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讯

2018-06-19

世界建筑 2018年6期
关键词:清华院士建筑

栏目主持:路培

2018年美国现代主义建筑奖揭晓

日前,2018 Docomomo美国现代主义奖揭晓。2018年是该奖项评选的第5年,美国现代主义奖的表彰对象是那些在美国本土的、特别是经过战后重建的建筑和景观,目的在于表彰“那些需要受到保护的、并且已经被有效地修复和重建的现代文化遗产项目。这种做法旨在推进保护措施,增加人们对现代主义时期的感知度,并提高对现代建筑和设计的认识。”2018年共有13个项目获奖,其中包括由埃罗·沙里宁设计的通用汽车公司技术中心的修复工程,纽约格林威治村Lenox健康中心的修复工程(图1),由埃罗·沙里宁设计的宾夕法尼亚大学Hill学院改造项目,理查德·诺特拉(Richard Neutra)设计的德克萨斯州布朗斯维尔的乔治·克莱克尔(George Kraigher)住宅的修复项目等;弗兰克·赖特设计的位于伊利诺伊州橡树公园的统一教堂获得优秀修复项目特别奖。□

建筑史学家协会宣布2018年各类出版物奖项获得者

日前,建筑史学家学会(Society of Architectural Historians,下文简称SAH)宣布了2018年 SAH 出版物、电影和视频奖项的获奖者。获奖者在4月20日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的SAH第71届年度国际会议颁奖典礼上领奖。 其中,《墨西哥城的现代建筑:历史、表现与资本的塑造》和《建筑历史:现代德里五座纪念碑的档案和情感生活》获爱丽丝·戴维斯·希区柯克图书奖,《阿尔特克和阿尔托:创建一个现代世界》获菲利普·约翰逊展览目录奖,《罗马建筑的起源》和《建设世界遗产城市:萨那,也门》分获斯皮罗·科斯托夫图书奖的优胜奖和荣誉奖,《撒哈拉以南地区非洲文化景观遗产》获伊丽莎白·布蕾尔·麦克杜格尔图书奖,彼得·罗森拍摄的影片《埃罗·萨里宁:看见未来的建筑师》获得SAH电影和视频奖(图2)。建筑史学家学会于2018年6月1日开始接受2019年出版物奖的提名。□

清华大学海洋中心项目荣获AIA“2018年教育建筑奖”优胜奖

美国建筑师学会(AIA)近日宣布了其教育建筑委员会所评定的“2018年教育建筑奖”(Education Facility Design Awards)获奖名单。OPEN的清华大学海洋中心(图3)与其他7个美国本土项目一同荣获本届优胜奖。根据AIA严格的评选标准,优胜奖作品不仅需要在传统的教室中促进学习、平衡功能和美学、建立与环境的联系,还要尊重周围的社区、在设计过程中体现高度的规划,并在整体上贯彻可持续性设计。海洋中心是OPEN为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海洋学部设计的一栋实验及办公楼,于2016年底完工。OPEN希望通过注入大量的公共空间,来弥补速生的大学城超大尺度而缺乏人文关怀的问题。AIA评委会认为:“以一座单独的建筑从末端去改善整个校园规划,创造了一系列连续的垂直公共空间。杰出而连贯的细节处理,克制地使用材料和颜色。”□

日本建筑师三分一博志获2018年日光奖

日前,日本建筑师三分一博志(Hiroshi Sambuchi)与美国计算机科学家格雷格·沃德(Greg Ward)一同获得2018年度美国建筑师日光奖(Daylight Award),以表彰他们在建筑和软件、辐射领域的开创性工作。日光奖评委会成员詹姆斯·卡朋特(James Carpenter)表达了三分一博志的获奖原因,认为三分一博志对于场地的处理方式承载了长期的研究,对所处自然环境的关注和理解更深入也更为细腻。在他的作品中“光变得永恒,流动和丰富”(图4)。日光奖始创于1980年,旨在表彰那些为了人类健康、福祉与环境在建筑和日光研究领域中有过杰出实践的人。上届2016年度的获奖建筑师为斯蒂文·霍尔。往届知名获奖者包括约翰·伍重、彼得·卒姆托、亨宁·拉尔森等。该奖项由慈善基金会 Villum Fonden,Velux Fonden和 Velux Stiftung颁发。□

