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惕食物里的“酒驾陷阱”

2018-06-20何琳

莫愁 2018年16期
关键词:漱口水测试仪乙醇

文/何琳

近日,当民警用快速排查酒精测试仪对一名司机例行检查时,发现该驾驶员所呼出的气体中含有酒精成分。面对这一测试结果,该司机很意外,称自己从来不喝酒,要求再检测一次,仪器依然提示该驾驶员为酒后驾驶。随后,民警拿出带有吹管的呼气式酒精测试仪再次检测,结果显示其体内酒精含量为零。

怎么会这样?司机突然想起自己刚吃过葡萄干,难道是这个原因?于是拿出车内剩余的葡萄干给民警查看,原来这名司机真的是因为吃葡萄干“酒驾”了。那么,我们身边还有哪些食物存在“酒驾陷阱”?

食物、饮料类

1.含糖类高的水果

吃一块榴莲后,用快速排查酒精测试仪检测,酒精含量大于100毫克/100毫升,再用燃料电池酒精探测器检测,数值为135毫克/100毫升。5分钟后,这一数值降至0毫克/100毫升。

榴莲含有很高的糖分,在成熟的过程中会发酵产生乙醇(酒精),但该乙醇含量只存在口腔内,且会随着呼吸而挥发。不仅是榴莲,其他含糖量高的水果,如荔枝也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

2.醪糟(一种米酒)

醪糟的“杀伤力”最强,喝几口醪糟作呼吸检测,结果甚至可能属于严重醉驾。另外,醉蟹(螺、虾)、啤酒鸭、糟鸡(肉)等,都有可能在食用后被测出酒精含量。

3.蛋黄派、瑞士卷、软面包

市面上有很多派,如巧克力派、草莓派等,还有部分软面包类食品中,都含有食用酒精。

食用酒精是国家允许在食品中添加的配料。在这些食品中添加食用酒精,一是酒精具有保持水分的作用,能让蛋糕类产品在长时间运输和存放过程中保持松软口感;二是食用酒精有特殊香味,可增加产品风味。食品中酒精含量非常低,在人的食道和胃中很快就会被代谢吸收,很难进入血液。

刚吃完该类食品,酒精会遗留在口腔里,如果立即进行酒精测试,会测出一定的酒精量,几分钟后,就不会有酒驾的嫌疑了。但这些食品中的酒精可能会使对酒精过敏的人脸红、心跳加快,因此,建议这一类人群开车前,避免食用该类食品。

药品、口腔用品

1.藿香正气水

藿香正气水等一些中成药的成分中含有酒精,易被测出“酒驾”。一些注射液也含有乙醇,比如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尼莫地平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尼麦角林注射液、多西他赛等。

2.漱口水

部分漱口水内含有乙醇,如果使用漱口水后立刻测试,酒精含量是醉驾标准的3倍多,一般3分钟后恢复正常。

3.口气清新剂

一些驾驶员酒后驾驶,为了逃避交警检查,企图用口气清新剂稀释口腔内的酒精浓度。其实,多数口气清新剂都含有乙醇成分,盲目使用口气清新剂反而起不到作用。

该如何避免?

吃这些食品或者药品,酒精仅是在口腔或者胃里停留一段时间,不会进入血液,而交警最终判断是否属于酒驾还是会以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为准,吹气测试只做初步的判断,不必太紧张,可以请求交警15分钟后再测,或者是抽血复查。

猜你喜欢

漱口水测试仪乙醇
乙醇的学习指导
乙醇和乙酸常见考点例忻
关于漱口水的“误区”
恒流电池容量测试仪的设计
恒流电池容量测试仪的设计
用漱口水可以代替刷牙吗?
漱口水可以代替刷牙吗?
使用漱口水的注意点
锡莱亚太拉斯将展示CutPro及其他6款升级设备
制作一个泥土饱和度测试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