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长安
——主题对话姜怡翔:艺术创作不能只凭感觉

2018-06-19采访郑朝辉

艺术品鉴 2018年3期
关键词:艺术创作笔墨层面

采访、文/郑朝辉

姜怡翔以花鸟画闻名,对于自己的花鸟画风格,姜怡翔认为是一个比较渐进的形成过程。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精神内容,其次是随之产生的形式表现。

对笔墨的认识贯穿了他30多年的整个绘画历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寻求改变,寻求突破,同时又不断认识自己,不断定位。

Q&A

Q=艺术品鉴 A=姜怡翔

从感觉到知觉

Q: 您曾经说过,艺术创作是从盲目到清晰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经历哪些阶段?

A:第一个阶段是感觉阶段。画画是一个以感性为开始的一个过程。不管是内容或者是技法,都会凭感觉。感觉是艺术创作最根本的元素,是兴趣和天赋,如果没有这个基础,艺术创作也就不可能了。但感觉不是全部,艺术创作如果长期停留在感觉阶段,就会产生问题:画画是什么?是个什么活动,往小了说是个美术活动,往大了说是一个文化活动。作为一个文化活动,只靠感觉那只是个性和人性的一部分。如果要想走得更远,就要在感觉的基础之上加上知觉,要对艺术、文化、时代这三个层面有更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举个例子,凭感觉的画画和技法在某种程度上仅仅是一个单词,艺术层面是语法,有了单词,有了语法就要表达,表达就体现在文化层面上。如果没有文化积淀和积累的话,就会表达的不准确。文化层面往上,我认为就是时代,艺术创作要说符合这个时代的话,要说有指向性的话,要有时代意义。

棣花古镇180×96cm 2015

惊雏136×68cm 2015

冈仁波齐 247x123cm 2017

艺术生命的价值,实际上体现在第二阶段:艺术、文化、时代。

Q: 艺术创作中,感觉是先天因素,知觉是后天因素。艺术创作在后天的学习和实践中还应注意什么?

A:感觉是什么呢?用生命学举个例子:婴儿刚出生的前15天一般很少生病,因为新生儿本身有从母体携带的抗体。15天以后抗体消失了,很多的疾病就会随之而来。抗体就相当于感觉,是先天的因素。15天以后怎么办?就要靠科学喂养和医疗辅助了。这就是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要想成为一个成熟的画家,只靠感觉不行,是走不远的。一些只靠感觉去创作的画家,就像出生15天内的婴儿,艺术的价值也就仅仅停留在了婴儿阶段。艺术创作要想走的长远,就得靠后天的因素:艺术、文化、时代。

有了后天的关注就有了是非观,有了选择和方向。所谓的艺术方向就是你所要追求的方向。一个成熟的艺术家必须是感觉加理性的研究方向。是什么样的人就要选择什么样的研究方向。研究方向不能跟自己的人生成长轨迹背道而驰。

艺术家要做到表里如一,画如其人。画家品质的好坏,素养的高下,可以通过作品一清二楚的表现出来。画到了一定程度做不了假,作品就是艺术家本身的一个透视镜。

《密处也寻香》将一个中景内容表现在花鸟创作中,又以写意笔墨表现出独特的发现,将花鸟画的视角拓宽了;《玉树银花》以寓意手法将古树红梅描写为泼洒万千的火花,以写恭贺之意;《深谷生生》有了表达内心感受的转变,他将自己放在了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评判其价值,开始关注时代、艺术、自我三重关系的相互意义,这是他艺术观念趋向成熟的关键节点。

——杨晓阳(中国国家画院院长)

花鸟画的新角度

Q: 2005年前后,以《有亭深竹里》、《密处也寻香》两幅作品为代表,您的创作尺幅开始变大、笔墨也发生了改变,与此前的作品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A:这两幅作品应该算是我绘画风格的一个转折点。对笔墨的认识贯穿了我的整个绘画历程,不断寻求改变,寻求突破,同时又不断认识自己,不断思考。

传统的花鸟画创作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峰。如何在这个已有高峰里边去呈现个体的价值。是继前任之后,继续在传统里边去经营,还是寻找一个新的角度?在这一点上,我当时就明确要找寻一个新的角度,世间万事万物角度就是题材和内容。

第一步,我先把花鸟画的概念从折枝花的微观的概念变成一个中景的概念。微观是近景,山水是远景。我选了二者之中——中景。《密处也寻香》就是中景的。

第二步就是画什么,《密处也寻香》是芦苇,《有亭深竹里》是竹子,总的来说都是取了中景。在表达上尽量用比较纯粹的笔墨去表达。这是在内容上和构图上的变化。

第三步是笔墨的变化,从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开始,我绘画笔墨的温润性少了,苍茫感多了。这是从表象往深层次的一个发展过程。

这个时期我在思考,温润的笔墨适合不适合西北地区地域的苍茫、高远,甚至是生命的不易?答案是:不太适合。所以,我的笔墨就越来越干,越来越涩。我感觉这样更适合表达西部的这种人文环境和生命状态。这种选择也得益于地域环境。虽然以陕西为代表的西北地区各种自然条件都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相对于发达地区和南方城市,这种生存的不易还是显而易见的。这种不易包括民生经济和自然环境。

胖蟾蜍 58×53cm 2016

四只水鸟 70×69cm 2016

荷间花 44×31cm 2016

月夜 52.5×70cm 2016

这个阶段,我从形式、内容开始往更深层次的精神层面上去考虑。包括现在的画,更注重于这种精神层面的体会。所以我不再刻意去用笔墨进行表面的经营,而是从内心感受去精准呈现,这实际上也是我慢慢发展的一个方向。

姜怡翔的三部曲

Q:从2005年第十届全国美展一直到2015年第十二届全国美展,谈一谈您每个阶段的创作思路?

