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食用菌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8-06-19冀宪武陈晓冬

山西农业科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食用菌山西省发展

冀宪武 ,张 勇 ,李 毅 ,陈晓冬

(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科技信息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31;2.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31;3.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试验研究中心,山西 太原 030031)

食用菌产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1]。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迅猛,食用菌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家[2]。近年来,山西省食用菌产业获得了较快发展,但与福建、河南、山东等发达省份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笔者通过分析山西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山西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能为山西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1 发展现状

1.1 食用菌产量增长迅速,发展潜力很大

山西省食用菌种质资源丰富,自然条件独特,具有发展食用菌产业的良好条件。近年来,山西各地加大了对食用菌产业的扶持力度,以政府文件的形式支持食用菌产业的发展。特别是2011年以后,随着山西省“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的实施,食用菌可以享受和设施蔬菜一样的优惠政策。再加上多元化投资机制的改革,政府和社会各界将资金投向食用菌产业,加快了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步伐。据统计,2016年山西省食用菌鲜菇总产量突破 30万 t,达到 306 114 t,比 2015年增加 11.4%,产值达到224 521万元,比2015年增加了12.1%(表1)[3]。总产量排在前几位的品种分别是平菇115 990 t,香菇 67 680 t,双孢蘑菇 47 792 t,黑木耳22 480 t,杏鲍菇 18 400 t,金针菇 9 200 t。从纵向发展看,山西省食用菌总产量和总产值逐年上升,成绩喜人。但从横向比较看,2016年山西省食用菌产量和产值在全国排名均为第22位(表2),处于中下游水平。中部六省中,2016年山西省除了出口量位居第4位外,食用菌产量、产值和创汇金额均居中部六省末位(表3)。笔者分析原因:一是出口结构单一,产品缺乏技术含量;二是山西省食用菌生产是以鲜菇为主,缺少出口创汇的龙头企业和深加工企业,食用菌加工能力薄弱,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短;三是生产规模总体偏小,带动力弱,产业化程度较低,标准化栽培水平低,质量安全存在隐患。2016年全国食用菌年产量达到3 596.66万t,产值为2 741.78亿元[4],山西省食用菌的产量和产值分别占0.85%和0.82%,可见,发展的潜力和空间依然很大。

表1 山西省食用菌总产量和总产值统计[5](2010—2016年)

表2 2016年各省食用菌产量、产值统计[6]

表3 中部六省2016年食用菌生产情况比较[6]

1.2 优势区域基本形成

“十二五”期间,随着“山西省设施蔬菜百万棚行动计划”的实施,食用菌产业因其发展前景广阔,被省政府列为七大农业产业体系之一[7]。经过多年发展,泽州、广灵、和顺等一批食用菌生产基地县业已形成,优势区域不断扩大,形成了“北有广灵,南有泽州”的发展格局。据初步统计,大同、晋中、长治、晋城、临汾、运城6个市食用菌产量就占到全省总产量的89%[8],优势主产区的区域分布基本形成。

1.3 栽培形式多元共存

山西省食用菌产业大致有4种栽培方式:传统的栽培方式即以季节性自然栽培为主,如广灵采取该种模式发展香菇、平菇、黑木耳等传统食用菌产业;以工厂化栽培为主的现代栽培,如泽州发展的香菇、杏鲍菇、银耳、金针菇现代食用菌产业;以土窑洞反季节栽培为主的特色栽培,如运城、汾西等地以土窑洞反季节栽培双孢菇、鸡腿菇、杏鲍菇;以二次发酵技术为主的大棚栽培,如山阴、长子、和顺、昔阳等地采取二次发酵技术大棚栽培双孢菇[9]。

1.4 发展模式发生变化

山西省食用菌产业的种植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逐步向基地化、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种植转变,改变了过去分散、零星、小型的种植模式。一是规模化种植成绩喜人。全省食用菌种植面积达到0.5万hm2。食用菌单棚面积在800 m2以上,每个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大都有5个棚,面积达4 000 m2以上[10]。二是食用菌产业发展的主要形式为基地化种植。生产规模在4 000 m2以上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企业)发展到400多个[11]。三是工厂化、集约化种植成为全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新途径。

2 存在的问题

2.1 政府的管理职能有待加强

目前,山西食用菌产业由山西省农业厅主管,省蔬菜产业管理站具体负责。省级主管部门重视不足,全省产业得不到协调发展。具体表现在,一是对产业的调控、引导、规划缺乏统筹考虑,至今未制定出台《山西省“十三五”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二是对食用菌的生产、加工和菌种质量的监管力度不够。三是菌种研发、技术推广、产业深加工等专项资金投入不足,对基层推广中心和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大。

