554 Ω·m。岩体对应的极化率值大于2.5%,极大值为4.39%,推测该极化率异常与硫化物富集有关。

从剖析图上可知,磁异常极大值与极化率异常极大值位置相吻合,且位于电阻率与剩余重力异常的梯度带上,即该高磁高极化率异常位于构造带上,推测该部位为构造成矿的有利部位。

4.2 断面特征

为查明基性-超基性岩体的深部展布特征,推测成矿有利部位,自西向东共布设4条CSAMT测深剖面,平面位置见图3。后期为了更准确的查证浅部电性特征,为钻孔布设提供依据,分别在PⅡ-0、PⅡ-8完成两条激电测深剖面。PⅡ-0线激电测深剖面长 200米,地表出露辉长岩,中部有辉长橄榄岩露头。对应激电测深断面图(图 4)显示,浅地表整体呈低阻,深部向南陡倾,异常圈定值小于 1400Ω·m,中部伴有高极化率响应,异常圈定值大于 3.2%,最大值为 5.32%,推测为硫化物富集所致。PⅡ-8线激电测深剖面长 140米,从北向南地表依次出露花岗岩、辉长岩、辉石岩、闪长岩,从电阻率断面图可划分一条高低阻分界线,推测应为花岗岩与辉长岩的接触带。该断面整体极化率较低,普遍小于2.5%。

图3 Ⅱ号杂岩体激电测深及CSAMT测深布置图

图4 PⅡ-0线(左)、PⅡ-8线(右)激电测深断面图

图5 CSAMT测深联合剖面图

图5 为CSAMT联合剖面示意图。以1500Ω·m圈定一条连续性较好的低阻异常带,该异常带东西向延伸长大于 600米,宽 100~300米,埋深大于500米。各测线深部的低阻异常除PⅡ-11线外,均呈直立陡倾状向深部延伸膨大。结合激电测深断面分析,CSAMT深部低阻异常应为PⅡ-0线中部浅地表低阻高极化异常向深部延伸所致,结合地表出露的辉长橄榄岩,推测该东西向低阻异常带为同源异常所引起,其中PⅡ-0线深部低阻异常是赋矿的有利部位。经钻探验证,PⅡ-0线上的ZKⅡ-101孔见矿。

[1] 周守沄,李惠德,杨浩存,等.黄山铜镍矿成矿带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综合研究及成矿靶区优选报告[R] .1989,10.

[2] 陈寿波,康峰.新疆哈密市黄山-镜儿泉-图拉尔根一带铜镍资源潜力评价成果报告.2014,8.

[3] 吴林楠,景勇.新疆哈密市白山西-图拉尔根西铜镍矿调查评价成果报告.2018,1.

猜你喜欢

辉石激电电性
河北省山区典型地层的电性特征及物探找水的方向
大功率激电测深方法在豫西董家埝银矿床勘查中的应用
粉色蔷薇辉石的宝石学及矿物学特征
高频大地电磁测深与激电中梯在金矿勘查中的应用研究
大功率激电测量在冀北温家营—马家沟银多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
激电联合剖面在判断矽卡岩型矿床矿体产状中的应用
高压下镁辉石弹性波速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用于燃烧正电性金属的合金的方法
蔷薇辉石:既为宝,亦为玉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多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