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需要美术学院吗?
2018-06-19王端廷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评论家
王端廷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评论家
在今天的意大利,美术学院的教学内容已经不再是黑白素描、焦点透视和人体解剖这些古典写实艺术的创作技巧,包括表现主义、抽象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在内的各种现代主义艺术风格早已进入了课堂教学的范围,甚至装置艺术、影像艺术和数字艺术也成了美术学院的教学内容。但是,一门技术一旦成为美术学院的课程就意味着它的陈旧和过时,艺术总在不断创新求变。
从某种意义上说,西方的美术学院如今已经变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但在中国,美术学院的作用和功能似乎比西方的更重要,它不仅承担着美术史的继承使命,同时也肩负着开创美术新路的职责。说到底,中国当下的美术学院仍然奉行的是精英教育的观念,我们希望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为美术精英,希望他们全都是创造性的人才。
谈到学院艺术和当代艺术的关系,我认为这两者不是指的艺术家的身份,而是指不同的艺术观念。
对于美术学院而言,永远只有两个问题,就是教什么、学什么;对艺术家来说,就是做什么、怎么做。学院艺术与当代艺术的差异也是体现在这两个方面。而这其中最根本的差异还是观念。
如果说塞尚的形式主义问题不能也未能从美术学院找到解决方案,那么自杜尚的观念主义艺术产生之后,学院教育更是陷入了无能为力的境地。在装置艺术、行为艺术和影像艺术占主导地位的今天,艺术不再是技术问题,或者说,当代艺术创作已经超越了技术的比拼而变成了观念的较量。在国际当代艺术界已经出现了这样一种创作现象,就是观念与技术的分工,艺术家出创意也就是创作方案,由技术人员制作完成。这种创作方式不仅出现在装置艺术、影像艺术和数字艺术领域,也出现在表演艺术领域。也就是说,在今天的当代艺术界,不但装置艺术、影像艺术和数字艺术无需艺术家亲手制作,甚至表演艺术也看不到艺术家的亲自出场。
导致学院教育与当代艺术脱节和背离的本质问题在于,学院教育是艺术知识体制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产物,而当代艺术的价值和生命恰恰就在于不断打破既定的包括社会和艺术自身在内的各种体制和规范。
在我看来,两者之间的根本矛盾是难以解决的,因为艺术创作总是扮演冲锋陷阵、开疆拓土的角色,而艺术教育始终肩负的是安营扎寨、坚守阵地的使命。因此,让我们记住那句老话,伟大的艺术家是天生的,而不是教出来的。
艺术创作总是扮演冲锋陷阵、开疆拓土的角色,而艺术教育始终肩负的是安营扎寨、坚守阵地的使命。因此,让我们记住那句老话,伟大的艺术家是天生的,而不是教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