2018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开幕

在经历5月24日和25日两天的预展之后,第16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以下简称“威双”)于5月26日正式拉开帷幕。本届威双主策展人为爱尔兰女建筑师、Grafton建筑事务所的主持建筑师伊冯·法雷尔(Yvonne Farrell)和谢莉·麦克纳马(Shelley McNamara),她们以“自由空间”(free space)的主题,将本届威双聚焦于空间的品质、开放和自由的空间等与空间有关的问题(图5)。主展区仍设在中央展厅(the Giardini)、军械库(the Arsenale)以及威尼斯老城区。本届威双共邀请到63个国家参展,其中安提瓜和巴布达、沙特阿拉伯、危地马拉、黎巴嫩、巴基斯坦、梵蒂冈6个国家为首次参展。本届威双还设有两个特别部分,即“近距离接触:遇见杰出项目”和“教学实践”。前者是对历史上经典建筑作品的反思和再阐释,后者试图呈现学院和教育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同往届一样,本届威双设有多个平行展。整个展览将于11月25日闭幕。□

2018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奖项公布

5月26日,2018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开幕当日,本届威双众多奖项的获奖名单依次公布。两位主策展人、Grafton建筑事务所的伊冯·法雷尔(Yvonne Farrell)和谢莉·麦克纳马(Shelley McNamara)共同宣布将第16届“最佳国家馆金狮奖”(Golden Lion for Best National Participation)授予瑞士馆(图6),英国馆获荣誉提名奖;在历史建筑威尼斯军械库举行的主展“自由空间”(freespace)中,葡萄牙建筑师艾德瓦尔多·苏托·德·莫拉(Eduardo Souto de Moura)从众多参与者中脱颖而出,荣获“最佳国际展参与者金狮奖”(Best Particip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Exhibition);银狮奖则颁发给了3位年轻参展人Jan de Vylder,Inge Vinck,Jo Taillieu。本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评委成员包括:Frank Barkow,Sofia Von Ellrichschausen,Kate Goodwin,Patricia Patkau,以及Pier Paolo Tamburelli。□

2018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在泉州举行

5月17-20日,2018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在福建省泉州市举行。年会由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福建省住建厅、泉州市人民政府大力支持,由泉州市住建局、城乡规划局、古城保护发展工作协调组办公室承办,泉州市土木建筑学会协办,以“新时代本土建筑文化的融合与创新”为主题,院士大师、学会理事会理事、会员代表、高校师生、全国建筑科技工作者等800余人出席,共同就当下建筑及相关行业前沿学术思想、科技成果与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探讨。主旨报告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刘加平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愷、聂建国,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李晓江,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军分别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主旨报告会后,还召开了7场专业分论坛,包括主动式建筑的本土化、BIM技术创新应用、建筑的地方性适宜技术、装配式建筑设计理念与方法、传统建筑文化传承与教学、新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的人和事等内容。□

2018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建筑的地方性适宜技术”学术论坛举行

5月19日,在2018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举办期间,“建筑的地方性适宜技术”学术论坛成功举办。该学术论坛由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传媒学术委员会发起并策划组织。论坛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世界建筑》副主编周榕担任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学报》主编崔愷代表建筑传媒学术委员会致辞,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张宇峰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李保峰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王静教授、贵州民族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伍新凤做学术报告,旨在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国情与地方现实条件,探讨地方性适宜技术在建筑设计中所起的作用、建筑的地方性与自然气候条件的关系以及适宜技术如何回应并发展地方建筑文化。现场100多位专家、学者及建筑院校学生参与了此次学术论坛(图7)。□

清华建筑思想论坛特别版暨清华设计实践60周年院士讲堂系列——吴硕贤院士专场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

5月9日,吴硕贤院士讲堂专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城市规划的重要哲理”,“渐入佳境,流连忘返:景观环境设计的重要法则”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王泽生厅成功举办(图8)。讲座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一任主任吴硕贤院士主讲,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教授主持。吴硕贤院士与听众们分享了他对于城市规划及景观环境设计方面的思考及感悟。当日,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讲座结束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教授代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赠送吴硕贤院士“清华建筑思想论坛特别版暨清华设计实践60周年”纪念牌,和《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手绘图》《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2017年作品集》。□

清华建筑思想论坛特别版暨清华设计实践60周年院士讲堂系列——常青院士专场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

5月30日,常青院士讲堂专场——“整旧如故与古为新——历史环境再生思考与实践”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王泽生厅成功举办。讲座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常青院士主讲,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教授主持。常青院士与听众们分享了他长期从事遗产保护工作的心得,总结了他在遗产保护、风土再生方面的思考与实践。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讲座结束后,庄惟敏院长代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赠送常青院士“清华建筑思想论坛特别版暨清华设计实践60周年”纪念牌,并赠《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手绘图》。院士讲堂系列活动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办,《世界建筑》和《住区》杂志社共同协办(图9)。□

清华建筑思想论坛特别版暨清华设计实践60周年院士讲堂系列——王小东院士专场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