2.2 产业扶持政策不健全

2011年以后,山西将食用菌的生产纳入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范畴,并享受设施蔬菜的扶持政策。尽管各地出台了许多具体的优惠政策,加大了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但是,扶持食用菌产业的金融、保险政策仍不健全、不完善,许多地方的地方性资本市场甚至食用菌产业保险业务几近空白,食用菌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推进往往面临启动资金不足、运营资金短缺和食用菌经营风险集中化的困扰。尤其是个别地方应拨付的资金部分不到位,影响了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质量和进程。

2.3 产业基础有待加强

其具体表现在:(1)食用菌在山西是个新兴产业,生产规模小,龙头企业少,栽培不规范,标准化水平低,抗风险能力差,产业基础薄弱[12]。(2)食用菌从业人员大多为农民,文化素质低,接受新知识、新技术能力差。(3)山西省在食用菌的研究、推广、加工方面的人才普遍短缺,尤其是“菌”人才匮乏,缺少本地化的科技人员,经常要高薪聘请外省的科技人员做技术指导。(4)缺乏适合当地的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先进的生产技术推广应用少,缺乏有效的技术培训,科技服务体系不完善[13]。

2.4 产业链较短,产品附加值不高

近年来,山西省涌现出山西宇昊蘑菇种植有限公司、北野食用菌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澳坤生物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但山西食用菌产业中从事精深加工、贮藏保鲜、面向高端消费市场的企业极少,大多以鲜菇销售为主,产业链较短,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产品少,限制了产业的提档升级。

3 对策和建议

3.1 搞好规划布局

一是建议省农业厅把深化脱贫攻坚与落实乡村振兴计划紧密结合,与建设美丽乡村深度融合,制定山西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政策措施,特别要制定具体的倾斜性政策,帮助太行山、吕梁山等贫困地区发展食用菌产业。二是做好发展规划。精心编制《山西省“十三五”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包括总体目标、发展布局、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各市、县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意见,包括区域布局、主导产品、配套措施等。三是为了扶持、引导和协调全省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建议省里设立专门的食用菌管理部门,如山西省食用菌开发领导小组(可设在省农业厅),负责全省食用菌产业的有关工作,每年给予一定的专项经费支持,从而使食用菌产业有一个真正的归口管理部门[14]。

3.2 强化政策扶持与财政支持

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拿出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食用菌产业的升级和发展的经验,要实现山西食用菌产业持续、稳定地快速发展,必须强化食用菌产业政策支持,构建与完善多元投融资体系。一是抓紧落实省里已出台的各项扶持政策,并根据实际执行情况予以完善。二是加大财政对食用菌产业的投入力度。各级财政要实施食用菌良种和农机补贴政策、食用菌龙头企业专项补贴政策和食用菌技术推广支持政策,重点用于菌棒生产补贴、大棚建设补贴、扶贫资金补贴、冷藏库和冷藏车补贴等,关键要在资金及时到位上下功夫。三是进一步完善用地、用水、用电、菌种采购等配套扶持政策。四是加大金融、保险的支持力度。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等金融机构,要通过发放低息贷款或贴息贷款的手段支持食用菌产业发展。保险机构要设立食用菌产业风险补偿基金,将食用菌生产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畴,减轻农民经营风险的压力[15]。五是建议对食用菌鲜品运输实行“绿色通道”政策,为食用菌产品顺利销售提供流通保障[16]。

3.3 适当控制发展速度,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由于山西贫困人口较多,经济生活水平较低,对食用菌消费需求较小,因此,一方面要关注国内外食用菌的发展趋势,及时了解食用菌的政策法规、生产信息、市场信息、价格变化等信息,按照市场需求组织食用菌生产;另一方面,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消费需求,适度控制生产规模,避免“菇”贱伤农。

3.4 增加科研投入,实施“科技兴菌”战略

一是增加科研投入,通过设立食用菌科研专项资金的方式,加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基础条件建设,包括食用菌科研平台建设[17],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食用菌实验室或食用菌工程技术中心,提高食用菌的研发能力和研究水平,培育营养价值高、商品性好、适合当地的食用菌新品种。二是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要主动与食用菌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加快食用菌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示范推广进度。三是探索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的新型模式,采取“科技部门+农户+基地”、“科技部门+基地+公司+农户”等模式,发挥科技在食用菌生产中的作用[18]。

