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菠萝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8-06-19邓春梅李玉萍梁伟红
邓春梅,李玉萍,梁伟红,叶 露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海南 儋州 571737)
菠萝原产于南美洲,现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亚热带地区,全球有80多个国家与地区生产菠萝,但98%产自亚洲、美洲和非洲[1]。菠萝是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最具特色和优势的热带水果品种之一[2]。我国菠萝消费量年均以7.5%速度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多样化消费需求日益增加,加上北方市场的不断开拓,菠萝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在我国,由于菠萝的主栽品种已种植80多年,种性退化严重,在品质、外观等方面缺乏竞争,加上菠萝采后处理落后,加工水平低,导致国际竞争力弱。
本研究对我国菠萝生产现状、贸易和市场销售情况进行分析,论述我国菠萝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促进我国菠萝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1 我国菠萝产业的发展现状
1.1 国内生产现状
我国菠萝种植面积位居世界第4,产量位居世界第6。从图1可以看出,2015年我国菠萝的主产区为广东、海南、广西、福建、云南等省区,广东省的菠萝种植面积占比最多,其次是海南省,2个省的菠萝种植面积占了我国菠萝主产区种植面积的81%。这些地区常年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气候温和,具备了菠萝生长所需的自然条件。
由图2可知,广西、福建、云南、海南等省的菠萝种植面积在1996—2015年期间变化不大,趋于平稳。广东省的菠萝种植面积在1996—2012年增幅不大,也是处于稳定状态,2013—2014年种植面积有小幅的增加,2014年的种植面积达到了近20 a来的最高值(43 860 hm2)。2014—2015年的种植面积又小幅减少,减少了10 133.33 hm2。
从图3可以看出,我国菠萝的收获面积和产量总体是呈上升趋势。2015年全国的菠萝收获面积达5.37万 hm2,产量达 149.55万 t,与2011年相比,分别增加了0.85万hm2和30.46万t。2012年的收获面积虽然比2011年减少了2.1万hm2,但总产量还是增加了9.62万t[3]。
从表1可以看出,从收获面积上看,广东省是我国最大的菠萝产区,其次是海南省;2012年广东省的菠萝收获面积比其他年份少2万hm2左右,可能是当年受台风影响。从年产量来看,广东省的年总产量位居第1,并逐年增加,5 a的平均产量占全国平均产量的64%左右;而海南的总产量位居全国菠萝主产区的第2名,年均产量占全国年均产量的26%,2个省的菠萝年均产量占全国年均产量的90%。广西、云南和福建菠萝的年收获面积及年产量变化不大,趋于较稳定的状态。
表1 2011—2015年全国和菠萝主产5省的收获面积及产量[3]
1.2 贸易情况
表2 2011—2015年我国菠萝类产品进出口贸易情况[3] t
我国菠萝贸易的主要产品有鲜或干的菠萝、未 列名制作或保藏的菠萝、菠萝罐头、菠萝汁(白利糖度≤20)、其他菠萝汁等[4]。从表2可以看出,2011—2015年(因2013年无数据,故未列出)我国菠萝进口量呈增加趋势,而出口量逐年减少,2015年菠萝的出口量比2011年减少了1 883 t,2011—2015年菠萝的进口量远大于出口量。菠萝罐头、未列名制作或保藏的菠萝不管是进口量还是出口量都呈现减少趋势。与2011年相比,2015年菠萝罐头的进口量减少了3 650 t,出口量减少了20 489 t。我国的菠萝大部分以销售鲜果为主,少部分用于出口。近年来,为了扩大菠萝产业链的发展,其余的菠萝用于加工成菠萝罐头或菠萝汁等。
1.3 我国菠萝优势区域主栽品种
根据《主要热带作物优势区域布局》[5],海南-雷州半岛优势区包括海南省的万宁、琼海、文昌、定安、澄迈、昌江、屯昌和琼山;广东省湛江市的徐闻、雷州、遂溪和麻章等12个市(县、区)。桂南优势区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的博白,南宁市的良庆、武鸣、隆安、西乡塘,崇左市的龙州、扶绥,北海市的合浦和防城港的防城等9个县(区)。粤中-粤东-闽南等区主要包括广东省中山市的神湾,广州市的萝岗,汕尾市的陆丰、海丰,揭阳市的惠来、普宁,潮州市的潮安、饶平;福建省漳州市的龙海、漳浦、云霄等11个市(县、区)。滇西南优势区包括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的景洪、勐腊,红河州的河口、屏边,德宏州的潞西等5个县(市)。优势区主要栽培的菠萝品种为巴厘和卡因,其中,海南-雷州半岛、桂南、粤中-粤东-闽南优势区主栽品种还有台农11号、台农17号、神湾等。
1.4 市场销售情况
我国菠萝销售主要由收购商赴产地收购,然后直接流入全国各大农贸批发市场。作为果品加工业原料销往加工企业、在本地市场销售或农民自行销往批发市场的现象较少。也有部分菠萝种植户为规避销售风险,选择在施肥后将菠萝直接承包给销售商[6]。
由图4可知,每年的菠萝市场月平均价格在3~6 元 /kg变化,2012,2013,2015 年的菠萝市场月平均价格4—10月相对前3个月都有小幅的增长。2014,2016年前4个月的菠萝市场月平均价格小幅降低[7]。
2 我国菠萝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品种结构单一,种性退化严重
我国选用的菠萝品种大约有90%以上是皇后类,品种比较单一,在我国已经种植80多年,种性退化严重,产量、品质和外观等方面缺乏竞争优势,并且个别品种不能用于加工生产,降低了菠萝的附加值。
2.2 种植技术水平偏低,标准化生产普及率低
我国的菠萝生产以农户零星种植为主,且种植户大多文化水平偏低,常年依靠经验种植,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和培训[8]。另外,因缺少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标准体系建设的不全面,种苗繁殖、采后处理等标准化生产技术没有得到广泛应用。
2.3 缺乏采后处理配套建设,加工业较薄弱
在菠萝的采后保鲜技术方面,美国和澳大利亚两国的技术较先进,采用了气调贮藏、真空预冷、冷链物流和紫外线照射防腐等系列技术[9]。目前,我国菠萝采后处理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缺乏冷链物流和分级包装设施设备,贮运过程中损耗大,采收成熟度低,影响了产品品质。我国菠萝多用于内销鲜食,相关加工产品很少,年加工量占菠萝总产量不足10%[10]。虽然近年来,以菠萝及利用菠萝植株废弃物中的玻璃叶纤维为原料综合开发了一些新产品[11],但因品种、工艺技术以及较高的加工成本等问题,使得新产品难以市场化。