5月31日,王小东院士讲堂专场——“科学·哲学·艺术·建筑”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王泽生厅成功举办。讲座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资深总建筑师王小东院士主讲,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教授主持。王小东院士与听众们分享了他对于如何创新、如何让理性与非理性的建筑学与艺术、哲学融会贯通的思考及感悟。当日,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讲座结束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教授代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赠送王小东院士“清华建筑思想论坛特别版暨清华设计实践60周年”纪念牌,并同赠《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手绘图》《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2017年作品集》。此次王小东院士演讲为“清华建筑思想论坛特别版暨清华设计实践60周年院士讲堂”第五站,本次系列活动将于2018年全年持续举办(图10)。□

第六届清华同衡学术周举行

“2018 第六届清华同衡学术周”在5月21-26日举行。本届学术周主题为“空间·空间·空间”,探讨如何通过对空间的认识和思考,实现对空间的科学利用,满足生产、生活、生态的全部空间需要,回归行业的初心和本源——对空间的研究和营造。学术周期间,共举办巅峰讲坛、自由论坛各一场,分论坛14场,会场分布于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和故宫建福宫。学术周在5月21日上午开幕(图11),由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规划师袁牧担任主持。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唐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清华控股有限公司总裁聂风华,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会长袁昕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首届国际博物馆馆长论坛在南京举办

首届国际博物馆馆长论坛于5月26日在南京举办。论坛上,国际博物馆馆长代表签署《国际博物馆馆长联盟备忘录(南京宣言)》。论坛以“博物馆,涵养现代城市文明”为议题,来自中国、法国、加拿大、比利时等多个世界知名博物馆的馆长分别发表主旨演讲,共同探讨博物馆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发展及价值。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安来顺认为,城市的发展给博物馆带来了非常深刻的影响,新的博物馆文化观应当既诠释传统文化又诠释新文化,推动文化传承和创新,增进民族之间、国家之间更深入的理解,让各民族的知识自由流动,文化信息得以有益地交流。论坛期间,“博物馆的历史”专题展在南京博物馆(朝天宫)开幕,展期至8月26日,将展出意大利乌菲兹美术馆、法国国立中世纪博物馆、法国巴黎市立历史博物馆等50余件馆藏品与文献,以及中国博物馆发展史上的经典文物、艺术作品、相关文献。□

2018深圳设计周圆满谢幕

为期11天的2018深圳设计周于4月30日圆满闭幕。本届设计周以深圳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和设计互联|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为“双主场馆”,两处深圳文化新地标见证了城市又一年的设计盛宴。设计周期间,两个主场馆共迎来约15万名观众,外围展各项目观众不计其数。2018深圳设计周是创办以来的第二届,已经成为一张深圳城市文化名片——60余场设计论坛、工作坊、展览等活动,共有25个国家地区的超过1000名设计师参展或参会,为观众带来代表性设计作品超过2500件,承办机构54家。以“设计的可能”为主题的2018深圳设计周将国际一流的设计师和设计作品引入深圳,目的在于进一步打造“深圳设计”品牌,同时让设计真正融入大众生活、改变生活。2018深圳设计周的成功举办与完美谢幕,为深圳“设计之都”10周年献上了最好的贺礼(图12)。□

首届清华“社区规划与社区治理”高端论坛在清华大学成功举行

5月12日,以“跨界·共营”为主题的首届清华“社区规划与社区治理”高端论坛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成功召开(图13)。论坛是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联合主办,以当前的热点议题社区规划与社区治理为核心,邀请国内在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领域有突出成果的专家、学者和实务工作者,进行经验分享、跨界对话与深度研讨。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科研院所、规划设计机构、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基层社区、房地产开发和物业管理机构的200余名专家、学生和专业工作者,以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社科学院、公共管理学院的师生汇聚一堂,围绕“社区规划与治理”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论坛同期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还举办了“社区规划与社区治理”研究与实践成果展,对来自全国各地的相关前沿成果进行展示。□

《拼图城市AECOM重新定义亚洲新城新区》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5月26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和AECOM联合举办的《拼图城市 AECOM重新定义亚洲新城新区》中文版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副社长孙立波,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名誉会长赵宝江致开幕辞。AECOM亚太区总裁乔全生进行了新书推介。揭幕仪式后,AECOM亚太区高级副总裁刘泓志主持了以“中国理想城市设计与规划之探讨”为主题的讨论会。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会长唐凯,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石晓冬,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边兰春,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教授张耀军,中国科学院大学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教授张路峰,安永咨询服务大中华区合伙人王靖等嘉宾进行了讨论。该书展现了AECOM在亚洲各地所创造的崭新的城市环境,旨在探讨AECOM应对城市根本挑战的探索创新之举(图14)。□

猜你喜欢

清华院士建筑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清华十《四时》中一种特殊写法的“中”字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孙清华作品
清华简第八册《心是谓中》补说
何清华:邂逅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