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综合治疗脑血管疾病引起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8-06-20柴新艳张红霞
柴新艳,张红霞
济南市历下区第三人民医院内科,山东济南 250000
由于单侧或双侧膈肌或其他呼吸肌突发阵发性痉挛收缩引起称为呃逆,常伴有吸气声门关闭,从而引起短促的特殊声响[1]。而单侧或双侧膈肌或其他呼吸肌不自主的痉挛收缩称为顽固性呃逆,多因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病变、胃肠道疾病和周围神经病变及药物等,其中有脑血管病所累及原因占绝大多数[2]。若持续性发作将致吸入性肺炎、疲劳以及营养缺乏的并发症,加重脑血管病症状,故必须尽快终止发作[3]。将在该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脑血管疾病所引起顽固性呃逆患者107例,分为西医治疗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符合脑血管病临床症状并经MRI/CT确诊;依从性良好;发生顽固性呃逆症状;可接受针灸治疗;知情同意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4]。排除标准:恶性肿瘤;出血倾向;不可耐受该次研究用药;曾有脑卒中病史伴随后遗症;近期接受过类似治疗;心、肝、肾等重要脏器衰竭;精神异常;沟通障碍等[5]。方便选取的107例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54例,结合组53例。其中,西医组男 34例,女20例,年龄 39~79岁,平均(53.3±3.1)岁,脑血管病病程 3~21 d,平均(13.4±2.1)d,呃逆病程 2~4 d,平均(2.6±0.1)d。 结合组男 33 例,女 20 例,年龄 35~76 岁,平均(52.3±3.6)岁,脑血管病病程 3~23 d,平均(14.1±2.0)d,呃逆病程 2~4 d,平均(2.7±0.2)d。 两组一般资料相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西医组: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 (国药准字:H41021179,规格:10 mg)10 mg 肌注,1 次/d,连续使用1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2疗程。结合组:在西医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方法。①中医治疗方法:丁香柿蒂汤(药物组成:丁香、柿蒂、党参各15 g,法半夏、生姜、旋复花各10 g,代赭石(先煎)8 g,五味子、麦冬各5 g。)依据患者辨证后增减药物用量,1剂/d,2次/d,早晚分服,1周为1疗程,连续治疗2疗程。②电针刺激:主穴为双侧足三里、内关及中脘;意识障碍患者配穴十宣、人中;脾胃虚弱者配双侧脾俞、胃俞;瘀血者配双阴陵泉、行间。取平卧位,消毒后将针缓缓刺入患者穴位,得气后以捻转方法刺激30 s,电刺激治疗仪连接通电,以患者可耐受为限,留针30 min。在治疗期间,辛辣食物绝对禁止,戒烟、戒酒,避免高热量、高蛋白饮食。对于意识模糊、昏迷的患者给予鼻饲送服。
1.3 评价标准
①临床疗效评定:患者在治疗后1周呃逆症状消失,且无复发情况为显效;在治疗后1周症状明显改善,治疗期间偶有复发为好转;经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需要更改治疗方案者为无效。总有效为显效与有效之和。②呃逆症状积分:根据患者呃逆程度,持续时间,复发情况给予评分,由责任医师完成分数评估,综合每日查房,问诊等评定。分值分布为0~9分,其中分数越高,呃逆情况越重越频繁。③不良反应情况:在治疗过程中,依据患者发生的不良反应如:头晕、头迷,异常血压,肠胃症状,浑身无力症状统计评估[6]。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数据相比采取 χ2校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治疗后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8.11%,西医组为75.9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在该次治疗各个时间段呃逆症状积分情况对照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呃逆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伴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各个时间段呃逆症状积分均有所下降,结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各个时间段呃逆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在该次治疗各个时间段呃逆症状积分情况对照[(x±s),分]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结合组不良反应率为1.89%,西医组为2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脑血管疾病包括脑干梗死、脑出血、脑挫裂伤合并脑出血等,据可靠调查显示,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家排在首要位置的死亡原因,亦是致残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的首要因素[7]。在侍丽平等[8]的报道中指出:现代医学认为,呃逆究其病因,主要发生在脊髓颈段,通过迷走、交感、颅内神经传入,传入神经支配引发膈肌痉挛[9]。中医研究认为,因胃气上逆,引发膈动,发生气逆上冲,胃失和降的作用。从该研究中可明显看出,经治疗后结合组总有效率为98.11%,西医组为75.9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呃逆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伴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各个时间段呃逆症状积分均有所下降,结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各个时间段呃逆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组不良反应率为1.89%,西医组为24.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彭祥来等[10]的研究结果中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9%和74%,不良反应率分别为1.23%和2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组研究结果与彭祥来等人研究结果相近。
综上所述,对于脑血管疾病所引发的顽固性呃逆患者,在治疗上除了针对其发生呃逆症状本身,还应该针对脑血管病这一根本原因,因病施治。采用西医治疗、中医调节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缩短病程且安全性较高,有在临床上普及、推广、使用价值。
[1]Kim JJ,Sa YJ,Cho DG,et al.Intractable hiccup accompanying pleural effusion:Reversible clipping of an intrathoracic phrenic nerve [J].Surgicallaparoscopy,endoscopy and percutaneous techniques,2013,23(3):357-359.
[2]侍丽平,张虎田.中西医治疗脑血管病引起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医药前沿,2014,8(28):27-28.
[3]刘宏,乌艳艳,崔倩,等.脑干梗死后顽固性呃逆52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7):101-102.
[4]何胜明.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脑血管病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7,9(4):76-78.
[5]张莉.中西医治疗脑血管病引起顽固性呃逆临床观察及护理[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2):186-187.
[6]徐晓燕.老年脑血管病顽固性呃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干预[J].中医临床研究,2017,9(1):131-132.
[7]刘莹.急性脑血管病并顽固性呃逆24例临床治疗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7):121-122.
[8]侍丽平,张虎田.中西医治疗脑血管病引起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医药前沿,2014,8(28):27-28.
[9]胡雅萍,韦菲楠,等.超声波治疗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5,37(13):2026-2027.
[10]彭祥来,林志忠,柳淑仪.氯丙嗪双侧内关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顽固性呃逆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7):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