3.5 延伸产业链条,开发多功能食用菌产品

要扶持有一定基础、设施条件好的食用菌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开展食用菌精深加工、产品开发研究。大力开发休闲食品、保健品、营养食品、生物药品、化妆品等系列产品[19],增加产品附加值,推动食用菌产业向纵深发展,并努力成为山西经济新的增长点。

3.6 强化食用菌生产服务体系建设

一要建立以食用菌科研人员为核心的产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以食用菌专业人才、乡镇农技人员、村级“土专家”为主的三级技术推广服务网络。二要贯彻落实国家、省制定的有关政策和激励机制,鼓励科技人员深入企业、大棚和农户家中,宣传推广食用菌生产技术,增强农民适应市场和开拓市场的能力。三要将做好对菇农的集中培训,重点开展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应用、标准化栽培、全过程质量监控、信息服务等工作,尽快培养一批能掌握食用菌生产技术的本土专家。

3.7 健全和完善产品流通体系

政府必须加强食用菌市场体系建设,改变目前食用菌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分散、无序、小生产、小流通”的现状,转向“规范、有序、大生产、大流通”发展,从而实现传统农业的改造升级[20]。为此,一要建设食用菌集散地和市场体系。在太原、大同、晋城或食用菌主产区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能辐射全省乃至全国的食用菌专业批发市场。二要以培育食用菌龙头企业为重点,推动有条件的食用菌龙头企业挂牌上市,壮大并提升食用菌产业大生产、大流通的组织规模。三要鼓励企业和菇农做好食用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通过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服务,让菇农学会以电子商务的形式把食用菌产品(干制)与市场对接,实现网上交易[21],充分发挥其在降低交易成本、增加交易透明度、提高交易效率等方面的作用。

[1]张俊飚,李鹏.我国食用菌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与对策建议[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7.

[2]新华网.我国食用菌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以上[EB/OL].[2017-11-20].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7-02/25/c_1120 529563.htm.

[3]沈佳.养成小蘑菇,写就大文章[N].山西日报,2016-04-07.

[4]高茂林.我国食用菌产业概况[EB/OL].[2017-11-20].http://www.cefa.org.cn/2017/03/03/10055.html.

[5]山西省食用菌协会.山西省2010—2016年食用菌总产量和总产值统计[EB/OL].[2017-11-20].http://www.sxmushroom.com/j-sh ow.asp?classid=19&id=984.

[6]中国食用菌协会.关于印发全国食用菌2016年度产量、产值和出口统计调查结果的函[EB/OL].[2017-11-20].http://hz.cefa.org.cn/2017/10/24/10250.html.

[7]萧复兴.山西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前景广阔[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3(5):48-50.

[8]刘瑞宇,吴俊华,武少东.山西省食用菌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思路[J].中国农业信息,2016(10):150-151.

[9]王笑,葛成林.浅谈山西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改善措施[J].种子科技,2015(12):25-27.

[10]秦潮,郭尚.山西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4(7):7-8.

[11]李江辉,解红娥,陈丽,等.山西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J].中国食用菌,2012,31(5):57-59.

[12]张勇,萧晋川,李毅.关于山西省食用菌产业发展之探讨[J].河北农业科学,2011,15(7):92.

[13]王艳龙,陈进,王胜宝,等.汉中市食用菌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瓜菜,2017,30(1):46-49.

[14]常明昌.2011年度山西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建议[EB/OL].[2017-11-20].http://www.sxmushroom.com/jshow.asp?classid=21&id=485.

[15]徐萍,卫新,王美青,等.浙江省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食用菌,2014,33(1):59-62.

[16]王定济.国内外食用菌发展趋势及湖北省食用菌生产现状与对策[J].湖北林业科技,2005(1):42-46.

[17]王莹,陆娟.北京市食用菌产业状况及发展对策研究[J].食用菌,2015(4):1-4.

[18]张剑,孙旭霞,侯桂森,等.河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5(5):75-77,81.

[19]曹栩滢,孙占刚.上海食用菌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食用菌,2015(5):8-10.

[20]卢敏,李玉.中国食用菌产业发展新趋势 [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5):3121-3124,3127.

[21]武模戈.濮阳市食用菌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J].现代农业科技,2017(1):76-77,83.

猜你喜欢

食用菌山西省发展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山西省文联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