A:创作过程是一个从客观认识到主观认识,从客观表现到主观表现的转变过程。

第一个阶段是2005年参加第10届全国美展的时候,参展作品《密处也寻香》侧重于“再现自然”,这个自然是别人忽略的、作品中几乎不太表现的自然。

到了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的时候,《玉树银花》以寓意手法将古树红梅描写为泼洒万千的火花,以写恭贺之意。作品融入了更多的社会性主观的概念,表现出了对主流艺术形态的迎合,稍显不纯粹。那么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自我感觉也不足。

第三个阶段到了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我在作品《深谷生生》中融入了更多个性主观的因素,作品开始完全表达自我的精神世界。这幅作品呈现了芸芸众生的概念,画中没有一个主体的形象,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是芸芸众生中微小的一份子。

这三个阶段是我在艺术追求上的变化,同时也是从自然迷茫,社会性主观,然后进入到自我主观的一个沉静状态。这个变化是我自我精神修炼的一个成熟过程,也是我目前各个阶段的精神写照。

Q:您如何看待每个阶段的艺术创作和作品?

A:举个例子,有一些藏家收藏了我早期的一些作品,后来拿来说你给改一下吧,让作品更饱满一些。我说这个不能改,我给出的原因是我现在的创作感觉和之前已经不一样了,改动会破坏作品的统一感。

不久前我到蒲城去了一次,那里有个茶社挂了我几张早期的作品,从表面上看没有现在画的好。但是从创作历程上来看,那些作品也是我真性情的表现,代表着我当时那个阶段的状态和对艺术的认识与理解。艺术家的作品会随着自我的成长和认知的深入不断的丰富和变化,作品阶段性的不同我认为是个健康的发展状态。

艺术家的创作应该一直在变,作品应该是艺术家每个阶段状态的真实表现。一直变的过程中,艺术的价值才能真正的体现。

高大上是共性概念。高大上的东西多数有点空、有点宽泛。个性概念要准确才能落地。这就要求画家能说接地气的话,把有些问题吃透了才能去接地气,否则就会一直在空中楼阁中。——姜怡翔

“想画就好”

Q:您曾多次提到“想画就好”,如何理解这四个字?

A:首先,“想画就好”是一个很朴实的概念,画画是一个语言表达形式,这个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是非常平凡的人。我也是平凡当中的一份子,说些正常话,说一些真话,说一些自然的话。不一定要高大上,真实最重要。

其次,“想画就好”是一个状态。只有在想画的前提下,作品才可能是个好画,如果任务性的去画的话,就很难画出一幅好画。

第三个概念更重要,现在国画作品和展览中绝大部分作品名称都很高大上。高大上是因为落不了地,很多都沉浸在所谓中国文化的传承、发展、贡献这个概念上,或者中国文化的理论精神层面。高大上是共性概念,那么在这个共性里边是不是具有共性的高度?不一定。高大上的东西多数有点空、有点宽泛。所以我认为,个性概念要准确才能落地。这就要求画家能说接地气的话,把有些问题吃透了才能去接地气,否则就会一直在空中楼阁中。

Q:画好画的标准是什么?

A:真诚。真诚是最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表达本我。其他的都是围绕着这个标准。作品不一定要很秀美,但一定要很真诚。

Q:任何一件作品都会传达雅俗两个层面的信息,您的创作中,如何做到雅俗共赏?

A:雅俗共赏有两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个层面就是艺术家是哪个精神层次的人,是哪个品格层次的人,这是一个绝对的概念。在这个绝对的概念下要有一个相对地表达,因人而异、因需而画,这就是雅俗共赏。

第二个层面,画家要能够准确地服务于受众。能够服务于尽量多的层次,尽量广的面。这就要求画家要研究受众,要能够准确的、动态地了解社会,然后去做出比较准确的表达。

客观的发现、真实的表达、主观的强调,这三者之间联系起来,受众必然有一部分人会跟你心灵相通。画画最后还是要给受众看,不一定满足100%,至少满足跟你共同精神层面的人,总有人能看懂,这样作品就有了交流的价值。

晴空 240×124cm 2016

“对画家而言,若想将笔墨精神融入生活当中,使自己的作品出于自然而非虚空,对生活的体察入微至关重要。”

——姜怡翔

出于自然而非虚空

Q:元稹在《幽栖诗》中描述,“野人自爱幽栖所,近对长松远是山。尽日望云心不系,有时看月夜方闲。”元稹认为人应在自然界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心性。您的创作是否也遵循这一规则?

A:生活是全方位的。我们不能把生活简单地理解为我下乡了、隐居田园了,难道不下乡就不是生活?不隐居就不能创作?生活无处不在。比如说上班,比如说开会,比如说学习,比如说做饭,洗衣服,这些都是生活。

幽荷136×68cm 2015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是一个王道,不管你是什么艺术流派。所有的艺术家,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走群众路线。比如说当了干部,你也得走群众路线,不然就不了解群众。画画要画生活,要画自然,即使表达自己,自己也是自然当中的一部分。

那么如何表达?这就是“中得心源”。对画家而言,若想将笔墨精神融入生活当中,使自己的作品出于自然而非虚空,对生活的体察入微至关重要。中国画的形象是建立在画家心象的基础之上,“外师造化”是画家多年对生活认识的积累,“中得心源”是画家本身独立的艺术见识和自我表达。

猜你喜欢

艺术创作笔墨层面
一世哲布尊丹巴艺术创作考叙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笔墨童年
艺术创作全面繁荣
丰富艺术创作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七)
从语言和体系两个层面理解庄子的“吾丧我”
为练笔墨才写荷