2.4 产业化程度低
在我国,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比例偏低,其种植面积占比不足20%。菠萝种植以小规模的农户自产自销为主,且在种植过程中缺乏良好的栽培和管理技术,导致果园投产率和果实商品率极低。另外,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与农户之间缺少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能力弱,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离产业化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3 加快我国菠萝产业发展的对策
3.1 推广优良品种,优化品种结构
针对我国菠萝品种结构单一现象,加强菠萝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创新利用,积极引进国外优良品种,采用高科技育种方法加快繁殖。选育一批鲜食、加工和鲜食加工兼用型优良品种,建设良种繁育基地,加大新品种推广力度,逐步改变菠萝品种单一、种性退化的现状,优化品种结构,提高良种覆盖率。
3.2 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综合加工水平,实施品牌战略
加强菠萝生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我国的菠萝加工产品以罐头和菠萝汁为主,产品单一,因此,提高加工工艺水平,提升菠萝加工产品附加值,使菠萝产品多样化,推动菠萝加工产业的发展。此外,还应鼓励龙头企业打造自己的名优品牌,推行菠萝可追溯制度,确保菠萝的质量安全,促进菠萝的销售,提高收益,使菠萝产业可持续发展[12-15]。
3.3 不断提高菠萝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根据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生产需求,引导、鼓励和支持各种类型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积极培育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构建“公司+基地”、“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经济组织+企业”等经营模式,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联结机制,走产业化发展之路,推动种加销一体化发展,更好的带动农民致富和区域经济发展[16-17]。
3.4 改变市场营销模式,加快现代物流建设
目前,我国菠萝还是以鲜果销售为主,应发展电商、农超对接、产地直营等现代营销网络,拓宽销售区域,扩大鲜果出口[5]。
菠萝属于非跃变型果实,其后熟软化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随着菠萝贮藏时间的增加,果实硬度会降低,品质会有所下降[18]。建立完善的采后处理、田间冷库和冷链物流体系,可以延长贮藏时间,较好地保持菠萝品质。美国等发达国家非常注重水果贮藏保鲜,在农业投入中,用于收获前的费用仅占30%,而用于收获后的选果、保鲜、包装、分级和冷链流通等费用占70%[19]。由此可见,先进的采后处理技术、完善的现代物流建设,加上互联网营销模式,将促进菠萝产业发展更上一个台阶。
[1]刘海清,刘志颐.中国菠萝鲜果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7):334-337.
[2]杨文秀,赵维峰,邓大华,等.云南省菠萝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农学学报,2014,4(1):60-63.
[3]农业部发展南亚热带作物办公室.全国热带、南亚热带作物生产情况[M].北京:农业部,2011—2015.
[4]金琰.2015年中国菠萝产业发展报告及形势预测 [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16(9):16-24.
[5]农业部农垦局,中国农垦经济发展中心.主要热带作物优势区域布局[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
[6]刘海清,姜文来.中国菠萝产业链优化路径探讨[J].农业展望,2016,12(4):55-58.
[7]中国菠萝产业信息网.菠萝市场动态 [EB/OL].[2017-12-26].http://www.pineapple.net.cn/.
[8]刘海清,李光辉,黄媛媛,等.世界菠萝生产及贸易状况分析[J].世界农业,2012(6):47-52.
[9]朱维军.我国果蔬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J].河南农业科学,2002(2):26-27.
[10]金琰,刘海清,刘恩平.我国菠萝种植区域优势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35(3):100-104.
[11]石伟琦,孙伟生,习金根,等.我国菠萝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3):181-186.
[12]孙伟生,吴青松,孙光明.我国菠萝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热带农业,2013(3):22-24.
[13]魏启亮.云南菠萝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J].农业研究与应用,2011(3):42-44.
[14]徐一菲,周灿芳,万忠,等.2010年广东菠萝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5):21-23.
[15]宋志金.我国农产品品牌塑造策略分析 [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12):1316-1319.
[16]刘燕群,李玉萍,梁伟红,等.福建热作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热带农业,2008(1):20-21.
[17]刘传和,刘岩.我国菠萝生产现状及研究概况[J].广东农业科学,2010,37(10):65-68.
[18]曹丹丘,万梅,黄文强.我国农业产业组织化发展的历史沿革及模式分析[J].天津农业科学,2016,22(9):104-107.
[19]曾亚森,梁飞华,莫才颂.我国龙眼产业化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5(8):54-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